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以往财务会计领域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我国高校中的财务会计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对新型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本文从目标与思路两个大方面阐述了改革方向,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具体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以此实现大学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财务会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互联网不光是以一种划时代的技术改变着现实世界,更主要的以一种思维方式、哲学观观念改变着当今的世界。互联网颠覆了以往的财务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范围内,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和严峻的挑战。在由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倒逼财务人员不断寻找更为有效的财务解决方式,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会计教育仍处在指导学生重视会计的核算和合规处理上,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无法与社会环境、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而在企业中,大量的财务人员面临着财务会计知识落伍,缺乏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及手段,影响了财务会计作用的发挥。财务转型最核心的是财务会计人员的转型,互联网时代,从传统的会计核算角色进入到管理会计创造价值角色,企业面临大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前,对于高等学府来说,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一个主要瓶颈,重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结合互联网理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变革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训练。
1.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
各高校要立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互联网+财务会计教育”为改革路径,以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为创新基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协同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专业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会计学专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势牌专业。
2.树立正确的改革思路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要以互联网思维为理念,以国际化和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互联网+教育”为发展路径,以互联网“教”、“学”互动为手段,以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为平台,以互联网信息化评价体系为保障,打造会计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机制,不断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带动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会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优化,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总体思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考虑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整体改革设计从目标导向、环境保障、制度完善、方案实践与验证、结果评价与总结等方面形成一个严谨的协同推进体系,保障各项举措的实施成效。
3.培养学生大数据、云计算的财务处理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各部门间、内外部间处于随时的信息沟通之中,并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这些都为财务会计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科技上的保证。通过开设统计学、信息管理学、会计信息化等课程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对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让学生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得出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作出快速、精准、整体的决策。
4.培养学生基于整个业务流程体系的财务会计能力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使得从产品的创新、生产、运营、购买及后期服务的全流程都能够进被精准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而虚拟平台的兴起使得企业的员工、外部合作伙伴、甚至是顾客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价值创造。因此,新时期的财务人员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即时变化而采取全流程的财务管理决策。通过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演进。
5.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作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企业的能力边界,导致互联网时代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跨界经营以及无边界发展。[6]这对财务人员的投资、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网络治理等专业知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学习管理学、金融学等交叉学科的学习和团队协作训练(综合模拟实习、户外拓展训练、学生专业协会、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跨界工作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海艦、田跃新、李文杰.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2]汤谷良、张守文.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务会计,2015,(1):59~64.
[3]张林、丁鑫、谷丰. “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8):93~95.
[4]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
[5]罗珉、李亮宇.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6]李海舰、陈小勇. 企业无边界发展研究——基于案例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6):59~98.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财务会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互联网不光是以一种划时代的技术改变着现实世界,更主要的以一种思维方式、哲学观观念改变着当今的世界。互联网颠覆了以往的财务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范围内,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和严峻的挑战。在由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倒逼财务人员不断寻找更为有效的财务解决方式,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会计教育仍处在指导学生重视会计的核算和合规处理上,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无法与社会环境、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而在企业中,大量的财务人员面临着财务会计知识落伍,缺乏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及手段,影响了财务会计作用的发挥。财务转型最核心的是财务会计人员的转型,互联网时代,从传统的会计核算角色进入到管理会计创造价值角色,企业面临大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前,对于高等学府来说,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一个主要瓶颈,重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结合互联网理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变革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训练。
1.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
各高校要立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互联网+财务会计教育”为改革路径,以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为创新基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协同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专业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会计学专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势牌专业。
2.树立正确的改革思路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要以互联网思维为理念,以国际化和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互联网+教育”为发展路径,以互联网“教”、“学”互动为手段,以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为平台,以互联网信息化评价体系为保障,打造会计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机制,不断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带动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会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优化,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总体思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考虑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整体改革设计从目标导向、环境保障、制度完善、方案实践与验证、结果评价与总结等方面形成一个严谨的协同推进体系,保障各项举措的实施成效。
3.培养学生大数据、云计算的财务处理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各部门间、内外部间处于随时的信息沟通之中,并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这些都为财务会计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科技上的保证。通过开设统计学、信息管理学、会计信息化等课程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对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让学生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得出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作出快速、精准、整体的决策。
4.培养学生基于整个业务流程体系的财务会计能力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使得从产品的创新、生产、运营、购买及后期服务的全流程都能够进被精准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而虚拟平台的兴起使得企业的员工、外部合作伙伴、甚至是顾客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价值创造。因此,新时期的财务人员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即时变化而采取全流程的财务管理决策。通过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演进。
5.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作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企业的能力边界,导致互联网时代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跨界经营以及无边界发展。[6]这对财务人员的投资、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网络治理等专业知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学习管理学、金融学等交叉学科的学习和团队协作训练(综合模拟实习、户外拓展训练、学生专业协会、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跨界工作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海艦、田跃新、李文杰.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2]汤谷良、张守文.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务会计,2015,(1):59~64.
[3]张林、丁鑫、谷丰. “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8):93~95.
[4]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
[5]罗珉、李亮宇.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6]李海舰、陈小勇. 企业无边界发展研究——基于案例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6):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