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心理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课如何才能吸引学生、走近学生,以绘本为载体,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方式的绘本心理课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绘本体现了心理课程的儿童立场,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唤醒学生对自己生活点滴的共鸣,引发学生思考。绘本心理课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以绘本为载体、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了教师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绘本;心理健康课;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4-0051-03
  【作者簡介】沈苹,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12)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
  一、绘本心理课的理性认识
  (一)绘本心理课概述
  绘本心理课,就是以绘本为载体的心理课。具体来说,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以体验活动为主要方式,帮助学生在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5个方面获得成长的校本心理课程。
  (二)绘本的作用
  1.体现心理课程的儿童立场,符合儿童认知。
  将绘本引入心理课程,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是心理课程儿童立场的体现。真正的教育应当关注儿童、研究儿童、适应儿童并发展儿童,“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应该成为学校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宿。心理课程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画面精美、语言精练、图文并茂的绘本最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发挥载体作用。
  心理课不是传授知识的课,而是在平等轻松、温暖自在的氛围中,让学生沉浸课堂,全心投入,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帮助学生表达自我,获得心灵的成长。这样的课堂一定需要一个载体来让学生愿意投入、愿意浸润,这个载体就是绘本。当我们在心理课中用到绘本时,学生就像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一样,这种贴近生活的素材会让学生对课堂特别感兴趣。在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会放下对心理课的防备,更易于敞开心扉、全情投入。
  3.唤醒学生对生活点滴的共鸣,引发学生思考。
  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是人物或者小动物,绘本中的场景不外乎游戏、学习、交友、家庭生活等,看绘本故事,就是在重温自己的生活,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过往经历的体验。在师生互动式的绘本讲述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二、绘本心理课的课程体系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辩证思维也初步发展起来。他们开始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他们的自我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时,绘本心理课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触摸自己的内心,去体验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潜移默化中形成相对积极的心态与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获得积极的心态。因此,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确定包括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5个主题的绘本心理课。(见表1)
  三、绘本心理课的教学模式
  绘本心理课中,绘本不仅仅用在导入环节,很多时候是作为线索贯穿整堂课。绘本心理课的核心是体验式学习,通过绘本导入主题,联系实际,紧接着就是体验活动。每堂绘本心理课都会有2~3个体验活动,其中有经典的心理活动,还有贴合主题的自创体验活动。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因为只有参与活动才会有深刻的感受,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道德认知的转变,进而自觉自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下文以《生命如歌》一课为例,谈谈绘本心理课以绘本为载体、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第一板块:“绘”悦读。
  师生互动讲述绘本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
  第二板块:“绘”畅想。
  从绘本到现实,联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第三板块:“绘”活动。
  体验活动一“人生五味”:在桌上盒子里选择一粒糖;闭上眼睛,安静品味;分享糖果让自己想起的事情。在活动中回忆曾经的喜怒哀乐。
  体验活动二“九宫格画”:团队合作完成九宫格画,畅想20年后的自己。
  第四板块:“绘”成长。
  思考:叶子弗雷迪的生命真的结束了吗?本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绘本心理课的课堂中,注重的是活动,分享的是活动中的体验,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因为这种表现才是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体现。但是,整堂课也不能离开绘本,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用绘本来贯穿的,在呈现故事时依然让学生觉得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同时通过讨论将故事蕴含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正向原则,并进一步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四、绘本心理课的实践价值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1.以体验式、童趣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唤醒积极情感。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学习,他们学习的动机是所谓的“溺水模式”,即学习者陷入一种痛苦的状态中产生强烈的想获得解脱的愿望。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意味着痛苦,他们被迫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研究发现,学习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沉浸体验”,即个体完全沉浸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之中,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者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100%的潜能。绘本心理课正是用学生喜欢的绘本故事和丰富适切的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内心接受原本看似枯燥的深刻道理,产生行为的变化,进而将道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
  2.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态度。
  绘本的主题健康向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向积极的态度。绘本就像一座桥梁,把大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表现出来,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启迪智慧,还能在绘本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学生表示,绘本心理课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能够正面看待,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3.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同伴。
  良好的人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小学高年级学生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迫切想得到社会认同,但对自我的认识又不够全面,所以很多时候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绘本心理课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绘本心理课中的“积极自我”单元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自我;“积极情绪”单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接纳自我;“积极关系”单元则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
  (二)提升教师的积极力量
  1.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依靠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研究,完成了纯“草根式”的科研,用一堂堂凝聚着大家心血的绘本心理课,成功打造了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心理课程的研究特色——校本课程“绘本心理课”。在绘本心理课的课程研究中,教师们不仅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提升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正是因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才使得学生能在这门课中大量尝试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提升教师的自身幸福感。
  作为课程的参与者,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自身也在感受着绘本心理课的无穷魅力。从一开始的备课、完善教案、查找相关资料、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到每一次上课、和学生一起体验分享,教师都能感受到绘本心理课的积极力量,对学生也是充满信心和希望,和同事的关系也融洽了不少,行为处事更乐观,工作效率也更高。可以说,绘本心理课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同时,也让教师发现自己的积极力量,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共产党人立足赣闽边区,开辟了全国最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变本加厉推行所谓的“杀死政策”和“饿死政策”,企图断绝白区对苏区“粒米勺水之接济,蚍蜉蚊蚁之通报”,让苏区军民“不战而自亡,未剿而先灭”。由于地理和战争环境的分离阻隔,中央苏区各地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财政上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混乱
为了增进省内外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交流,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促进师生心理品质的提升,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的“2018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峰会”将于2018年3月在江苏苏州举办。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组委会经研究决定,公开征集年度优秀心育论文,接受年度优秀心育个人、年度优
美国著名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曾说过:“学生运动是现代中国发展的潮汐表”。1948年中国“反美扶日”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并由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上海的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不但坚决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战后复兴,而且同国民党上海当局的反动行径进行了英勇斗争,充分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崇高爱国精神。“红五月”期间的“反美扶日”活动  战后初期
【摘要】从朋辈辅导的概念、特点、基础理论上看,中小学实行朋辈辅导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根据学校特点、学生情况,开展朋辈辅导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朋辈辅导;九年一贯制学校;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0-0007-03  【作者简介】吴菁,
主持人語   绘本故事图文结合、语言简洁,蕴含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儿童甚至成人的心灵。儿童通过绘本故事投射自我、发现自我、觉察自我、表达自我、建立自我,获得心灵的疗愈。   绘本故事是心理健康教育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可将绘本故事融入小学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绘本故事中认同和投射、体验和感悟,满足内心的成长需求,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懂得欣赏自己,学会爱人与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发布的新闻稿,29次提到“稳”字。我们看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的是“稳中求进”,这一次则用“稳字当头”,更强调、更突出“穩”的重要性,可以说“稳”字将成为2020年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  我觉得进行这个调整的
【摘 要】自2012年教育部修订并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现实问题。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充分利用行政力量,形成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与内涵,积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区域性推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辅导中心;区域性;发展性心
李汉俊  “今或无人忆及李汉俊矣”。这是茅盾在李汉俊牺牲多年后缅怀他时发出的感慨。相较于“南陈北李”的佳话美谈,李汉俊这位茅盾口中“品性、学问实有足多”的马克思主义播火者、中共一大代表,知之者不多。李汉俊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最初发起者之一以及筹组中共一大的主要联络人,其历史贡献如毛泽东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中所写,“查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矢志不
【摘 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舒心小屋”,开展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构建“舒心课堂”,润泽健康的心理品质;创建“舒心校园”,塑造健全的生命人格;成立“舒心驿站”,共建公益的育人情怀,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舒心;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摘 要】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构建了完善的“四层领导机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成长。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为学生构建了温馨的成长乐园,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心育课程;情智教育;品牌;幸福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0-0023-03  一、萌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