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多媒体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因地制宜的将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真正得到多元多维多样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汉语素养。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语文教学是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设计无论多么精巧,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在语文教学开始时,如何把学生的心一下子抓住,激发他们强烈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我感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简便又快捷。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多媒体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一、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能抓住孩子们好奇、爱模仿的心理,让孩子的思维和心理得到放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媒体已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发展到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在低年级孩子语文课堂中,把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由于小学孩子年龄小,接触到的客观事物少,认知能力有限,对语文课本中有些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不具体的。要让小学生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形象、具体的概念,就要抓住孩子好奇、爱模仿的心理,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让孩子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以加深孩子们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我在上一年级《冬天是个魔术师》时,孩子们虽然对冬天的各种景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可是并不具体,低年级孩子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结合课文内容播放有关冬天景物和学生在冬天活动的画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得到了调动,对文本内容有了真实的感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各个发言积极,仿佛回到了冬天的美景中。对课文的主旨“冬天的本领真大呀”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播放有关春、夏、秋的景物画面,让学生模仿“什么的本领真大呀”的句式说话,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看过的画面说出“春天的本领真大呀”等句式,再过渡到“什么真怎么样呀”,学生很快就能仿写出“我们的黑板真长呀”、“老师的个子真高呀”等句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精读细读课文,让孩子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运用教学传媒把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创设成接近实际的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想像,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帮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的学习内容。在一次语文课上,在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后,我从实际出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学习课文《自己去吧》。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一段配音动画,使课文内容形、声、色、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边听、边看,尽快进入课文意境。接着我指导朗读第一段,让学生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和谁?它们在说什么?然后精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几天、学会”,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口语词类,理解容易,可让学生自读自悟。指名读小鸭说的话,思考:你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小鸭的话?鸭妈妈为什么自己去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最后分角色朗读,读的方式很多:①师描述画面激发情感读。②多媒体分段展示,引导学生逐句读。③跟着录音有感情读。④闭着眼睛想象读。⑤配上动作表情郎读。⑥借助多媒体指导熟读成诵。注意指导读出小鸭和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每读一遍,都要有一遍的收获,一读一思,一思一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顺。把朗读与理解、欣赏与想象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来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意境,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编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了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机会,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无拘无束的表达。在《爷爷和小树》一文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又创造性的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然后大胆让学生走进图境,让学生去体会人物心情,并且根据学省自己的喜好,选择扮演图中的爷爷,小树和“我”,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时会怎样说:小树不冷了,会怎样感谢爷爷,旁边的“我”又会说什么。学生在三人一组的表演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置身在画面中的感受,不但培养了听说能力,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者互动的口语交际环境,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信息技术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它要因文,因人而异。语文课它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它并不是图片展示课,也不是放映课。我们不能让多媒体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因地制宜的将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真正得到多元多维多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2]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3)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汉语素养。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语文教学是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设计无论多么精巧,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在语文教学开始时,如何把学生的心一下子抓住,激发他们强烈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我感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简便又快捷。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多媒体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一、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能抓住孩子们好奇、爱模仿的心理,让孩子的思维和心理得到放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媒体已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发展到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在低年级孩子语文课堂中,把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由于小学孩子年龄小,接触到的客观事物少,认知能力有限,对语文课本中有些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不具体的。要让小学生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形象、具体的概念,就要抓住孩子好奇、爱模仿的心理,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让孩子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以加深孩子们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我在上一年级《冬天是个魔术师》时,孩子们虽然对冬天的各种景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可是并不具体,低年级孩子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结合课文内容播放有关冬天景物和学生在冬天活动的画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得到了调动,对文本内容有了真实的感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各个发言积极,仿佛回到了冬天的美景中。对课文的主旨“冬天的本领真大呀”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播放有关春、夏、秋的景物画面,让学生模仿“什么的本领真大呀”的句式说话,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看过的画面说出“春天的本领真大呀”等句式,再过渡到“什么真怎么样呀”,学生很快就能仿写出“我们的黑板真长呀”、“老师的个子真高呀”等句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精读细读课文,让孩子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运用教学传媒把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创设成接近实际的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想像,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帮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的学习内容。在一次语文课上,在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后,我从实际出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学习课文《自己去吧》。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一段配音动画,使课文内容形、声、色、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边听、边看,尽快进入课文意境。接着我指导朗读第一段,让学生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和谁?它们在说什么?然后精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几天、学会”,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口语词类,理解容易,可让学生自读自悟。指名读小鸭说的话,思考:你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小鸭的话?鸭妈妈为什么自己去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最后分角色朗读,读的方式很多:①师描述画面激发情感读。②多媒体分段展示,引导学生逐句读。③跟着录音有感情读。④闭着眼睛想象读。⑤配上动作表情郎读。⑥借助多媒体指导熟读成诵。注意指导读出小鸭和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每读一遍,都要有一遍的收获,一读一思,一思一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顺。把朗读与理解、欣赏与想象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来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意境,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编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了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机会,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无拘无束的表达。在《爷爷和小树》一文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又创造性的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然后大胆让学生走进图境,让学生去体会人物心情,并且根据学省自己的喜好,选择扮演图中的爷爷,小树和“我”,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时会怎样说:小树不冷了,会怎样感谢爷爷,旁边的“我”又会说什么。学生在三人一组的表演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置身在画面中的感受,不但培养了听说能力,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者互动的口语交际环境,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信息技术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它要因文,因人而异。语文课它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它并不是图片展示课,也不是放映课。我们不能让多媒体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因地制宜的将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真正得到多元多维多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2]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