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社会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企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智商,还必须具备情商和创新能力,他们不仅要能承受各种压力,还必须能团结和组织一个团队去完成既定的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所学习知识与社会有一定的脱节,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沟通、团队等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因此高职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有识之士就提出将素质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选项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类型的高职体育课相继应运而生。如何把社会上已经开展多年的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素质培养的方法——拓展训练引进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课程高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205-02
1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内涵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英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通过强化的、富有刺激性和冒险精神的专门训练,锻炼年轻海员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二战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保留下来,成为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潮流中的一项新时尚,成为素质培养的一个时尚活动和企业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目前,社会上的生存训练、极限运动以及2002年7月由教育部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拓展高职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职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都属于拓展训练的范畴。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导引,心理挑战为重点,极限要求为条件,完善人格为目标[1]。
2 高职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21世纪人才素质包括完善的人格,顽强的毅力,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团队合作的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独特的创造思维。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最终目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设置完善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增设学校课程体系中普遍缺少的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实践课程,拓展训练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项目训练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成长并显著提高,将其引入高职体育教学必将使高职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2.2 可行性分析
2.2.1 大学生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前提
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求的知欲,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对那些娱乐性强、挑战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尤为偏爱,但是传统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单一、枯燥,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以教师为主体,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爱好,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富有挑战性的运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他们的主导要求。拓展训练项目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而且实用,组织形式上灵活,教学方法上多样,把趣味性与挑战性融入到现代体育课中,通过设计的模拟场景和体验学习,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单一、枯燥的组织形式,使體育课更加生动、活泼[2]。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通过体验式学习,掌握保持健康的科学方法和稳定心理素质的锻炼技巧。用拓展训练的教学理念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拓展训练的终极目标,也是大学生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2.2.2 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是其在高职开展的基础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具有综合活动性、挑战极限、培养团体意识与个性、高峰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显著特点[3]。拓展训练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可以预先设计的活动,它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多样,拓展训练所需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不高,训练项目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设计,很多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而且为达到一个目标可有多种设计可供选择。拓展训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它的活动项目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与实验。即使有些项目看起来很惊险,但整个过程都有严密合理的保护,学生的安全是绝对有保证的。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说明它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
2.2.3 拓展训练迎合了素质教育开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养的教育。拓展训练以科学育人为理念,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其内容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并经过周密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符合我国在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且最重要的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集体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训练这种“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4]。因此,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2.2.4 高职体育资源能满足拓展训练的需求
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是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备条件。高职拥有结构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这一优势为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高职具有比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和相对广阔的校园空间。拓展训练项目所需场地比较简单,方式灵活多变,有利于在校园开展,一个篮球场地就可以进行训练,遇上恶劣天气可以选择在体育馆内进行。拓展训练所用器械与其它体育器械相比较,不仅简洁,而且功能强大、节省空间,加上场地设施的适应性强,便于各种场地上快捷安装,将大大节省购买体育器材费用的开支。因此,体育资源的丰富性为拓展训练在高职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人力资源保障。
3 对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设想
3.1 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体育教师通过一定的培训完全可以担任拓展训练培训师的角色,但体育教师在初步了解训练后应该有针对性的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高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入理解拓展训练的优势,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3.2 拓展训练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机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计、硬件配置和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开设后不至于被动。在高职体育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其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它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职还可以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
应该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他们素质的差异。所以项目设计中还应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达到更好训练效果,从而实现体育拓展训练课项目在设计中的要求,即就是其设定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课堂体系中,对传统体育课的改革和创新对我国普通高职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而且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开设拓展训练课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构建做了初步的探讨, 其理论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1] 聂同海,温国强.开设高职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构想[Z].2005,18~3:70~72.
[2] 盛义岭.拓展训练课在高职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2007:89~91.
[3] 金平.高职拓展训练式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256~258.
[4] 许家成,金慧侠.人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23~124.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课程高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205-02
1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内涵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英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通过强化的、富有刺激性和冒险精神的专门训练,锻炼年轻海员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二战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保留下来,成为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潮流中的一项新时尚,成为素质培养的一个时尚活动和企业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目前,社会上的生存训练、极限运动以及2002年7月由教育部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拓展高职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职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都属于拓展训练的范畴。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导引,心理挑战为重点,极限要求为条件,完善人格为目标[1]。
2 高职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21世纪人才素质包括完善的人格,顽强的毅力,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团队合作的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独特的创造思维。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最终目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设置完善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增设学校课程体系中普遍缺少的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实践课程,拓展训练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项目训练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成长并显著提高,将其引入高职体育教学必将使高职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2.2 可行性分析
2.2.1 大学生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前提
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求的知欲,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对那些娱乐性强、挑战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尤为偏爱,但是传统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单一、枯燥,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以教师为主体,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爱好,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富有挑战性的运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他们的主导要求。拓展训练项目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而且实用,组织形式上灵活,教学方法上多样,把趣味性与挑战性融入到现代体育课中,通过设计的模拟场景和体验学习,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单一、枯燥的组织形式,使體育课更加生动、活泼[2]。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通过体验式学习,掌握保持健康的科学方法和稳定心理素质的锻炼技巧。用拓展训练的教学理念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拓展训练的终极目标,也是大学生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2.2.2 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是其在高职开展的基础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具有综合活动性、挑战极限、培养团体意识与个性、高峰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显著特点[3]。拓展训练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可以预先设计的活动,它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多样,拓展训练所需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不高,训练项目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设计,很多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而且为达到一个目标可有多种设计可供选择。拓展训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它的活动项目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与实验。即使有些项目看起来很惊险,但整个过程都有严密合理的保护,学生的安全是绝对有保证的。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说明它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
2.2.3 拓展训练迎合了素质教育开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养的教育。拓展训练以科学育人为理念,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其内容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并经过周密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符合我国在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且最重要的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集体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训练这种“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4]。因此,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2.2.4 高职体育资源能满足拓展训练的需求
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是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备条件。高职拥有结构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这一优势为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高职具有比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和相对广阔的校园空间。拓展训练项目所需场地比较简单,方式灵活多变,有利于在校园开展,一个篮球场地就可以进行训练,遇上恶劣天气可以选择在体育馆内进行。拓展训练所用器械与其它体育器械相比较,不仅简洁,而且功能强大、节省空间,加上场地设施的适应性强,便于各种场地上快捷安装,将大大节省购买体育器材费用的开支。因此,体育资源的丰富性为拓展训练在高职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人力资源保障。
3 对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设想
3.1 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体育教师通过一定的培训完全可以担任拓展训练培训师的角色,但体育教师在初步了解训练后应该有针对性的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高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入理解拓展训练的优势,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3.2 拓展训练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机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计、硬件配置和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开设后不至于被动。在高职体育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其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它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职还可以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
应该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他们素质的差异。所以项目设计中还应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达到更好训练效果,从而实现体育拓展训练课项目在设计中的要求,即就是其设定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课堂体系中,对传统体育课的改革和创新对我国普通高职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而且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开设拓展训练课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构建做了初步的探讨, 其理论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1] 聂同海,温国强.开设高职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构想[Z].2005,18~3:70~72.
[2] 盛义岭.拓展训练课在高职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2007:89~91.
[3] 金平.高职拓展训练式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256~258.
[4] 许家成,金慧侠.人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