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教师节设立30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志愿服务协会5日向全国广大教师发出教师志愿服务倡议:各高校、各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成立教师志愿服务组织,组建“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形成志愿服务的强大合力,让志愿文化代代相传,志愿精神光耀中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节设立30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志愿服务协会5日向全国广大教师发出教师志愿服务倡议:各高校、各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成立教师志愿服务组织,组建“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形成志愿服务的强大合力,让志愿文化代代相传,志愿精神光耀中华。
其他文献
继“丈母娘推高房价”“史上最牛丈母娘有27项择婿标准”之后,丈母娘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婚恋关键词,也出现在教育的视野中。昨日,武汉优秀校长、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在个人博客上的一句话“丈母娘的眼光,可能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引发广泛热议。(2012年12月18日《楚天都市报》) 的确,被网络“放大”的这段话,吸引了大量网友的眼球并引发热评。据张基广介绍,那个观点源于他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教了一辈子
《教育与人生》 作 者:梁漱溟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辑录了梁漱溟先生从青年到老年,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年龄阶段,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先生一生都在思考着人生问题和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而中国的教育问题,正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梁先生以他卓绝的智慧和锐利的视角,撕开近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外衣,从诸多方面剖析教育的本质、问题所在及解决办法。在今天中国“坚持优
1978年出生的史爱霞,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明德小学的骨干教师,多次入选地区建设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建设”队伍。刚当四(1)班班主任时,她的学生不热心班级事务,交作业不积极,曾让她灰心。她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心态和成绩呢? 没有荣誉感必然态度不积极 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史爱霞被自己的学生气坏了。学生们交作业不及时,参加集体活动更不积极。在学校组织的文明礼仪比赛活动
梁江涛在2014年9月16日《工人日报》撰文指出: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领导的子女赴贫困县读书、争夺“高招扶贫”名额的现象,根源在于这一政策不严密,给一些人预留下了违规操作的后门。比如,不少重点高校的贫困专项和定向招生中,没有限定农村户籍要求,而且“贫困专项计划”存在向部分贫困县优质高中聚集的趋势。正是政策存在后门、操作存在漏洞,才让一些官员看到了可以让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新途径,才使得一些本来将孩子送往
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将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据了解,对于近来个别考生作弊或者考录人员舞弊的问题,公务员管理机关对出现这种情况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日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公务员考录坚持“凡进必考”机制,今后公务员考录将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立法和制度建设,规范公务员招录的各个环节,使公平性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加强考录工作科学化建设,加强考官、考录人员、面试、阅卷专
2018年7月31日,有网友举报称,斗鱼主播陈一发儿在2016年直播过程中,曾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笑料来调侃。随后有网友爆料,称陈一发儿还在游戏中,把游戏人物动作戏称为“参拜靖国神社”,引发诸多网友严重不满。随后,江苏网警官方微博也发布了相关内容,并称“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应以身作则,切勿挑战道德底线、僭越法律红线,平台方也应加强管理,切莫因管理不当、放任自流而引火烧身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了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核心的教育集权化改革历程。在这一曲折复杂的改革历程中所呈现出的集权化趋势是英国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主动采取的一种政策回应。 教育集权化改革背景 英国是一个具有自治传统的国家,教师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拥有很大权力。教育法确立了中央监督、地方管理的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地方教育当局掌握学校人事权、财政权,而将课程管理权交
一个班集体的性格,会熔铸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身上;而一个班集体性格的形成,则往往是由班主任的管理手段逐渐培养起来的。余辉,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一小学班主任,正是这么一位特别强调班级管理的班主任。 给学生广阔空间 余辉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是以“我是8班的某某”为主题,让每个学生以此开头作自我介绍,并强调一个星期内随时随地碰到她都向她做自我介绍,余辉就会微笑着说:“我是8班的余老师。”余辉花了一个多星
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2009年以来,崇阳县委、县政府撤销9所边远薄弱乡镇初中并入城关中学,实现了“十校合一”的教育大改革。我校在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下,以德育促融合,以融合促均衡,逐步实现了城乡教师、城乡学生、城乡家长的大融合,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我校现有教职工348人、学生5000余人,其中66%的教师和70%的学生来自9所农村学校。
谁来接答失子灾民的揪心“五问”? 突如其来的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滑坡事故让村民袁兴娣11岁的女儿过早离世。面对记者,他说有5个疑问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要把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汇集到事发地点?为什么不事先检查滑坡山体?为什么不在原来的校址建活动板房上课?为什么不征询家长意见就搬迁学生教室?为什么事发后负责的老师迟迟不到现场?(10月7日人民网 ) 反复思忖袁兴娣的“五问”,每一问都不是“马后炮”,都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