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大题材的报道关系到社会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关系到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树立,因而一直倍受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宜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掌握新闻背景、做足新闻策划、创新报道方法、注重台网结合。
【关键词】重大题材 新闻背景 选题 报道角度 报道方法
重大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当前工作中矛盾突出的重大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和关系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是国际事务中影响深远、举世瞩目的大事、要闻,是体现时代主旋律、反映人民群众最深切、最本质愿望的那些新闻。①抓重大题材报道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重要任务,各大媒体要想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充分掌握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也就是新闻的背景材料,按照不同标准,新闻背景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但无论是哪种类型,新闻背景的功能都不变,即交代事件原因、深化新闻内涵、丰富报道内容、完善新闻框架。掌握丰富、准确的新闻背景,可以帮助编辑、记者准确抓住新闻眼,全面把握新闻素材,确立独特的新闻视角,构筑完整的新闻框架,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挑起他们的收视欲望,因此必须重视重大题材报道的新闻背景。充分掌握新闻背景,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掌握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以两会为例,两会即中国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对于媒体来说,它已成为一个常规性的重大题材,但两会每次召开的背景都不相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记者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否则必将陷入“程序——专访——综述”的旧报道模式之中。二是掌握重大题材报道的背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媒体以前是如何报道重大题材的,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应该继承,哪些坏的方面应该剔除;知彼,就是要知道别的记者和媒体是如何对重大题材进行报道的,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胜其一筹。在此次两会报道中,新疆电视台在环保议题上采用新闻链接的方式,报道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比如英国制定出台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美国1997年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德国一些城市采用“环保贴”的方法保护环境等。这样的报道既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又扩大了观众的环保知识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做足新闻策划
所谓新闻策划,如果引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策划”的释义,即是“关于新闻报道的筹划和谋划”。具体从新闻实践看,新闻策划就是新闻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宣传客体的报道思想、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活动作出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②在新闻策划中,核心是选题和报道角度问题。
1、选择恰当的选题
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报道的成败。那么选题从何而来呢?一是来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中央精神等,也就是“上情”;二是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也就是“下情”。此次两会召开,媒体对两会报道的选题自然要从两会中提取。新疆电视台在报道两会时,几乎每一期两会特别报道都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选题,比如3月6日的两会特别报道就有三个选题:两会观察——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4%幅度限制;看见·幸福——政策助力,中小企业走上坦途不再遥远;环保节俭新举措受赞。
2、精选报道角度
重大题材人人关注,因而最容易作出同题文章,出现同质竞争,导致双输局面。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编辑、记者必须精选报道角度。精选报道角度可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人无我有;二是人有我新(新奇);三是人新我特(特色)。在两会报道中,由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因而众多的媒体把焦点放在了民生上,纷纷从民生角度报道和解读两会,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挖掘民生问题的深度,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但是新疆电视台没能将民生问题做深,也没有做出特色,用众多流于表面的采访填充电视画面。比如新疆电视台3月2日、3月3日、3月4日、3月5日的两会特别报道中,都出现了对北京市民和乌鲁木齐市市民的采访,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你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期待?市民回答的都是关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报道最后成为民生问题的堆砌。
三、创新报道方法
报道方法有很多,各种媒体应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特点进行选择并创新。新疆电视台是一家地方性媒体,又地处中国西部,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因而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本地,思考如何将两会报道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运用接近性来吸引观众。依照传播理论,新闻的接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要关注本地的新闻;二是对外地的新闻要努力挖掘出与本地受众的联系,让受众获得心理上的亲近感。新疆电视台在两会特别报道中,时刻追踪新疆代表团动态,在分组讨论会结束以后,采访两会新疆代表对新疆民生问题和新疆建设的看法。此外,还追踪中央对新疆新的优惠政策,体现中央领导同志对新疆的深切关怀。这样的做法很好地拉近了受众与两会的距离,但美中不足的是新疆电视台没有对这些报道进行深入挖掘,有鉴于此,新疆电视台应改变采访和报道方法,对某些重点进行深入挖掘,做到博与专的结合。
四、注重台网结合
网络出现并日益扮演大众传播工具这一角色后,显示出了巨大威力,使传统媒体倍感威胁,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纷纷进入网络,有的是创办自己的网站,有的则是与网站合作,共谋发展。新疆电视台选择创办自己的网站——虎鱼网。该网开辟相关专栏报道两会,日点击率为3万人次,最高时突破8万人次。从2月27日记者到达北京起,该网工作人员就开始收集各种最新材料充实两会报道专栏,专栏内容包括新疆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的两会新闻视频、两会手册、两会花絮、美丽北京、新疆是个好地方、台前幕后、每日热词等,并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李仁臣,《关于重大题材的报道》[J].《新闻传播》,1996(4):4-8
②刘柱坤,《新闻策划在重大题材报道中的运用》[J].《青年记者》,2008(18):70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重大题材 新闻背景 选题 报道角度 报道方法
重大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当前工作中矛盾突出的重大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和关系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是国际事务中影响深远、举世瞩目的大事、要闻,是体现时代主旋律、反映人民群众最深切、最本质愿望的那些新闻。①抓重大题材报道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重要任务,各大媒体要想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充分掌握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也就是新闻的背景材料,按照不同标准,新闻背景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但无论是哪种类型,新闻背景的功能都不变,即交代事件原因、深化新闻内涵、丰富报道内容、完善新闻框架。掌握丰富、准确的新闻背景,可以帮助编辑、记者准确抓住新闻眼,全面把握新闻素材,确立独特的新闻视角,构筑完整的新闻框架,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挑起他们的收视欲望,因此必须重视重大题材报道的新闻背景。充分掌握新闻背景,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掌握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以两会为例,两会即中国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对于媒体来说,它已成为一个常规性的重大题材,但两会每次召开的背景都不相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记者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否则必将陷入“程序——专访——综述”的旧报道模式之中。二是掌握重大题材报道的背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媒体以前是如何报道重大题材的,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应该继承,哪些坏的方面应该剔除;知彼,就是要知道别的记者和媒体是如何对重大题材进行报道的,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胜其一筹。在此次两会报道中,新疆电视台在环保议题上采用新闻链接的方式,报道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比如英国制定出台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美国1997年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德国一些城市采用“环保贴”的方法保护环境等。这样的报道既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又扩大了观众的环保知识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做足新闻策划
所谓新闻策划,如果引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策划”的释义,即是“关于新闻报道的筹划和谋划”。具体从新闻实践看,新闻策划就是新闻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宣传客体的报道思想、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活动作出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②在新闻策划中,核心是选题和报道角度问题。
1、选择恰当的选题
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报道的成败。那么选题从何而来呢?一是来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中央精神等,也就是“上情”;二是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也就是“下情”。此次两会召开,媒体对两会报道的选题自然要从两会中提取。新疆电视台在报道两会时,几乎每一期两会特别报道都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选题,比如3月6日的两会特别报道就有三个选题:两会观察——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4%幅度限制;看见·幸福——政策助力,中小企业走上坦途不再遥远;环保节俭新举措受赞。
2、精选报道角度
重大题材人人关注,因而最容易作出同题文章,出现同质竞争,导致双输局面。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编辑、记者必须精选报道角度。精选报道角度可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人无我有;二是人有我新(新奇);三是人新我特(特色)。在两会报道中,由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因而众多的媒体把焦点放在了民生上,纷纷从民生角度报道和解读两会,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挖掘民生问题的深度,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但是新疆电视台没能将民生问题做深,也没有做出特色,用众多流于表面的采访填充电视画面。比如新疆电视台3月2日、3月3日、3月4日、3月5日的两会特别报道中,都出现了对北京市民和乌鲁木齐市市民的采访,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你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期待?市民回答的都是关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报道最后成为民生问题的堆砌。
三、创新报道方法
报道方法有很多,各种媒体应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特点进行选择并创新。新疆电视台是一家地方性媒体,又地处中国西部,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因而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本地,思考如何将两会报道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运用接近性来吸引观众。依照传播理论,新闻的接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要关注本地的新闻;二是对外地的新闻要努力挖掘出与本地受众的联系,让受众获得心理上的亲近感。新疆电视台在两会特别报道中,时刻追踪新疆代表团动态,在分组讨论会结束以后,采访两会新疆代表对新疆民生问题和新疆建设的看法。此外,还追踪中央对新疆新的优惠政策,体现中央领导同志对新疆的深切关怀。这样的做法很好地拉近了受众与两会的距离,但美中不足的是新疆电视台没有对这些报道进行深入挖掘,有鉴于此,新疆电视台应改变采访和报道方法,对某些重点进行深入挖掘,做到博与专的结合。
四、注重台网结合
网络出现并日益扮演大众传播工具这一角色后,显示出了巨大威力,使传统媒体倍感威胁,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纷纷进入网络,有的是创办自己的网站,有的则是与网站合作,共谋发展。新疆电视台选择创办自己的网站——虎鱼网。该网开辟相关专栏报道两会,日点击率为3万人次,最高时突破8万人次。从2月27日记者到达北京起,该网工作人员就开始收集各种最新材料充实两会报道专栏,专栏内容包括新疆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的两会新闻视频、两会手册、两会花絮、美丽北京、新疆是个好地方、台前幕后、每日热词等,并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李仁臣,《关于重大题材的报道》[J].《新闻传播》,1996(4):4-8
②刘柱坤,《新闻策划在重大题材报道中的运用》[J].《青年记者》,2008(18):70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