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网络时代,学生查阅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加多样,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也成为比较常见的学习工具。高校图书馆也应积极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节奏,整合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资源的借阅服务,优化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体验。电子信息资源基于网络系统,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这也是保障电子信息阅读安全性的关键措施。在网络时代,虽然强调信息资源的共享特性,但图书馆也不应盲目扩展网络边界,而应重视信息安全,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电子资源,为学生和其他读者提供更为高效、安全的阅读途径。基于此,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利用;重要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86-02
   电子信息资源的载体是网络系统,不同高校的图书馆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都具备高效的搜索性能,可为学生提供比较便捷、快速的搜索入口,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查询到需要阅读的内容。但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搜索入口的搜索结果基于图书馆管理者对于图书或者其他各类电子信息资源的分类,只关联图书的名字或者资料的信息有时并不能为阅读者提供有效的查阅结果,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利用电子信息资源之前,应做好信息资源的分类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拓展信息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资料,也可为教师以及其他借阅者提供科研类的研究资源。其间,图书馆也应注意资源分配的问题,保障借阅者享受资源利用的公平性。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可促使图书馆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浏览的新特点
   在网络时代,公众对信息资源的认识程度有所提升,一方面由于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更为广泛,包括各类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等;另一方面也与人们阅读电子信息的习惯相关。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更注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电子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娱乐事件或者文学刊物等。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逐渐养成了随手阅读、随时记忆的习惯。这就提醒图书馆在开发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四类特点,不应增加学生查找或者阅读信息资源的压力。从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书架上的实体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上,也在于一些群体的刚性需求。与网络资源相比,实体图书资源依旧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因此,若要发展电子信息资源,图书馆在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浏览特点的基础上,还应分析电子信息资源的优势,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特点,进一步优化整合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
   (二)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有效的学习渠道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不仅在于其便捷性,也在于其内容的广泛性,换言之,学生或者其他借阅者可通过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获得更多的学习渠道,进而在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掘学习资源的价值。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广度有所提升,虽然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变多了,但充斥在网络上的很多学习资源真假难辨,一些信息极具诱导性。在一些敏感时期,官方平台会通过屏蔽一些关键词的方法筛选虚假信息,但防范效果并不明显。相较于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具有更高的真实度,图书馆的一些电子信息资源在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核之后,才会加入学校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体系中,并且对后期筛选和评价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为学生阅读电子信息资源提供了更为广泛且有效的途径,学校在管控此类资源时也有更为有效的手段。当然,为了保护本校区资源的安全性,高校会在登录身份上做出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有些图书馆也只允许登录者在接入本校区的网络时方可登入,但这并不会影响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体验感。
   (三)可突出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学术价值
   高校学生在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时,往往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包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学校举行的竞赛等。从电子信息资源的学术价值角度分析,通过开发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学校可将一些前沿的学术研究类型文章通过网络平台更为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对学生阅读、学习此类电子信息资源形成一种内在的引导,这樣不仅可提升学生学习此类电子信息资源的质量,也可突出电子信息资源的学术价值。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此类电子信息资源时,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源中的创造创新点,从而获得更为新颖、更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角度。受限于认知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积累程度,学生对此类资源中的一些信息可能无法很有效地理解,但在长时间的反复作用下,学生也会对学习资源的理论性或者文学性有所认识,甚至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知习惯,这对其后续的学习和生活而言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账户认证机制
   高校图书馆要想合理开发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并保障信息资源利用的安全性,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账户认证机制。首先,学校可将图书馆的登录网络并入学校的公用网络中,但在用户登录信息时,必须保证登录地址为学校网络的主线网络,借此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审核,不允许外部人员对图书馆的电子信息平台随意进行访问;其次,为了优化借阅者的阅读体验,高校可以凭借学生的学号为登录基本信息,并通过学生的学号将学生的借阅信息与学生的专业信息、学院信息以及手机号码等信息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完善借阅者的数据库信息;再者,针对借阅逾期的用户,图书馆应通过为借阅者发送短信的方式,提醒借阅者按时归还图书,并缴纳相应的借阅费用。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应开发相应的独立App,支持学生直接在App上查找电子信息资源,并完成缴费、续费等操作。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学校,诸如军工类型的院校对信息管控的级别比较高,在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时,出于安全考虑,图书馆可建立动态验证机制,将手机验证码、学生学号以及学生的身份证号对应起来,强化登录审查机制。    (二)优化本地网络搜索引擎,降低资源搜索的时间成本
   学生在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时,需要在登录图书馆的电子信息平台之后,借助本地化的搜索引擎,直接搜索想要借阅的图书资源或者文献、期刊资源。在借阅实体资源时,学生可在系统上查找到對应的位置之后,进入阅览室直接查找对应的书籍。这种查找借阅的方式比较简单,整体效率也比较高。但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在查找书籍时未能非常清楚地输入查找条件,可能在查找结果上出现一些偏差,包括作者信息、已借阅数量以及出版社信息等,这就为学生后续的查找增加了难度。电子信息资源的查找和浏览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在借阅电子信息资源时,出现了搜索上的失误,可能出现查无此物的状况,也可能出现查找错误的问题,虽然此类问题可在多次尝试下解决,但整体查阅的时间成本比较高。另外,一些高校的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借阅系统只支持资源首字母的查找方式,但具有此类名称特征的资源有时会有很多,一些学生为了节省借阅时间,可能不会完整地拼完书刊的首字母,而用一种模糊查找的方式人工筛选,有时也会有意外收获。为了促进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发展,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还要在系统搜索引擎层面做出合适的优化,例如,支持借阅者使用全拼直接搜索电子信息资源的名称等,这样可有效提升借阅者搜索资源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三)创新电子信息资源分类方式,提高电子信息资源利用效能
   在优化本体搜索引擎的搜索方式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也应积极创新电子信息资源分类方式,优化系统底层架构。电子信息资源本身内容比较繁杂,借阅者在使用此类资源的过程中有时会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产生疑问,进而搜索类似的文章进行分析,此时,就会产生一些搜索内容方面的历史记录。图书馆的电子信息平台可收集借阅者借阅的信息记录,以此预测借阅者的搜索目标,并在搜索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搜索结果,提高搜索效率。在此基础上,在编排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分类目录时,图书馆应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图书、文献或者期刊的首字母作为搜索一级菜单,之后再以图书的全拼作为二级搜索菜单。为了提高信息资源搜索的准确性,图书馆还可以在为借阅者提供搜索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以内容为搜索依据的机制,将电子信息资源以内容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也可使信息资源的利用过程更具方向性。
   三、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高校图书馆在开发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整合电子信息资源,并在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搜索方式。此间,图书馆一定要做好电子信息资源的分类,从而提升电子信息资源的搜索效率。除此之外,从系统安全性的角度分析,图书馆也应健全用户信息认证机制,在确保读者借阅顺利的同时,也保障了学校的经济利益。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也应积极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在信息整合方式、系统界面以及搜索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这样方可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阅读需求,并提高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阎静辉.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利用对策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4):198-199.
   [2]夏小辉.高校图书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2(13):252-253.
   [3]赵秋宇.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策略探讨[J].明日风尚,2018(3):199.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从精心谋划阶段进入精准实施阶段,如何在专业课中挖掘出合理的思政元素,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盐融入水,成为聚焦点,遵循“识别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的原则导向—激发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的思维路向,构建完整问题逻辑链条,焕发课程育人新活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摘要]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关键环节,依托校企协同技术应用中心可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分析高职校企协同技术中心体系现状,结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航教育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航空维修领域校企合作内容,基于航空维修专业特点,对如何构建校企协同技术应用中心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技术应用中心;航空维修  [中图分类
[摘要] 对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优化与创新已成必然,而主要优化的方向应集中于游戏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创新、游戏体验提升等层面,才能有效打破传统实训课游戏组织教法的简单传授。基于此,结合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教学现状,就如何优化实训课内容展开相关研究,以期改进和完善实训课的内容、方法以及形式。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游戏;实训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要]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也从规模化教育逐步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因此个性化教育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亟须个性化教学设计来解决,从高等数学标准化课堂存在的问题、高等数学课程个性化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开展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个性化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标准课堂;规模化教育;精准画像  
[摘要]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已然成为高校教育资源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焦点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最有效途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学校更要加以重视,只有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服务广大学生的关键作用。主要围绕当前阶段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状况展开探讨,并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
[摘要] 结合中高职衔接背景,阐述中高职衔接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中高职衔接学生资助存在学生资助政策自成体系、学生资助信息没有互通、中职院校对学生升学的认识有待提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强化中职院校对学生升学的思想认识、设立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资助措施、高职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前移、加强人员配备及共享资助信息等建议,促进中高职衔接学生资助工作的优化。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学生资助;对策  [中图分类号]
[摘要] 自2018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相继发文,旨在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在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医药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就时代背景、现代学徒制的结构、现代学徒制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为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