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潜江市洲滩平地大豆氮磷钾利用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中的氮肥、磷肥及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83%、13.56%、14.94%,分别比习惯施肥中氮磷钾肥的利用率高5.99、1.32、11.70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大豆配方施肥可以较大地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尤其是氮钾肥利用率。在氮、磷、钾肥混施的情况下,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配方施肥高于习惯施肥,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配方施肥为11.37 kg、习惯施肥为10.90 kg;每生产100 kg大豆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 7.0~8.0 kg、P2O5 1.5~2.0 kg、K2O 2.0~2.5 kg。
关键词 大豆;氮磷钾;利用率;洲滩平地;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29-02
农业上施用化肥,可以获得最快、最有效的增产效果,因此,施用化肥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基础,可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1]。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及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促进养分利用率的提高。肥料利用率,即肥料养分的回收率,是指作物在一定时期内吸收肥料中养分的数量在施用肥料中养分总量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作物对施入土壤中肥料养分的回收率[2-3]。土壤对大豆的供肥量与肥料利用率是养分平衡法施肥的重要参数,对于科学施肥和提高产量具有指导意义[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潜江市竹根滩镇杨林洲村所属洲滩地(现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大豆生产基地)。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种为灰油砂土,耕层质地为砂壤。常规法检测:有机质18.8 g/kg,碱解氮76 mg/kg,有效磷8.4 mg/kg,速效钾66 mg/kg,pH值7.2。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为4 500 kg/hm2。供试大豆品种为早熟8号(山东济宁欣丰种业)。供试肥料:氮肥尿素(含纯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硼肥为持力硼(含纯硼≥15%),钼肥为颗粒钼(含纯钼≥54.3%)。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进行。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分成2个大区,分别为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在2个大区中,分别相应设计试验,共8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无氮(N0PXKX)、常规施肥无磷(NXP0KX)、常规施肥无钾(NXPXK0)、常规施肥(NXPXKX,也称习惯施肥)、配方施肥无氮(N0P2K2)、配方施肥无磷(N2P0K2)、配方施肥无钾(N2P2K0)、配方施肥(N2P2K2)。NX、PX、KX 分别为105、90、90 kg/hm2,N2、P2、K2分别为90、60、75 kg/hm2,N、P、K养分下标为0,表示不施该肥料;各处理小区面积40 m2,四周留3 m保护行,保护区为常规种植。
1.3 试验方法
各小区分别施纯硼1.2 kg/hm2、纯钼0.6 kg/hm2。100%磷肥作基肥;80%氮钾硼肥作基肥,20%作追肥;100%钼肥作追肥。追肥应选择在花荚期进行。小区5月30日整地施肥,6月2日播种,播种量为90 kg/hm2,播种方式为穴播,小区行距为43 cm,每厢7行;6月7日开始出苗,6月9日齐苗,6月13日间苗定苗,密度19万株/hm2。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管理,化学除草1次,病虫防治2次。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大豆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风干后统计籽粒和茎杆的干重。在大豆收获前在各小区随机选择20株植株,对茎杆和籽粒进行充分的烘干,然后粉碎制样并对籽粒、茎杆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计算方法为差减法[5]。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和差减法计算出大豆不同施肥方式下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kg/hm2)=籽粒产量(kg/hm2)×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 茎叶产量(kg/hm2)×茎叶氮(磷、钾)养分含量(%)
作物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kg)=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kg/hm2)÷籽粒产量(kg/hm2)×100 kg
常规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磷、钾)下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无氮(磷、钾)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无氮(磷、钾)区产量×无氮形成百千克经济产量吸收量/100
氮(磷、钾)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无氮(磷、钾)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磷、钾)素的总量×100
配方施肥区计算方法同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施肥的增产效果
在大豆成熟收获后,实打计(风干重)籽粒和茎杆的产量见表1。由表1可知,处理N2P2K2籽粒产量分别比处理N0P2K2、N2P0K2、N2P2K0增产380.0、287.5、137.5 kg/hm2,增幅23.53%、16.84%、7.40%;处理NXPXKX籽粒产量分别比处理N0PXKX、NXP0KX、NXPXK0增产352.5、302.5、130.0 kg/hm2,增幅21.93%、18.25%、7.10%。综合分析表明,此肥力条件下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2种方式下氮磷钾3种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分别为缺氮>缺磷>缺钾。
2.2 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
各处理大豆籽粒与茎杆养分检测结果见表2。根据表2,按照差减法计算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由表3可知,在氮磷钾混施条件下,有利于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农产品干物重。不施肥某养分的处理,该养分的吸收量相对较低,说明在氮、磷、钾肥养分三要素混施的情况下,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配方施肥高于习惯施肥,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配方施肥为11.37 kg、习惯施肥为10.90 kg。配方施肥处理N2P2K2、习惯施肥处理NXPXKX 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都高于其缺素处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
关键词 大豆;氮磷钾;利用率;洲滩平地;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29-02
农业上施用化肥,可以获得最快、最有效的增产效果,因此,施用化肥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基础,可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1]。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及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促进养分利用率的提高。肥料利用率,即肥料养分的回收率,是指作物在一定时期内吸收肥料中养分的数量在施用肥料中养分总量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作物对施入土壤中肥料养分的回收率[2-3]。土壤对大豆的供肥量与肥料利用率是养分平衡法施肥的重要参数,对于科学施肥和提高产量具有指导意义[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潜江市竹根滩镇杨林洲村所属洲滩地(现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大豆生产基地)。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种为灰油砂土,耕层质地为砂壤。常规法检测:有机质18.8 g/kg,碱解氮76 mg/kg,有效磷8.4 mg/kg,速效钾66 mg/kg,pH值7.2。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为4 500 kg/hm2。供试大豆品种为早熟8号(山东济宁欣丰种业)。供试肥料:氮肥尿素(含纯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硼肥为持力硼(含纯硼≥15%),钼肥为颗粒钼(含纯钼≥54.3%)。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进行。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分成2个大区,分别为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在2个大区中,分别相应设计试验,共8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无氮(N0PXKX)、常规施肥无磷(NXP0KX)、常规施肥无钾(NXPXK0)、常规施肥(NXPXKX,也称习惯施肥)、配方施肥无氮(N0P2K2)、配方施肥无磷(N2P0K2)、配方施肥无钾(N2P2K0)、配方施肥(N2P2K2)。NX、PX、KX 分别为105、90、90 kg/hm2,N2、P2、K2分别为90、60、75 kg/hm2,N、P、K养分下标为0,表示不施该肥料;各处理小区面积40 m2,四周留3 m保护行,保护区为常规种植。
1.3 试验方法
各小区分别施纯硼1.2 kg/hm2、纯钼0.6 kg/hm2。100%磷肥作基肥;80%氮钾硼肥作基肥,20%作追肥;100%钼肥作追肥。追肥应选择在花荚期进行。小区5月30日整地施肥,6月2日播种,播种量为90 kg/hm2,播种方式为穴播,小区行距为43 cm,每厢7行;6月7日开始出苗,6月9日齐苗,6月13日间苗定苗,密度19万株/hm2。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管理,化学除草1次,病虫防治2次。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大豆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风干后统计籽粒和茎杆的干重。在大豆收获前在各小区随机选择20株植株,对茎杆和籽粒进行充分的烘干,然后粉碎制样并对籽粒、茎杆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计算方法为差减法[5]。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和差减法计算出大豆不同施肥方式下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kg/hm2)=籽粒产量(kg/hm2)×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 茎叶产量(kg/hm2)×茎叶氮(磷、钾)养分含量(%)
作物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kg)=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kg/hm2)÷籽粒产量(kg/hm2)×100 kg
常规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磷、钾)下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无氮(磷、钾)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无氮(磷、钾)区产量×无氮形成百千克经济产量吸收量/100
氮(磷、钾)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无氮(磷、钾)区作物吸氮(磷、钾)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磷、钾)素的总量×100
配方施肥区计算方法同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施肥的增产效果
在大豆成熟收获后,实打计(风干重)籽粒和茎杆的产量见表1。由表1可知,处理N2P2K2籽粒产量分别比处理N0P2K2、N2P0K2、N2P2K0增产380.0、287.5、137.5 kg/hm2,增幅23.53%、16.84%、7.40%;处理NXPXKX籽粒产量分别比处理N0PXKX、NXP0KX、NXPXK0增产352.5、302.5、130.0 kg/hm2,增幅21.93%、18.25%、7.10%。综合分析表明,此肥力条件下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2种方式下氮磷钾3种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分别为缺氮>缺磷>缺钾。
2.2 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
各处理大豆籽粒与茎杆养分检测结果见表2。根据表2,按照差减法计算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由表3可知,在氮磷钾混施条件下,有利于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农产品干物重。不施肥某养分的处理,该养分的吸收量相对较低,说明在氮、磷、钾肥养分三要素混施的情况下,大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配方施肥高于习惯施肥,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配方施肥为11.37 kg、习惯施肥为10.90 kg。配方施肥处理N2P2K2、习惯施肥处理NXPXKX 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都高于其缺素处理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