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类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母机"的民族类高等师范教育应根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规格和要求,调整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范教育训练;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体系;提升民族类师范生的通识课程、学科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水准,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多样化、规格化、综合化;培养民族类师范生在从事教师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相对成熟教师的各种能力。
其他文献
加强对高校就业率统计工作的有效监督,是做好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监督机制包括推动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监督手段的多样化、
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比较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各方面存在差异,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五重困境,提出既要从理念上增强大学教
“三语教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为了提高民族教育事业而实行的民族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推进“三语教学”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蒙古族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学有了
雷纳&#183;韦勒克(Ren&#233; Wellek,1903-1995年)是2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比较文学家之一.我国自80年代初译介其<文学理论>等著作后,他对中国近20年来的文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网络环境下的PBL与传统PBL相比,主要优点有:网络环境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网络环境利于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