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档案不仅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服务,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辅助学生的理想和人生观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知识创新教育,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关键词:高校档案;素质教育;学科评估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院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它包括校史、教师档案、学生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等等;不仅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服务,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进行理想和人生观教育
我国的档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沿袭和心理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高校档案保存的大量历史知名人士珍贵资料的优势,用名人如何立志报国并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如何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眼下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的事例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如:我们河南大学为百年老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历经风雨坎坷,但她立跟中原大地,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一直生生不息。建校以来,河南大学培养了40多万名学生。毕业生中人才辈出,各显风流,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默默奉献着聪明才智。我校通过“校歌”、“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再现我校的历史,使河大的学子们全面了解百年河大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民族兴衰之间的关系。在河南大学校史馆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我校的艰辛、辉煌的过去,了解我校从建校到今天,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专家学者与优秀学子,如:侯镜如、赵毅敏、袁宝华、王国权、杨廷宝、赵九章、邓拓、尹达、白寿彝、马可、周而复、吴强、姚雪垠等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或社会活动家。据统计,校友中有院士34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42人。他们的成功无不闪耀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大家名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激发爱国爱校情怀,引导大学生学习前辈先贤的优秀品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感悟历史文化,弘扬河大精神。这些名师名生使大学生有榜样,从而更加热爱母校,热爱所选择的专业,激发他们立志成材的雄心壮志……
2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许多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具体体现了我国近、现代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通过档案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本校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我们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至于止善”、校风“团结、勤奋、严谨、朴实”,激励着河南大学代代学子自强不息,永往之前。
3学生档案对学生积极进取起着促进的作用
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具有一专多能,掌握多种语言、技能及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在人才的竞争中势必处于有利地位。由于学生档案是由学生每时每刻的行为构成的,它完整地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思想、纪律、生活等各个方面,如实地纪录着学生各科的真实成绩,对以后的工作和晋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刻苦学习,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起着促进的作用。
4进行知识创新教育
过去高校主要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学生也习惯于利用图书馆等渠道从书本上汲取知识营养。但档案作为人类知识的结晶,同样有着记载传播知识的功能,更何况档案中的信息元素经过利用者的分析、加工和组合能够重新构成信息单元,这就是知识的再生过程。高校利用档案的知识再生功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掘知识宝藏,开辟多种学习途径,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通过自己刻苦钻研和积极探索去发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5进行科研能力培养
利用科研档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从我校科研档案中可以看到:伴随着学科建设的快步发展,学校下大力气改革科研体制,以科研促教学,构建起扎实的研究平台,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思想库”和“孵化器”作用。我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中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方面以2013年为例: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自然科学方面,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35篇,二区论文149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新华文摘》全文转载6篇,SSCI收录论文3篇等等。我校全年出版论著220余部,其中教材15部,参演参展艺术作品80项,获省部级以上艺术作品奖项19项。我校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8项,其中年度项目27项,后期资助2项,艺术学项目3项,教育学项目5项,重大招标项目1项等等。河南大学还办有《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化学研究》、《数学季刊》等10余种学术期刊。第一、可以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第二、科研档案收集了本校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应用各个阶段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档案是研究历史的基础,说明现实的例证,指导未来的依据,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可使用性等特点;具有原始纪录性、信息属性、价值属性。因此,档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内部材料未公开发表)
[2]《2013年河南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公报》(内部材料未公开发表)
关键词:高校档案;素质教育;学科评估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院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它包括校史、教师档案、学生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等等;不仅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服务,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进行理想和人生观教育
我国的档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沿袭和心理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高校档案保存的大量历史知名人士珍贵资料的优势,用名人如何立志报国并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如何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眼下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的事例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如:我们河南大学为百年老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历经风雨坎坷,但她立跟中原大地,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一直生生不息。建校以来,河南大学培养了40多万名学生。毕业生中人才辈出,各显风流,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默默奉献着聪明才智。我校通过“校歌”、“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再现我校的历史,使河大的学子们全面了解百年河大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民族兴衰之间的关系。在河南大学校史馆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我校的艰辛、辉煌的过去,了解我校从建校到今天,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专家学者与优秀学子,如:侯镜如、赵毅敏、袁宝华、王国权、杨廷宝、赵九章、邓拓、尹达、白寿彝、马可、周而复、吴强、姚雪垠等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或社会活动家。据统计,校友中有院士34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42人。他们的成功无不闪耀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大家名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激发爱国爱校情怀,引导大学生学习前辈先贤的优秀品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感悟历史文化,弘扬河大精神。这些名师名生使大学生有榜样,从而更加热爱母校,热爱所选择的专业,激发他们立志成材的雄心壮志……
2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许多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具体体现了我国近、现代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通过档案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本校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我们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至于止善”、校风“团结、勤奋、严谨、朴实”,激励着河南大学代代学子自强不息,永往之前。
3学生档案对学生积极进取起着促进的作用
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具有一专多能,掌握多种语言、技能及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在人才的竞争中势必处于有利地位。由于学生档案是由学生每时每刻的行为构成的,它完整地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思想、纪律、生活等各个方面,如实地纪录着学生各科的真实成绩,对以后的工作和晋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刻苦学习,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起着促进的作用。
4进行知识创新教育
过去高校主要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学生也习惯于利用图书馆等渠道从书本上汲取知识营养。但档案作为人类知识的结晶,同样有着记载传播知识的功能,更何况档案中的信息元素经过利用者的分析、加工和组合能够重新构成信息单元,这就是知识的再生过程。高校利用档案的知识再生功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掘知识宝藏,开辟多种学习途径,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通过自己刻苦钻研和积极探索去发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5进行科研能力培养
利用科研档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从我校科研档案中可以看到:伴随着学科建设的快步发展,学校下大力气改革科研体制,以科研促教学,构建起扎实的研究平台,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思想库”和“孵化器”作用。我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中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方面以2013年为例: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自然科学方面,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35篇,二区论文149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新华文摘》全文转载6篇,SSCI收录论文3篇等等。我校全年出版论著220余部,其中教材15部,参演参展艺术作品80项,获省部级以上艺术作品奖项19项。我校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8项,其中年度项目27项,后期资助2项,艺术学项目3项,教育学项目5项,重大招标项目1项等等。河南大学还办有《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化学研究》、《数学季刊》等10余种学术期刊。第一、可以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第二、科研档案收集了本校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应用各个阶段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档案是研究历史的基础,说明现实的例证,指导未来的依据,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可使用性等特点;具有原始纪录性、信息属性、价值属性。因此,档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内部材料未公开发表)
[2]《2013年河南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公报》(内部材料未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