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乡土朴树作对照,在合肥对珊瑚朴、紫弹朴2个种源引种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⑴经沙藏催芽处理后,珊瑚朴、紫弹朴、朴树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9%、78%、83%,在25~30d均可形成幼苗。⑵3种朴树1a生苗苗期物候特征在生长停滞期前无显著差异,但朴树、紫弹朴11月中旬生长已趋于停止,而珊瑚朴生长期持续到12月初;苗木在生长期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单峰型生长曲线变化规律。⑶珊瑚朴、紫弹朴、朴树1a生苗平均高分别达157.2cm、105.4cm和123.8cm,平均地径分别为15.3mm、7.96mm和9.34mm。珊瑚朴进入速生期时间要比紫弹朴、朴树提前1个月。珊瑚朴、紫弹朴2个种源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建议可在江淮丘陵地区引种、试验、栽培与推广。
关键词:朴树种源;引种育苗;速生期;生长量;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 Q949.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2-84-03
朴树系榆科朴树属树种,是我国植物资源中重要的乡土树种,枝叶青翠,春夏季荫浓,树性强健,冬季落叶后能尽展生命的劲力,而新春时的嫩叶则带来明亮色彩,散发的气味对呼吸系统大有好处。朴树果实从叶腋处长出,核果球形,成熟前深绿色,9~10月成熟后为橙红黄艳,在一些地区被作为诱引麻雀、喜鹊、北红尾鸲、白鹡鸰、戴胜、燕雀、金腰燕、黄雀、家燕等鸟类栖息、觅食的最佳树种。朴树树体高大、雄伟,树冠宽广,树形美观,绿荫浓郁,成年后颇能显示出古朴的树姿风貌,可孤植或丛植,宜配置于宽广场地。朴树枝条柔韧,萌芽力强,伤口愈合快,改造或造型很方便,是杂木类优良盆景树种之一。朴树根系发达,喜钙耐旱,喜温耐瘠薄,能防风护堤,其叶面粗糙,具有较强的抗烟尘、粉尘能力,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尤其对SO2、HF、Cl2抗性强,可选作厂矿污染区绿化树种[1]。朴树种子含油率最高达43%,可榨油供制肥皂、润滑油等,是很好的生物质能源。在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朴树在发展乡土树种,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应用和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景观,以及在石灰岩山地和矿山废弃地等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实为园林建设中极具潜力的优良庭荫树、行道树、配景树,是形成城乡绿化地方特色风貌十分重要的树种,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已将朴树列为园林绿化骨干树种,代表着未来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十分惹人喜爱。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朴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朴类树种大多生长于山区沟谷地带,长期处于自然野生状态,许多不法商贩直接从私人承包山场以相对高的价格倒买倒卖,致使朴树买卖市场处于无序不可持续状态,许多原始或天然次生朴树群落遭到严重破坏,更有甚者,许多被贩运的朴树因在运输、栽植与管护过程中措施不到位而死亡。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朴树生长较慢、周期长,人们对其资源的人工培育却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朴树资源匮乏。我国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山地,土壤瘠薄,且经常面临着干旱缺水的威胁,这就要求造林树种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瘠薄、耐干旱能力,而朴属树种正是适合石灰岩山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为了确保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必须从研究的角度,采用适当技术,加大对朴树资源的引种培育力度。然而,人们对这一类树种的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研究还非常有限,笔者通过检索近20a来的文献,有关朴树类研究性论文仅寥寥几篇,且多是局限于少数种类在种群生态学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的调查、盆景和群落构建的研究,有关在合肥地区的引种栽培更未见报道。
为此,本项目试图通过对珊瑚朴(Celtis julianae Schneid)、紫弹朴(Celtis biondii Pamp)在合肥地区引种育苗,并以当地朴树(Celtis Sinensis)种源作对照,重点研究它们的苗期适应性与生长规律,旨在加大对朴树资源的培育、应用与推广,为石质山地及江淮丘陵地区造林选育优良适生树种,进而为生态安徽和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中纬度地带的合肥市安徽省林科院苗圃内,海拔高40m,地理位置:N31°51′,E117°10′,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月气温24.4℃(7月),最低月均气温4.2℃(1月),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10℃的年活动积温4 637.5℃;年日照2 100h,太阳辐射总量3 567MJ/m2,无霜期214d,年生长期271d;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 000mm,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年平均相对湿度79%;土壤为下蜀系黄土发育的粘盘性黄棕壤,土层厚约50cm,肥力低,石砾含量少。
1.2 试验材料 供试珊瑚朴、紫弹朴分别引进于杭州树木园和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朴树种子采自安徽滁州市长冲林场,种子采集后,均及时进行调制。
1.3 试验方法 物候观测时间自3月15日始至11月15日结束,主要观测指标有出苗期、真叶出现期、幼苗形成期、开始生长期、速生期、苗高生长期、落叶期及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播种到苗木出齐后,每个种源设立3个固定样行,每个样行观测记录30株,每隔15d用游标卡尺测量苗高、根径生长量,同时,调查根系生长发育情况;种子性状参数测量用游标卡尺、天平、试管排水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朴树地理分布及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珊瑚朴天然分布于陕、甘、豫、长江以南各省区,我省的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也有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900~1 300m,紫弹朴自然分布在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生于山地灌丛、林中,而朴树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各省区海拔1 000m以下的广大地区。3种朴树多为落叶乔木,少有灌木,具体生物学特性详见表1。 2.2 3个地理种源朴树种子性状对比研究 从外部形态特征看,朴树外种皮光滑,种脐突出,扁球形,中脊线不明显;珊瑚朴种子呈倒卵形,有明显中脊线,种脐突出,果壳网格状花纹,种粒较大;而紫弹朴种子果核具4肋,有蜂窝状细网脉及凹陷。朴树、珊瑚朴、紫弹朴3个种源种子的种粒大小分别为0.057mL、0.198mL、0.032mL,而它们的千粒重分别为68.15g、331.75g、40.52g,其中,珊瑚朴种子千粒重最大,分别是朴树、紫弹朴千粒重的4.87倍和8.19倍,具体性状参数见表2。
2.3 3个地理种源播种试验及技术参数确定
2.3.1 整地与苗床制作 2009年12月对试验地进行了深翻冻垡,深度为30㎝以上,捡去杂草宿根、石块和树桩等;2010年2月底结合深翻每667m2分别施饼肥250kg、磷肥20kg;3月初按宽100~120cm、高25~30㎝,沟底宽25㎝制作苗床,要求沟底平整,排水流畅。
2.3.2 种子处理与发芽率测试 由于3种朴树种子外皮均为木质化,播种前采取了低温沙藏催芽处理;通过实施发芽试验,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的发芽率分别为89%、78%、83%。
2.3.3 苗床消毒与播种 2010年3月8日用1%KMnO4溶液均匀喷施苗床,封膜1周后揭开;3月19日按行距20~25cm、宽7~8cm、深5~7cm的规格开挖播种沟;播种以条播方式均匀播撒,每667m2按产苗20 000~25 000株算,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667m2播种量分别约为7.5~10kg、1.11~1.38kg及1.68~2.09kg。然后,覆细土2cm左右,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苗床湿润。
2.3.4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薄膜,促使苗木自身光形态建成,1个月左右间苗和补缺株,并分别于6月中旬和7月中旬施尿素10kg/667m2,苗期其他管理按常规管理进行。
2.4 3种朴树幼苗出土及苗期物候特征比较 据观测,3个种源的朴树种子播种后大致在15~25d形成幼根,26~30d左右子叶出土,36~40d左右形成幼苗,50d左右齐苗。具体地说,珊瑚朴播种后26d开始出苗,即4月16日,5月上旬结束,持续25d,场圃发芽率89%左右。珊瑚朴种子与其他2个朴树一样均为典型的子叶出土萌发,子叶呈矩圆形,长1.45cm,先端中央微缺,在1.2~1.3cm处呈中间微凹状分叉,子叶基部宽0.55cm,中部宽0.9cm。子叶3个月后才脱落,出土后约12d初生叶形成,初生叶对生,形状为宽卵形,叶边缘为锯齿状,叶柄及叶面多覆盖着黄色绒毛。从表3可见,从幼根形成、子叶出土、幼苗形成,直至幼苗出齐等时间看,本地的朴树均早于珊瑚朴和紫弹朴2个种源,珊瑚朴种源持续时间最长。11月初朴树、紫弹朴幼苗叶片的边缘逐渐发黄,11月中旬开始陆续落叶,而珊瑚朴11月底才开始有少量落叶,高生长停止生长,12月底遇到急速降温会大量落叶,但还有部分叶片即使枯死后仍挂于枝上,经久不落。据2011年12月31观测,珊瑚朴还是满树青枝绿叶,到2012年元月4日由于气温突降至-5℃后,树枝顶叶纷纷落下,但树体中部还剩1/6~1/5叶子未落。而此时,朴树、紫弹朴早就是全裸树干了。
2.5 3种朴树1a生播种苗地径生长与苗高生长节律研究 供试珊瑚朴、紫弹朴的苗高和地径前期生长都比较缓慢,但表现出对合肥市的夏季高温气候适应性较强。珊瑚朴6月份便进入速生期,当月净生长量达27.5cm,而紫弹朴、朴树均在7月份以后进入速生期。130d时,珊瑚朴苗木平均净生长量达34.3cm,紫弹朴苗木平均净生长量达19.1cm,乡土朴树达到26.3cm,分别占各自全年总生长量21.8%、18.1%、21.2%。3种朴树在8月高生长呈现峰值,珊瑚朴平均月高净生长量达38.9cm,紫弹朴达36.9cm,朴树达到38.1cm,苗高分别达到120.6cm、79.2cm、93.3cm。10月以后生长下降,11月下旬逐渐停止生长,珊瑚朴速生期为6~9月,紫弹朴、朴树速生期为7~9月(具体见图1和表4)。就3种朴树1a生播种苗当年苗高平均值而言,珊瑚朴157.2cm,紫弹朴为105.4cm,朴树123.8cm,其中珊瑚朴苗最高。
3 小结与讨论
(1)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外种皮是木质化结构,自然发芽率属于中等,播种前最好应采用低温沙藏催芽处理,方能取得较好效果,否则,珊瑚朴发芽率仅为30%左右。在本试验条件下,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场圃发芽率分别达到89%(浙江种源)、78%(黄山种源)、83%(滁州种源)。
(2)珊瑚朴、紫弹朴苗木在生长期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单峰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其生长节律与引种地降雨、气温节律波形相似[2]。珊瑚朴进入速生期时间要比紫弹朴、朴树提前1个月,生长停滞期要比朴树、紫弹朴推迟半个月左右。苗期物候特征在生长停滞期前差异不明显,但落叶期明显迟于乡土朴树与紫弹朴,朴树、紫弹朴幼苗叶片11月初边缘逐渐发黄,中旬开始陆续落叶,下旬基本落完,而珊瑚朴11月底叶边缘才见发黄,12月初开始有少量落叶,高生长停止生长,地径生长还在缓慢继续,只有当遇到急速降温至-4~5℃后才会大量落叶。珊瑚朴苗木春芽萌动期早于对照品种当地乡土朴树和引种的紫弹朴约1周左右,可见,珊瑚朴生长期持续时间最长,这种结果与汪玉林等[3]研究结果相似。1a生苗高可达1m以上,每年每667m2可产合格苗20 000~25 000株。
(3)珊瑚朴、紫弹朴在试验培育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病害,只在个别单株上发现有天牛危害,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等物理方法加以解决。而朴树苗木因阴雨时间长和少数地块密度过大,发现有粉虱危害;7月中旬观察发现朴树2~3株大苗有天牛幼虫以钻入苗干危害,最大虫口密度达2条/株。另外,发现部分珊瑚朴苗有极少量枯梢现象,可能是由于极端低温引起的冻害,但这不影响第2年树体的正常生长,可以通过抗寒育种和引种训化,使其在引种地区逐渐适应。
鉴于珊瑚朴、紫弹朴2个种源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尤其是,珊瑚朴属于强阳性树种,喜光,略耐荫,深根性,不择土壤,耐热,耐旱,耐水湿,耐盐碱,较耐寒,也耐贫瘠,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抗风抗污染力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4]。建议可在江淮丘陵地区乃至淮北部分地区作为荒山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大力引种、试验、栽培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小娴.珊瑚朴种子萌发特性及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2]夏尚光,张金池.美国岩榆和南方岩榆的苗期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73-75.
[3]汪玉林,马骏,杨红明,等.珊瑚朴引种试验初报[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136-139.
[4]陈小勤,罗清连,黄林平.珊瑚朴在滨海地区的繁殖与栽培[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2):49-50.
(责编:徐世红)
关键词:朴树种源;引种育苗;速生期;生长量;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 Q949.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2-84-03
朴树系榆科朴树属树种,是我国植物资源中重要的乡土树种,枝叶青翠,春夏季荫浓,树性强健,冬季落叶后能尽展生命的劲力,而新春时的嫩叶则带来明亮色彩,散发的气味对呼吸系统大有好处。朴树果实从叶腋处长出,核果球形,成熟前深绿色,9~10月成熟后为橙红黄艳,在一些地区被作为诱引麻雀、喜鹊、北红尾鸲、白鹡鸰、戴胜、燕雀、金腰燕、黄雀、家燕等鸟类栖息、觅食的最佳树种。朴树树体高大、雄伟,树冠宽广,树形美观,绿荫浓郁,成年后颇能显示出古朴的树姿风貌,可孤植或丛植,宜配置于宽广场地。朴树枝条柔韧,萌芽力强,伤口愈合快,改造或造型很方便,是杂木类优良盆景树种之一。朴树根系发达,喜钙耐旱,喜温耐瘠薄,能防风护堤,其叶面粗糙,具有较强的抗烟尘、粉尘能力,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尤其对SO2、HF、Cl2抗性强,可选作厂矿污染区绿化树种[1]。朴树种子含油率最高达43%,可榨油供制肥皂、润滑油等,是很好的生物质能源。在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朴树在发展乡土树种,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应用和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景观,以及在石灰岩山地和矿山废弃地等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实为园林建设中极具潜力的优良庭荫树、行道树、配景树,是形成城乡绿化地方特色风貌十分重要的树种,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已将朴树列为园林绿化骨干树种,代表着未来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十分惹人喜爱。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朴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朴类树种大多生长于山区沟谷地带,长期处于自然野生状态,许多不法商贩直接从私人承包山场以相对高的价格倒买倒卖,致使朴树买卖市场处于无序不可持续状态,许多原始或天然次生朴树群落遭到严重破坏,更有甚者,许多被贩运的朴树因在运输、栽植与管护过程中措施不到位而死亡。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朴树生长较慢、周期长,人们对其资源的人工培育却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朴树资源匮乏。我国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山地,土壤瘠薄,且经常面临着干旱缺水的威胁,这就要求造林树种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瘠薄、耐干旱能力,而朴属树种正是适合石灰岩山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为了确保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必须从研究的角度,采用适当技术,加大对朴树资源的引种培育力度。然而,人们对这一类树种的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研究还非常有限,笔者通过检索近20a来的文献,有关朴树类研究性论文仅寥寥几篇,且多是局限于少数种类在种群生态学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的调查、盆景和群落构建的研究,有关在合肥地区的引种栽培更未见报道。
为此,本项目试图通过对珊瑚朴(Celtis julianae Schneid)、紫弹朴(Celtis biondii Pamp)在合肥地区引种育苗,并以当地朴树(Celtis Sinensis)种源作对照,重点研究它们的苗期适应性与生长规律,旨在加大对朴树资源的培育、应用与推广,为石质山地及江淮丘陵地区造林选育优良适生树种,进而为生态安徽和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中纬度地带的合肥市安徽省林科院苗圃内,海拔高40m,地理位置:N31°51′,E117°10′,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月气温24.4℃(7月),最低月均气温4.2℃(1月),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10℃的年活动积温4 637.5℃;年日照2 100h,太阳辐射总量3 567MJ/m2,无霜期214d,年生长期271d;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 000mm,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年平均相对湿度79%;土壤为下蜀系黄土发育的粘盘性黄棕壤,土层厚约50cm,肥力低,石砾含量少。
1.2 试验材料 供试珊瑚朴、紫弹朴分别引进于杭州树木园和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朴树种子采自安徽滁州市长冲林场,种子采集后,均及时进行调制。
1.3 试验方法 物候观测时间自3月15日始至11月15日结束,主要观测指标有出苗期、真叶出现期、幼苗形成期、开始生长期、速生期、苗高生长期、落叶期及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播种到苗木出齐后,每个种源设立3个固定样行,每个样行观测记录30株,每隔15d用游标卡尺测量苗高、根径生长量,同时,调查根系生长发育情况;种子性状参数测量用游标卡尺、天平、试管排水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朴树地理分布及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珊瑚朴天然分布于陕、甘、豫、长江以南各省区,我省的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也有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900~1 300m,紫弹朴自然分布在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生于山地灌丛、林中,而朴树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各省区海拔1 000m以下的广大地区。3种朴树多为落叶乔木,少有灌木,具体生物学特性详见表1。 2.2 3个地理种源朴树种子性状对比研究 从外部形态特征看,朴树外种皮光滑,种脐突出,扁球形,中脊线不明显;珊瑚朴种子呈倒卵形,有明显中脊线,种脐突出,果壳网格状花纹,种粒较大;而紫弹朴种子果核具4肋,有蜂窝状细网脉及凹陷。朴树、珊瑚朴、紫弹朴3个种源种子的种粒大小分别为0.057mL、0.198mL、0.032mL,而它们的千粒重分别为68.15g、331.75g、40.52g,其中,珊瑚朴种子千粒重最大,分别是朴树、紫弹朴千粒重的4.87倍和8.19倍,具体性状参数见表2。
2.3 3个地理种源播种试验及技术参数确定
2.3.1 整地与苗床制作 2009年12月对试验地进行了深翻冻垡,深度为30㎝以上,捡去杂草宿根、石块和树桩等;2010年2月底结合深翻每667m2分别施饼肥250kg、磷肥20kg;3月初按宽100~120cm、高25~30㎝,沟底宽25㎝制作苗床,要求沟底平整,排水流畅。
2.3.2 种子处理与发芽率测试 由于3种朴树种子外皮均为木质化,播种前采取了低温沙藏催芽处理;通过实施发芽试验,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的发芽率分别为89%、78%、83%。
2.3.3 苗床消毒与播种 2010年3月8日用1%KMnO4溶液均匀喷施苗床,封膜1周后揭开;3月19日按行距20~25cm、宽7~8cm、深5~7cm的规格开挖播种沟;播种以条播方式均匀播撒,每667m2按产苗20 000~25 000株算,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667m2播种量分别约为7.5~10kg、1.11~1.38kg及1.68~2.09kg。然后,覆细土2cm左右,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苗床湿润。
2.3.4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薄膜,促使苗木自身光形态建成,1个月左右间苗和补缺株,并分别于6月中旬和7月中旬施尿素10kg/667m2,苗期其他管理按常规管理进行。
2.4 3种朴树幼苗出土及苗期物候特征比较 据观测,3个种源的朴树种子播种后大致在15~25d形成幼根,26~30d左右子叶出土,36~40d左右形成幼苗,50d左右齐苗。具体地说,珊瑚朴播种后26d开始出苗,即4月16日,5月上旬结束,持续25d,场圃发芽率89%左右。珊瑚朴种子与其他2个朴树一样均为典型的子叶出土萌发,子叶呈矩圆形,长1.45cm,先端中央微缺,在1.2~1.3cm处呈中间微凹状分叉,子叶基部宽0.55cm,中部宽0.9cm。子叶3个月后才脱落,出土后约12d初生叶形成,初生叶对生,形状为宽卵形,叶边缘为锯齿状,叶柄及叶面多覆盖着黄色绒毛。从表3可见,从幼根形成、子叶出土、幼苗形成,直至幼苗出齐等时间看,本地的朴树均早于珊瑚朴和紫弹朴2个种源,珊瑚朴种源持续时间最长。11月初朴树、紫弹朴幼苗叶片的边缘逐渐发黄,11月中旬开始陆续落叶,而珊瑚朴11月底才开始有少量落叶,高生长停止生长,12月底遇到急速降温会大量落叶,但还有部分叶片即使枯死后仍挂于枝上,经久不落。据2011年12月31观测,珊瑚朴还是满树青枝绿叶,到2012年元月4日由于气温突降至-5℃后,树枝顶叶纷纷落下,但树体中部还剩1/6~1/5叶子未落。而此时,朴树、紫弹朴早就是全裸树干了。
2.5 3种朴树1a生播种苗地径生长与苗高生长节律研究 供试珊瑚朴、紫弹朴的苗高和地径前期生长都比较缓慢,但表现出对合肥市的夏季高温气候适应性较强。珊瑚朴6月份便进入速生期,当月净生长量达27.5cm,而紫弹朴、朴树均在7月份以后进入速生期。130d时,珊瑚朴苗木平均净生长量达34.3cm,紫弹朴苗木平均净生长量达19.1cm,乡土朴树达到26.3cm,分别占各自全年总生长量21.8%、18.1%、21.2%。3种朴树在8月高生长呈现峰值,珊瑚朴平均月高净生长量达38.9cm,紫弹朴达36.9cm,朴树达到38.1cm,苗高分别达到120.6cm、79.2cm、93.3cm。10月以后生长下降,11月下旬逐渐停止生长,珊瑚朴速生期为6~9月,紫弹朴、朴树速生期为7~9月(具体见图1和表4)。就3种朴树1a生播种苗当年苗高平均值而言,珊瑚朴157.2cm,紫弹朴为105.4cm,朴树123.8cm,其中珊瑚朴苗最高。
3 小结与讨论
(1)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外种皮是木质化结构,自然发芽率属于中等,播种前最好应采用低温沙藏催芽处理,方能取得较好效果,否则,珊瑚朴发芽率仅为30%左右。在本试验条件下,珊瑚朴、紫弹朴和朴树场圃发芽率分别达到89%(浙江种源)、78%(黄山种源)、83%(滁州种源)。
(2)珊瑚朴、紫弹朴苗木在生长期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单峰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其生长节律与引种地降雨、气温节律波形相似[2]。珊瑚朴进入速生期时间要比紫弹朴、朴树提前1个月,生长停滞期要比朴树、紫弹朴推迟半个月左右。苗期物候特征在生长停滞期前差异不明显,但落叶期明显迟于乡土朴树与紫弹朴,朴树、紫弹朴幼苗叶片11月初边缘逐渐发黄,中旬开始陆续落叶,下旬基本落完,而珊瑚朴11月底叶边缘才见发黄,12月初开始有少量落叶,高生长停止生长,地径生长还在缓慢继续,只有当遇到急速降温至-4~5℃后才会大量落叶。珊瑚朴苗木春芽萌动期早于对照品种当地乡土朴树和引种的紫弹朴约1周左右,可见,珊瑚朴生长期持续时间最长,这种结果与汪玉林等[3]研究结果相似。1a生苗高可达1m以上,每年每667m2可产合格苗20 000~25 000株。
(3)珊瑚朴、紫弹朴在试验培育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病害,只在个别单株上发现有天牛危害,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等物理方法加以解决。而朴树苗木因阴雨时间长和少数地块密度过大,发现有粉虱危害;7月中旬观察发现朴树2~3株大苗有天牛幼虫以钻入苗干危害,最大虫口密度达2条/株。另外,发现部分珊瑚朴苗有极少量枯梢现象,可能是由于极端低温引起的冻害,但这不影响第2年树体的正常生长,可以通过抗寒育种和引种训化,使其在引种地区逐渐适应。
鉴于珊瑚朴、紫弹朴2个种源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尤其是,珊瑚朴属于强阳性树种,喜光,略耐荫,深根性,不择土壤,耐热,耐旱,耐水湿,耐盐碱,较耐寒,也耐贫瘠,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抗风抗污染力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4]。建议可在江淮丘陵地区乃至淮北部分地区作为荒山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大力引种、试验、栽培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小娴.珊瑚朴种子萌发特性及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2]夏尚光,张金池.美国岩榆和南方岩榆的苗期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73-75.
[3]汪玉林,马骏,杨红明,等.珊瑚朴引种试验初报[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136-139.
[4]陈小勤,罗清连,黄林平.珊瑚朴在滨海地区的繁殖与栽培[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2):49-50.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