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光看“差生”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减负”,为中小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带来了福音。“减负”不仅要关注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重的经济负担、过重的心理负担,更要关注由此种种负担“孵化”出的“差生”。
  【关 键 词】 教育观;“差生”;转变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精神负担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前提。“减负”不仅涉及学校,还涉及教育体制问题、社会问题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多方面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西平教授在《换一种眼光看教育》专题讲座中就教育观、教育主体观、师生观、评价观和教育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阐述。本人仅以《换一种眼光看“差生”——由“减负”想到的》为题,谈一谈自己对教育观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对优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观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优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看教师是否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水平和能力,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具体讲,优质教育就是要将各具特色的人,培养成既适合受教育者发展,又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此,学校与教师的“减负”就应该防止一味地让学生苦学而始终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致最终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对所学内容的痛恨,甚至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如果我们的学生多数都厌学,便会失去对读书和探求知识的乐趣,那么,教师还怎样能培养起爱读书、会读书、能应对新时代挑战的一代接班人呢?还怎样能构建起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教育呢?
  二、对“差生”的认识
  众所周知,教育的责任是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从而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他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育的要旨在于承认差异,相信每位学生独特的智慧和潜能,并采取措施发展这些智慧和潜能。
  那么,“差生”是怎么来的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的“怪圈”:有的班上经常出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老师从未关注过那几名坐在教室角落的学生,而是把目光始终投向那些思维活跃、嗓音嘹亮、与老师配合默契的学生;有的教师从初一年级就开始甩包袱,不去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很少与“差生”交心、谈心;有的老师只给那些想学的学生上课,其他学生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就行。殊不知,那些“被爱情遗忘”的学生真正失去的是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力;加之我们很长一段时期的学生评价是以牺牲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评价,所谓“差生”就这样诞生了!有了“差生”,老师反倒不着急了。家长会上,老师将学生的考试名次公布于众,最后“建议”那些“差生”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接受“家教”。
  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课程内容太多、难度偏高等原因也导致了“差生”的出现。
  陶西平说过:“不怕一个人有缺点,就怕一个人没有特点,教育就是要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先人才。”我在中学任教时,担任过“差生”的班主任。我知道这些学生从考入我校开始就背负了很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我特别注意避免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我采用“坐标图形”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只升不降,使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之找出努力的方向并向上攀升。
  三、对“差生”的转变
  很多事例证明,孩子们的先天智力本来是相差无几的,世上本没有“差生”,之所以出现“差生”,大多是教育方法不当所致。教育失误太多,慢慢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差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较弱或较强,完全是正常的。因此,我们不能再用考试成绩这把唯一的标尺来区分“好学生”与“差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的智能组合。在这种理念下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的,教育要尊重差异、珍视差异,智能是可教的,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人的每一种智能都得到相当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智能强项,以优势智能的充分发展带动全面素质的完善和提高,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智能发达、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教育评价必须倡导多元化,评价方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智能的差异,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反映每位学生智能的差异。传统纸笔测验的终结性评价,使不少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弱项的学生成了“差生”,失败的打击使这些幼小的孩子失去了兴趣和自信。这种评价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作为教师应当永远记住: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智能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将来。
  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升学竞争的激励程度丝毫不亚于学生们将来必将投入的社会竞争。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习障碍、逆反心理、抑郁症、自闭症、社会障碍、青春期狂躁……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威胁着“题山试海”中拼搏的少男少女,一旦哪方面出了麻烦,都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都可有成为“差生”。对此,我们应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他们的烦恼,维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关键是学生的幸福和快乐,关键是他们的人生真正从教育里得到了什么启迪,关键是教师是否以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他们——最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
  总之,学生发展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把社会进步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和学生研究的最新成果一并加以思考,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倾听、研究学生;尊重、理解、热爱学生,以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样,教师在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也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卫. 减负新攻略[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 孟庆亮. 中小学“补课”现象透视:关于中小学“减负”问题的思考[J]. 基础教育论坛,2014(3).
  [3] 习志山,肖冬女. 善待差生也是“减负”[J]. 江西教育,2000(5).
其他文献
小时候,特羡慕那些有幽默感的“别人家父母”。总觉得那样的家庭每天都会很有趣。而一个具有幽默感的父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前几天,坐地铁回家,遇见一对有趣的父子。地铁门刚打开,一位孕妇蹒跚着走了进来。小男孩身旁的父亲立刻站起来给孕妇让座,孕妇道谢后坐下了。   小男孩看到孕妇坐着,而自己的父亲却站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爸爸,你为什么要让座啊?”小男孩心疼地问爸爸。   爸爸笑着说:“因
和城里不一样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呢?相信小朋友们和小石头一样,都充满了好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幼儿园吧。  1  幼儿园在高高的大山下,大山一座连着一座,不一样的幼儿园就在大山里面。这里有小毛驴、小牛和小马,还有成群的小鸟,还有一片又高又大的树林,这是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们在树林里嬉戏玩耍是最开心的事情,小石头最喜欢的就是和小黄、小灰在树林里玩耍。猜猜看,在树林里还能碰到谁?有时候,还能看
本次活动的参与对象为五年级红领巾志愿者共60人,活动时间为6个课时,教学内容属于少先队活动中的价值取向。  【活动背景】 社会实践活动是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的活动。本次“价值观在美丽乡村中绽放,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选择在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兰博园和昌坊,举行这样的活动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在教室里老师的说教更能生动、有效、入心。而现在独生
【案例一】  题目:“一个数的20%是40,求这个数的是多少?”,刚评讲完“40÷20%×”,这时有个同学说:“老师,我可以用方程解!”这题怎么能用方程解呢?我想。“文字题必须用综合算式解,怎么能用方程解呢,请坐下!” 学生点点头,看他的神情,有些茫然,又有些不服气。做作业时,我走到他旁边把他作业本拿来一看,才知道是我太经验化了(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这个数来乘以分率就行了啊),这个学生
近日,由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以及社会代表组成的江苏省镇江中学学生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该省成立的首个学生发展委员会。  镇江中学是镇江市自主管理试点校之一。学生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议学校有关学生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实施方案,当好决策咨询者和参政议政者;及时沟通信息,诚恳交流、协调,使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各方关系形成合力,营造更加和谐的家校关系。
【摘 要】 在分数单位“1”教学中,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再结合线段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解题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数学课堂一定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 键 词】 数学教学;分数;单位“1”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因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分数单位“1”的教学中,很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侯德云的小小说《苦秋》为例,剖析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简单、丰满、深刻的文章。  【关 键 词】 初中作文;简单;丰满;深刻  侯德云的《苦秋》讲述的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支书和村长在路上边走边谈论秋收和税收的事,最后以唱歌结束。这情境和学生们在路上边走边聊天的日常生活很相似,而且全文只有730字,和中考作文要求的字数相当,因此,通过它来揣摩中考作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力争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广州市36所中小学在2015年9月开学时,正式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近一万人。广州成为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中的试点地区。让孩子学点金融“酱醋茶”,这是广东省率先尝试金融知识进课堂的初衷。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阅读目标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感受性。学生要悟出味来,要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就是一个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琅琅读书声,让读书成为语文课堂的一大特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给教师的建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