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遍“烤焦国”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j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每次旅行都是漫无边际的流浪。只有个大方向,永远不知道明天晚间是在汽车旅馆还是星空下的荒野。用相机记录美好,用重机承载身体,放飞的是灵魂。”
  郑义:“逍遥骑士重型机车俱乐部”发起人,著名风光野生动物摄影师,骑摩托车周游世界的流浪汉。
  郑义说他自己血管里流淌的是汽油。因为只要是陌生的公路,都能让他亢奋。此话丝毫不夸张,作为一个一年365天有360天是骑在摩托车上的男人来说,骑行就是他的生命。自从郑义拥有了他人生的第一辆摩托车,他此后的日子,就一直在路上。
  今年郑义完成的一项大计划就是,用三个月的时间骑遍“烤焦国”—澳大利亚。
  让郑义向往澳洲的正是一本书《走遍“烤焦国”》。美国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用他一贯轻松幽默的口吻在书中讲述澳洲,其中的两个小故事啪地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郑义去澳洲的一颗红心。“1967年,时任澳大利亚的总理哈罗德·霍尔特在南部维多利亚州游泳,那天风浪特别大,朋友们都劝他别下海,结果下去了,被浪花吞噬,从此尸首一直未找到。第二件事,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在西澳大利亚有一块50万英亩的荒漠地产,建了一间研究原子弹的实验室!居然那么多年都没有人发现!我一想,这个国家得辽阔到什么程度啊?就这两件事。傻了。”
  长年流浪般的生活状态,并没有给郑义累积起足够的资金让他随意说走就走。当时郑义手里,连买去澳洲的飞机票的钱都没有。怎么办?“我在微博上写了想去澳洲骑行。有天接到一通电话,对方问我是否愿意骑着他们的摩托车去澳洲。当然愿意,我太愿意了。有人给我提供摩托车,太好了!”那通电话是胜利北京营销中心打来的,他们赞助郑义完成了90天的环澳之旅。“整个路线是从悉尼,就是新威尔士出发,进入西澳大利亚,从达尔文开始又南下,进入澳洲的中心,往东行,又回到了起点悉尼。整个行程是21686公里。耗时3个月。”
  “2012年3月8日,我在悉尼第一次见到了我的旅伴—胜利摩托车。我一见到它,高兴坏了,三个巨大的行李箱,基本可以把我所有携带的东西装下。”郑义说。不过真正出发前,郑义还必须签上一份免责协议,当然还有一份巨额保险。“澳洲只有两千万的人口,散布在和中国差不多大的地方。想象一下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当中有可能会穿越一些两到三天都看不见人烟的地方。加油站也是个问题。”根据胜利中国销售总监Tony的介绍,这份免责协议是他们在澳洲的销售经理强烈建议必须要签署的。签协议前,有一位翻译在郑义身旁解释条款。“翻到第二页时,我就说不用翻了,我什么我都认,什么我都签了。”郑义就这样出发了,从悉尼的胜利专卖店里启程。店长送了他一句话,但愿他的人能和车一起完整回来。不会说英语的郑义,带着一个简单的翻译机和一本画本,上路了。
  缺钱断油往前行
  郑义说之所以喜欢骑摩托车旅游,是因为他享受骑行状态下看风景。“在汽车里总感觉到一种局限,就是会在一个框子里看风景,但是在摩托车上,完全不同的,就是贴地飞行的那种感觉,整个大自然完全在你面前扑面而来,和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最不辜负这种感受的是澳洲的大洋路。那是一条在悬崖峭壁中间开辟出来的公路,全长276公里,沿途奇景迭出。“弯道左手是无敌的海景,是由奇形怪状的礁石形成的各种奇观。右边是绝壁,路是贴着山凿出来的。”郑义形容大洋路是条天堂般的路。
  有喜自然有惊。郑义很快就骑到了Tony说的两三天都不见人烟的地域。而且,他的摩托车就快没油了。“完全空旷的二千多公里。发动机灭火,没有加油站。途中看到远处有水汽上升,按照我的经验,应该是湖泊。大概走出去七八公里,快到十公里的样子,我一下子醒悟过来,这不是 湖泊。结果转身想回头,发现我已经迷路了。”幸好郑义带着指南针,公路是可以找到。但是那时天已经快黑了,他绝望了,“只能随缘了”,没有车经过,郑义想着肯定走不出去了。此时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看你的缘分,随遇而安。”后来,远远地他看到有一束光,快到郑义面前时,把他高兴坏了—车上有8个备用桶。“我跟人比划,油箱盖打开告诉对方没有油了。对方慷慨营救。当我付钱的时候,他一把把我的手打开,表示非常愤怒,我不能要你的钱,开车走了。”可是,这股高兴劲儿没能持续太久,第二天这箱油跑干的时候,郑义还没有离开这片区域。
  在荒原里断油两次之后,郑义终于找到一个小加油站。可能也是找到加油站,郑义心情比较兴奋,加完油后把油罐盖子落在了半路上,也没发现不见了,加完油骑了就走。大概走了10公里后,他觉得不对劲,因为闻到一股很大的味道,停车一看,油都顺着油箱往外流。“我左右一看,前后没人哪,就把牛仔裤脱了,把内裤卷成一团,把油箱塞上。开车往回跑。”回到加油站找了几圈都没找着。末了,一个老嬉皮士拉着郑义,在加油站里找人说了半天,“哎那里的人居然拿出了一个万能油箱盖”,郑义兴奋地回忆。那其实就是一个像螺旋式的塑料片,用力旋转能够把油箱堵上。郑义谢过了几个老嬉皮士,合张影继续往前跑。“结果刚跑了500米不到发现油盖哎,在地上。”
  缺油不算什么,缺钱的情况郑义也遇到过。那是在美国骑行时,郑义把卡刷爆了都不知道,后来去加油站加油才发现没有钱了。郑义灵机一动,拿出摄影包里的iPad,找加油站的收银员帮他打出了英文的“环游世界,没钱加油”,然后放大了放在摩托车的座位上,他坐在地上,头盔放在面前,“哈哈两个小时收入了三百多美元!”
  旅行让我谦卑
  把郑义千里迢迢吸引到澳洲来的,还有那颗世界知名的大石头。“很多时候做梦都会梦到这块石头。完全像一个天外飞来之物。造型和颜色,深深吸引了我。”
  郑义做梦都会梦到的石头是大名鼎鼎的爱尔斯巨石,位于澳洲北部的西南部。那是一颗巨大的独体岩,是突崿(tor,孤立的巨大风化岩)之一。这块独体岩是由长石砂岩构成,基围周长约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为348米,长3000米。它能随太阳高度的不同而变色。这块岩石在日落时分最令人惊艳,因夕照使它呈现火焰般的橙红色。远远望去,那块巨石孤零零地奇迹般地凸起在那荒凉无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好似一座荒凉礼赞般的、超越时空的天然丰碑。“见着这块红石头以后,我整整在红石头待了三天两晚。我舍不得走。这个石头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石头,太震撼了。特别是它的视觉冲击力。完全和你图片看的又不一样。每天我骑着摩托车围着石头转几天。特别是早晚,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会有很多种颜色的变化。怎么感觉都不应该是这个地球上应该有的东西。我记得我离开红石头那天,我发了一条微博。我说我愿意卖掉我在香格里拉的房子,在这块石头附近上住几年。”
  骑行在澳洲这个无比巨大的动植物园,让即便是从小在大兴安岭长大的郑义也大开眼界。到了西澳大利亚,郑义骑了几天,突然看到在荒野上出现了很大的尘烟。他骑近一看,原来是几千到上万只的野生鹿。这让他特别兴奋。袋鼠、鸸鹋、考拉、黑天鹅、食蚁猬,还有能够把天空都遮住的蝙蝠群。那时郑义在寻找汽车营地,突然间就被成群的蝙蝠给吓到了。“我当时感觉应该是世界末日到了,头上黑压压一片。”
  郑义说一路上的见闻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多少名利都无法换回的。身边的朋友感受最深。“这两年来,朋友都说我每次远行回来就会安静内敛一点,可能是出去看的越多,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渺小。”比如此次在澳洲,他遇到一个让他流泪的徒步者。郑义多年的旅游习惯是去到哪拍到哪。然而这次,他说他不忍心拍照打扰他。当那位徒步者走到和郑义平行时,郑义突然泪流不止。“在千里旷野上,中午摩托车上的温度计显示48度,这个徒步者,倾斜的身体后面拖着个小拖车,上面装着全部野外用品甚至还有冲浪板。他目视前方步伐很坚毅。我刹住了车,看着目不斜视的他从公路对面一步步走过。我突然很惭愧。问自己,你牛逼什么?在路上,我学会了谦卑。”
  完成了澳洲骑行三个月,郑义又开始期待他7月的第三次美国之旅。“中国人的目标就是,我赚够钱之后去旅行,可是什么时候赚够钱呢?当你老了,你把钱赚够了。你发现你只能用轮椅出去旅行。我觉得这太可悲了。”郑义说,“路的尽头有什么等着我,我不知道。路是我的世界,我的宗教。”
其他文献
2010年5月,费勇给自己出版于1998年的书《本来无一物》修订重新作序。序中,他说:“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家工厂,已经连续12个年轻人跳楼自杀。如果你留心每天的社会新闻,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人在 跳楼。生活仿佛不堪重负,跳下去,就可以飞向天空。但是,所有跳下去的生命都重重地落在了地上。除了慈悲、爱,想不出还能说什么。”  费勇当然知道要说什么,他一直在说在写。从著书、写微博、写博客,他将自己研读
期刊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顺序是有深意的。过去我们太多强调献身、强调对国家的责任,忽视了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也忽视了对个人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每个人尽量做好本职的事情、使家庭稳定幸福就已经很好了,太多牺牲、斗争的社会,不是正常的社会。”  这是曾经在国内风头无两的经济学家杨沐去国多年后的人生感悟,有种劫波历尽后的朴素。1988年,42岁的杨沐因为发表在《人民日报》的长篇文章《全面正确
期刊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不少国人突然发现,在距离西安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传统—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现代人讨论的山居,更加西化。从香港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太平山豪宅,到台北文人墨客聚居的阳明山,乃至比弗利山,住在山上,都是财富的印记。而回顾中国古代,人们对
期刊
每个周末,杨振琛都会驱车到离市区一小时山上的“天人居”,喝茶,聊天,看书,打坐,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  乐海,更乐山  湛江吴川人杨振琛从小在海边长大,看到水会有种亲切感。创业成功后,他很快考取了驾驶游艇的牌照,买入人生第一艘游艇。但买船并不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满足感,“羡慕我有游艇的朋友不知道,我的船有时一个月都不出码头一次”。他戏谑地把开船短途游览称为“珠江夜游”。偶尔在周末的时候,他也会
期刊
十几年前,杨丽萍在好朋友、艺术家赵青的鼓动下,在苍山下、洱海边建造起了“太阳宫”。杨丽萍说,“当时我就是想着,跳不动的时候要回到家里来,不能流落在外面”。  只要有空,杨丽萍一定会回到大理洱源县双廊镇的家里放松休息几天,早晨醒来,在小镇西南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自己的房子“月亮宫”里练练功,然后溜达到镇子西北端四妹的家庭旅馆院子里坐一坐,晒晒太阳,和四妹、外甥女小彩旗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中午喝绿茶,
期刊
酷黑魅力  黑色的魅力总让人无法拒绝,褪去尘世的浮夸,经过光影历练之后的黑色更加具备层次与质感。一张沙发、一盏吊灯、一把椅子都体现了设计师描绘黑色的巧思构想,也将黑色的无限诱惑发挥极致。而对于时尚男士来说,一件酷黑的真皮大衣则积聚了身上一整年的正能量,等待在这个冬季彻底爆发。  01.德国设计师Maarten Baas设计的Smoke焦木座椅。售价2.8万元 / from: 设计共和 02.斯
期刊
幽默是嘲讽  嘲讽,意为嘲弄讥讽,嘲笑讽刺。当你看见别人的可笑之处,然后用一个略带冷酷的笑话砸了过去,告诉他自己有多可笑。那么,你就是犯了嘲讽的毛病。嘲讽较有攻击性,无幽默感者容易对此产生不适感。嘲讽当然不是幽默,而是一种取笑对方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无情的,而幽默不该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幽默是一种温和的表达方式,而嘲讽则显得尖酸刻薄。  幽默是揶揄  揶揄,意为耍笑、嘲弄、戏弄、侮辱之意;是对人的
期刊
盖幽默之为物,在实质不在皮毛,在见解不在文字,必先对社会人生有相当见解,见解而达于“看穿”时,幽默便自然而来。    “幽默”二字,太幽默了,每每使人不懂,我们试着从源头说起。  幽默是舶来词,来自拉丁语(h)umour,原意指“潮湿”,后来变成心理学术语,指由其比例来决定人的心理情绪的“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再后来演变成指人的性情、气质或脾气,并进 而变为特指对荒谬、滑稽等具有独
期刊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很多他的幽默语。只可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比如说孔子,强调礼仪,但也会用调侃把弟子的情绪从师生关系中拉出来。孔子有一天感慨:“我的治国之道行不通的话,就去海上漂泊流浪去!跟随我的,只能是子路了。”子路听后很高兴。孔子接着说:“子路好勇斗狠,不能留下危害社会啊。”(子曰:“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期刊
美国聪明男人的幽默绕着弯子抵达,微妙又含蓄,不像英国同类们那样高高在上,多了几分亲切和俏皮的可爱。    笑容可以不分国界,但是幽默一定是有国籍的。幽默的本质在于情景的荒谬,如果失去了同一语境,那些需要解释的笑话,当然解释后也好笑,但是总少了那么点趣味。  上学期一堂我当助教的世界文明史课上,讲到佛教里的涅槃,犹太教授不动声色地切换了一张幻灯片, 得意地扫视一圈坐了七八十个美国九零后本科生的教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