浅谈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教育者渴望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下接受知识与理念,而不是硬性的“灌输”教育。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相处,可能比较容易实现情感交流,获得思想共鸣。那么,无论是交流学习问题还是思想品质发展问题都会更有效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教育经验,探讨师生之间怎样实现有效沟通。
  【关键词】平等交流;师生关系;有效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创造平等的对话环境,将会使双方心情愉快,师生之间互动的气氛就会更活跃。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获得学生更多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状态;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能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如果教师再辅以情感交流,以诚感人,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沟通将会更高效。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久以来,我校的师生都保持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受到“教师是传道解惑者”的影响,家长、学生,甚至教师本人都片面地理解了“尊师重教”这个优良传统,认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应该高于学生。这种认识带来的后果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具有深深的沟壑。教师认为只有命令、说教的口吻才能体现教师的权威,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讨厌这种交流方式,其后果就是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的位差效应严重阻碍了双方的有效沟通。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平等的态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学生的身心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他们的情感很丰富,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讨厌被命令、被指使,所以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味地发号施令,以平等的态度处理与学生间的关系。记得有一个学期,在学校准备举行运动会前夕,笔者班的体育委员气鼓鼓地找到笔者说“辞职”不干了。笔者问他原因,原来班上有几个比赛项目没人报名,有几个集体项目人数也凑不齐,体育委员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也没人理他,甚至还有学生说:“别人都不参加,为什么要我参加?关我什么事?”了解到这个情况,笔者想,如果笔者以教师的身份逼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对抗,效果不好。于是,笔者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反省,这样双方进行一次平等地交流。笔者找了一个小故事,在班会课上与学生讨论。故事是这样的: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听完故事之后,笔者让学生思考然后开展讨论。过了一会,学生相继发言:“团结就是力量。一个集体的成功,需要全班同学团结协作。”“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只有把集体的荣辱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集体。”接下来笔者又问:“这次校运会,同学们希望我们班取得好成绩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笔者说:“可是,有些比赛项目没有同学参加怎么办?”顿时,学生们群情激昂,很快所有比赛项目都被报满了,没有选上的学生纷纷表示以后要加强锻炼,争取有机会为班集体争得荣誉。一句句肺腑之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笔者没有用一句批评的话语就与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另一方面,平等的态度还体现在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上。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某种品质。有些品质会被教师喜欢,而也有些品质可能会被教师厌恶,但是作为教师,对待这些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和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睡觉,教师叫醒他们并对那个成绩差的学生说:“你看看你,学习这么不认真,一看书就睡觉,你看看人家,睡觉都还在看书。”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平时戴着“有色眼镜”的教师也不在少数。这些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带着明显的“偏爱”或“嫌弃”的态度,那些被嫌弃的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二、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目前中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有八成是关于学习方面上的问题;约有七成的学生也只愿意教师关注指导自己的学习问题。师生之间交流内容单一,忽视情感,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表现得理性、权威,学生觉得教师像冰冷的机器、严肃的裁判,容易对教师产生腻烦的情绪。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很差。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水平、观念等差异导致双方之间存在着一道天然的屏障。教师只有用真诚的情感打破这道屏障,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但只注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自己却没有敞开内心世界,没有向学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双向的沟通就变成了单向的了解,学生会觉得你缺少一份真诚。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观点态度适时适度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面具之后具有独特魅力的鲜活教师,从而达到师生真正的平等沟通。曾经,笔者班上有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上课经常走神,成绩下滑很快。笔者几次向他了解情况,他却总是欲言又止。笔者猜想,他应该是有心事。于是,笔者不再询问他。周末,笔者邀请他和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到笔者家玩,一起做饭吃,笔者和学生都夸奖他做的菜很棒。吃完饭后,一起玩游戏,谁输了就要接受惩罚,结果笔者的脸上被他们涂了一脸的墨水,他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回家后,他主动在微信上向笔者诉说他的苦恼:父母亲准备离婚,他希望爸妈能在一起。又担心如果他们俩离了,他该跟谁?这件事使得他无心学习,睡不好觉。笔者马上回信息:大人既然合不来,必定有他们的理由,但不管怎样,他们两人都是爱你的,他们会协商好,管好你的生活。另一方面,笔者马上和他的父母沟通,说明小孩的情况。最终,在他们一家人认真交流之后,他的父母也打消了离婚的念头。通过这个案例,笔者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真诚,才能消除隔阂,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每个人,特别是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个体,都有表达的渴望与需求,都渴望被理解。只有当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时,教育中的对话才能被激活。因此,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这样的沟通才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兰虹.浅谈师生的沟通艺术[J].华章,2010(29).
  [2]陈诗华.论班组文化建设中分享机制[J].现代企业教育,2014.
  [3]赵辉.亲其师而信其道[J].新课程学习,2012(10).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在提高课堂教学上下功夫,通过生动的教学艺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坚忍不拔的坚强毅力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创设新异;创设发现;创设问题  随着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古人云:“学无趣,无所谓学。”学生的学习
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它为正在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提供了再次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时,相信教师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师,面对这一册册崭新的教材,却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困惑……凭着自己的老经验怎么就找不到课的感觉呢?是不是不会教了呢?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该文根据英语绘本教学现状,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例,基于语篇,分析六要素融合的学习活动,通过设计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应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绘本教学  近几年,绘本
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可见,复习在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很重要。孔子也说过:“学习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记得快也忘得快的年龄特征,复习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通过总结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复习课,上好复习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复习课存在问题  每当期末复习阶段,总有这些现象:1.手忙脚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种“找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桥梁,通过多角度和各种形式的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点评式阅读教学是以点评为基本方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它通过学生与多角色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让学生放飞心灵,拓展想象空间,从而达到阅读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点评式阅
【摘要】小班幼儿刚从家庭生活迈入集体生活,学习、生活经验有限,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而绘本能通过非常直观的视觉影像、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教师通过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对小班幼儿开展绘本阅读,通过其鲜明的主题,让幼儿从绘本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和共同生活的社会准则,从而有效培养其学习、运动、卫生和交流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
【摘要】语文是饱含思想性的学科,我们要挖掘到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语文文化素养,令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关键词】故事;熏陶;传承;图案;节日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能更好爱上传统文化,我们要挖掘到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成长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认识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后期数学学习成长的基本保障。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育进行研究,对其教学现状和效果加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关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数学学科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的教学水平表现成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外界较为关注的一项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
如果说知识是大海,那么问题就是海上的浪花,有了浪花的拍打和翻滚,学习的帆船才有更为强劲的动力和更为灵动的风景。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都提不出问题,课堂平静如死水,那既是无趣的,也往往让人沮丧。所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问题导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问题往往就有压力,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一定的压力会让学习变得有张
本报综合消息 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月9日,中国教育报以《扬帆起航 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蓝图》为题,对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行深入解读。  一、深入实施“百年行动”,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