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探究与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摆在许多学校案头的问题。山东省五莲县洪凝街道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镇小学,立足城乡发展的实际,积极克服乡镇学校面临的资金紧张、教师资源短缺等实际困难,大力开展学校社团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提前谋划,搭建社团建设骨架
  一是做好宣传,争得家长的支持。在社团建设之初,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家长进行培训学习,转变他们的观念,各种活动尽量邀请他们来校参与,让他们知道孩子有一门才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今,每周的家长学校,社团活动成为家长们参与的必备项目。
  二是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在社团建设中,学校领导分头走进班级,与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开展以“我最喜欢的新学校”为题的给校长的一封信活动,学生的心声和对学校的期望成为我们办学的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开设课程。
  三是精选教师,师生共同成长。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社团有无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水准。因此,在选择社团指导教师方面,学校采取了“内挖外联三沟通”的方式。充分利用教师、家长、社会等各种资源,全方位选择优秀的辅导教师:一是开设教师“才艺课堂”,让有特长的专业教师“传、帮、带”,为社团建设储备人才;二是家校联手,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联系有特长的家长,将其特聘为社团辅导教师;三是与社会上有专长、热爱孩子的人才进行沟通,寻找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通过这些措施,社团含金量、专业化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多方保障,社团建设“有血有肉”
  1.课时保障,社团活动课程化
  学校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和整合:首先,对课程进行归类,揉碎再加工。如将书法、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揉人语文课程,让课程不仅有长度,而且有深度;其次,整合零散的地方课程,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地方课程包括了多种课程,将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一节完整的课程,分单元完成地方课程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任务;最后,丰富课程的内涵,融人校本课程。学校将音乐、美术课程融入了校本课程电子琴、根艺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一、二年级音乐课程中抽出一节上电子琴课,从三、四、五年级美术课程中抽出一节上根艺或软笔书法课。将思品课程融人校本教材《洪小礼仪课》,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
  2.建章立制,推动社团建设规范有序开展
  一是用“心”管理。
  社团活动目标化。学期初,学校根据岗位双向选择,聘社团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根据社团实际制定活动计划及活动总体目标、具体措施。
  活动过程自主化。每周五下午为社团活动日,指导教师根据计划进行授课,具体授课内容完全由指导教师自己决定,学校不作干涉。
  责任落实。学生社团由政教处直接指导,学生发展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制定了《洪凝小学社团管理细则》,确保了社团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多元评价。
  学校努力构建社团评价即辅导教师评价体系,制定了《洪凝小学社团活动评价细则》,通过多种方式对社团、辅导教师、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督查办不定期对社团的各项活动和日常工作进行抽查和监督,如秩序、档案记录等,作为社团评价的内容之一。
  开展“社团大比拼”学期终结性评价。学期末,启动“洪小淘宝周——淘才艺”品牌活动,举行社团大比拼,评选“明星社团”、“洪小大明星”、“优秀社团辅导员”,通过绩效考核的形式对辅导教师进行考核。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担当能力的新时代公民”的培养目标。我们希望从洪小走出的是“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博学多才、阳光自信”的文雅少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探索、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制定《洪凝小学“争章创星.做文雅少年”评价方案》,印刷成册,人手一份,用评价来引领学生成长。方案中每学期都设有学生必争的“基础章”和参加社团活动争得的“特色章”,六年结束后评出“金星少年”,进行颁奖并记录在学校校史馆。
  三是经费保障。
  学校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专门的经费预算,用于社团活动开展、活动成果展览等方面。与此同时,学校还投资购买了钢琴、管弦乐器、体育用品等活动器材,为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并对所有校级社团活动室进行装修装饰,社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三、构筑舞台,让社团展示五光十色、丰富多彩
  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社团活动。为促进社团品质的提升,学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坚持开展社团特色展示活动。如定期举行“洪小大舞台”,让在社团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集体充分展示自我。同时,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生个人书画展、社团书画展等,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通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适时地将社团活动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
  四、乡镇学校社团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五莲县洪凝街道中心小学在社团发展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具体分析有如下三方面做法。
  一是以文化立校。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只有将学校的发展根植于学校文化的土壤中,学校的发展才有色彩,有力度。以乡镇学校为例,学校应充分发挥乡镇学校的乡土气息,从特色中求发展。
  二是以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社团的建设更是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乡镇学校在面临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必须先以制度来保障社团活动的运行,才能破解困难,逐步走向正轨。
  三是以民主运作。社团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谋求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来发展社团,只有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社团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社团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可以说,发展社团不失为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可行性道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四川省中江县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以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大力扶持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发展,并为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艺术团积极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定期深入到中江瓦店乡学校、富兴镇小学、仓山镇小学、广福镇小学等学校,开展免费艺术培训40余场,受培训留守儿童400余名,深受留守儿童喜爱。由艺术团根据一位贫困孩子希望实现舞蹈梦的真实故事创作的舞蹈《圆梦》,在全国明日之星舞蹈大赛中荣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明确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宗旨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改革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因此,如何提升课堂评价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便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
追求有质量的优质均衡,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2008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义务教育的公平度、优质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  教科研角色定位  无锡市义务教育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进程一直保持同步。20世纪90年代初,无锡市在全国较早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陈文艳,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课改优秀校长、全国特别重视班集体建设的优秀校长、全国校园媒体先进工作者、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省中小学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未成年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个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她深入课堂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曾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1个,主编出版教学著作5部
特殊教育在美国当今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全美3~21岁年龄段中共有约642万特殊儿童和青年。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特殊儿童的入学机会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和现实举措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一、特殊教育法律政策保障特殊教育机会均等  美国特殊教育的高度发达与其特殊教育立法息息相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各类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尤其对促
“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正如美国一位政治学家所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毛泽东也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对于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难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就是学校的空气,是学校的生命之水,有了积极向上文化的引领,就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管理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范围内自然人的管理,即学校教职员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规范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管理好学校,和谐地协调好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把校园建设成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家园,就成了当前学校管理实践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依法治校和人文管理的必要性  一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
所谓随机教育,就是指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境而临时组织的教育。把握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可以为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实施随机教育,师生间的情感容易沟通,从而体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效果。  我们班有两个在老师眼里“很不
笔者在研读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时,在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处,曾有自己的疑惑:究竟如何从其他学科入手,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呢?在聆听了一节音乐特级教师的《忆江南》后,这个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整节课完美地借助语文学科的文化底蕴,牢牢地支撑起了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行云流水,魅力无穷,学生们都沉浸在教师营造的诗意情境中,获得了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处撷取三处片段,简单谈一
从2010年起,元认知概念便被引进笔者所在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其在推动课程改革和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科学课堂中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对此,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和相应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元认知能力进行了系列化研究,如利用各种途径和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等。现笔者就元认知相关问题与各位同行方家做一探讨。  一、元认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