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协调和共鸣。提高课堂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之以情;师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100-001
  
  语文是一门洋溢着情感魅力和人文气息的学科,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极好的媒介物。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协调和共鸣,提高课堂语文效率。那么,如何让情感洋溢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呢?
  
  一、情境导入,渲染洋溢情感的氛围
  
  俗话说: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为整堂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巧妙地设计导课语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像新授《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在介绍黄蝴蝶谷时,学生根本没有真实的体验,但是当教师把介绍蝴蝶谷的录像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学生们立刻被蝴蝶谷那如画的景色吸引。蝴蝶谷那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学生们大开眼界。真实的镜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再阅读课文,学生就不会认为课文的文字是那么空洞、难以理解,而是想通过阅读,去感受蝴蝶谷那绮丽的景色。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会、去感悟,在同样的环境中洋溢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引领,做好洋溢情感的示范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情感具有弥散性,或者说传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以情育情。
  比如可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像,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基础。
  如在讲授二上教材中《识字 1》时,我便抓住金秋十月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为起点,体会水乡在飘渺的烟波中,在荡漾的渔歌声中,在皎洁的月光中那种迷人的景色,要求学生吟诵课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后,学生便自然而然的投入自己的情感。
  也可使用角色的体验,让学生人情入境的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把“蓄积”的情感抒发出来。角色表演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要想在课堂有效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快而准确地把握住狐狸和乌鸦的个性特征,我选择了让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人物和片段,自由组合扮演课本剧的形式,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兴趣也高,仿佛一下子原本的教室就成了故事中的森林,而自己则成了在原始森林里的小动物。那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很不错。
  
   三、关注教材,抓住洋溢情感的线索
  
  语文教材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叙事、描写、抒情,进行思维训练。语言教师要以语文的形象性、直观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如对文章的重点语段、美言佳句要引导学生加圈加点,吟诵反复,仔细体会文章的气势和神韵,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也可通过逆向思维,正反对比,辨析总结,让学生理解此外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假如那样写效果如何?从而体会作者的匠心。就像学习一下《春笋》一文中有“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土里冒出来”一句,“冲破”、“掀翻”,写出了春笋在排除万难后崭露头角,给人以大地复苏、春笋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新奇愉悦的感觉,真可为妙笔传神。
  古往今来多少文章大家往往把感受最深的事物用十分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我们披文人境,认真研读,自然会感到作者锤词炼句的功底和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想象,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四、联系生活,感受情感洋溢的过程
  对生活经历的回忆,能够帮助学生把已有的某些经验,转移到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上来,但是对于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课文情感。
  《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参与实践,体验情感洋溢的结果
  
  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师生情感的教育形成。它能使复杂的教育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所以根据学生年龄和特点,积极开展活动,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陶冶性情,感悟生活。
  如:在讲《夕阳真美》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这一节,读出夕阳西下时天空云朵的美丽,于是我让学生拿起彩笔画一画天空美丽的景色。于是学生在蓝蓝的天空中画出了五颜六色的云朵,于是我便问学生:“书本上说了三种颜色,你们为什么画出这么多颜色?”借机理解了后面的省略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美融入到朗读之中。浓浓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尽情体验,让想象展翅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这种状态是自由的、宽松的,因而也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学习的兴致。
  总之,知识本无所谓情感和魅力,但是有情的人能把无情的知识教得有情,有魅力的教师能把无魅力的知识教得充满魅力。让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弥漫着情感吧!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满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让孩子的心跟着爱,一起飞翔!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普及性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使体育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的特点、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游戏的要求等进行论述。关键词:游戏:催化作用: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66-001一、体育游戏的特点从事体育运动的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同音乐中的“旋律”和舞蹈
摘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关键词:亲身经历;语文教师;成长之路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71-002【前言】阳光普照,万物生机一片。语文就像阳光一样,照耀我们的生命。学生从幼小开始,过有语文的生活,由“被动语文”变为“主动语文”,从而享受语文。我讲的“享受语文”不只是“官能”的享受,他饱含“语文的
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73-00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
摘要:写字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课堂,采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电教手段,通过恰如其分的局部性评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写字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写字,从而提高写字水平。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多媒体;局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76-001传统的写字教学只重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关键词:美术;多媒体;情境中国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81-001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教学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多媒体进入课堂成为必然。在小学美
摘要:用游戏、儿歌等方法来进行英语单词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是一种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兴趣;单词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f2010)9-082-001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积累,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否则,阅读、翻译、交流都无法顺利进行。单词的学习是在不断操练和积累中发展起来的,单
摘要:音乐课堂上不免会出现一小部分音乐学习困难生,即暂时的“丑小鸭”。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否则他们会掉队离群,要用我们全部的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从学生心理出发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然后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最后细心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实现“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转化。关键词:音乐;爱心;呵护;丑小鸭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面上要:现实告诉我们:探索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作文教学之路迫在眉睫。就具体操作而言,我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去做:“培乡情”“启慧眼”——开启信息输入之门;“扣本真”“求新意”——指点信息存贮、加工迷津;“习技法”“存个性”——磨砺信息输出之能。关键词:乡土特色;乡情;寻美;求新;个性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84-001每每和同行们谈起农
摘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关键词:兴趣:学习的原动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98-001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后,人们就
摘要:体育新课改打破了以往体育教学的旧模式,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随着体育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随之出现,相当数目的体育教师对于在实施体育新课改的同时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的体育教学这方面存有错误认识,不少老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片面地认为实施新课改就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否定,对传统体育教学一票否决,再加上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上的不足,结果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维混沌、矫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