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创新品质及创新教育现状的调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条文中明确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我国还是农村大国,所以农村中学生创新品质的现状及创新品质的发展直接决定了祖国的明天.本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村中学生创新品质及创新品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一、克服定式思维,力求灵活性地解决问题,是培养创造品质的保障
  教师的定式思维对学生而言实际上是一个无形的杀手,所以克服定式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例如,在讲“晶体结构”时,有教师提出:我们如何利用结构化学中有关晶胞的知识证明NaCl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学生绞尽脑汁终于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出来,教师露出了成功的微笑,而问题实际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儿,因为NaCl显电中性,所以必然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
  从以上教学情境可以看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定式思维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解决问题.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创新品质的动力源泉
  课堂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就谈不上创造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现象,使课堂内外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社会性,通过化学实验,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生开学的第一课中,我演示了碘钟溶液的振荡反应,学生反应强烈,振荡反应魔幻般地重复变化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时,以化学振荡反应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提问,对学生没有考虑到的重要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必要的补充.为了强化效果,针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教师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诱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再通过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是培养创新品质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多数学生很快答出用向上排空气法.可我发现有个学生的表情显然是一种欲言又止的样子.在我的鼓励下,他说:“我认为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他刚说完,有的学生就笑了起来:“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怎么能用排水法啊?”面对多数学生的否定,我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微笑着问道:“能不能更详细地说说?”这次他很坚定地说:“我们前面做过收集人呼出气体的实验,收集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就是用排水法吗?”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有损耗吗?若是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能用这种方法吗?如何改进呢?”顺着这条思路,学生终于想出在洗气瓶的水面上放一层油收集二氧化碳的“创新”方法.
  四、农村中学生创新品质现状的调查
  2011年4月,本课题组对全校共3100个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的数据(见附件)可以知道,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渴望创新品质得到发展和提升的,这是未来的希望,是积极的信号.
  尽管我们从调查结果中看到了一些好的变化,但也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中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方式相对机械,不可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学习与发展,难以激发高中生参与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很难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附件:农村中学生创新品质现状的调查结果
  1.你希望在平常的学习中,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吗?A.希望(94.96%);B.不希望(0.00%);C.无所谓(5.04%).
  2.下列教学方式中,你比较喜欢的是:A.合作学习(97.56%);B.探究学习(98.35%);C.“填鸭式”教学(0.03%).
  3.在平常的学习中,你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了吗?A.有(11.35%);B.有一点(50.72%);C.基本没有(35.78%);D.完全没有(2.15%).
  4.你认为阻碍自己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哪些?A.高考“指挥棒”(69.60%);B.老师认识不足(44.67%);C.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12.33%);D.有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关系(2.34%);E.缺少文化氛围35.84%.
  5.你的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吗?
  A.经常表扬(34.69%);B.偶尔表扬(57.74%);C.表扬过优秀学生(99.67%);D.从未表扬过(2.65%).
  6.你觉得自己在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时最有创新和活力?
  A.学习方面(23.05%);B.做事方面(30.57%);C.娱乐方面(44.16%);D.体育方面(2.22%).
  7.你觉得创造性的意义何在?
  A.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情趣(67.56%);B.给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生活(86.39%);C.跟上迅速发展的竞争节奏和步伐(76.58%).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因此,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至关重
在许多师生的心目中,数学是抽象、严谨的代名词,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学习数学应该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正如数学大师丘成桐所说:“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  如何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感受快乐呢?现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新课程的特色,已经成为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送课下乡”活动中,笔者听了“分式方程”第一课时,上课的教师创设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和教师.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rn在教学实践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研究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无不是从科学的实验中推导出来的,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  纵观高中物理实验,误差伴随着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可见误差分析在高中物理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其目的是对测量结果做出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量误差,或指出减少测量误差的方向,提高测量质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由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比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要求学校及老师转变教学模式,从“死学习”、只看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
随着时代与科学的不断发展,数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社会生活、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其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侧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探究;注重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重视成绩评定,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精神,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会学习、会交流、会合作,有主体意识、有创新与实践意识,因此,
高中物理竞赛集科研性、综合性、方法性、技术性于一体,它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由于高中物理竞赛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高难度的问题,因此高中物理竞
《学记》有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认为一切真理性知识就隐藏在一次次不断深入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