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由于片面强调语法,忽视了对口语听力的训练,导致大部分初中生发音不准、听力较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英语交际的艺术呢?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要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运用现代化手段使学生接触到标准优美的发音、规范工整的书写、生动有趣的情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英语的语言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新课与旧课结合、复习与讲新课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的新路,让学生把学习融入到自身的主体活动中,让他们在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学歌曲、角色扮演或对话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概念以及文化内涵,结合课文本身所体现出的交际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对话交际资源,为学生设计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跟录音学,跟录像学,跟英国、美国人学,跟同学学,使他们理解语言材料、增强语感,领悟非语言材料的运用,进而获得有目的、步骤的指导、训练,最终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进行交流。
二、转移课堂教学的重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学习决非局限于课堂。虽然课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点异想天开。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那么离交际的目标就越来越远了。所以,教师要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既要掌握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又要抓住一切可以训练学生口语的机会。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用或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如新课介绍、句型操练、布置作业、练习讲评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环境。教师应该设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多说简单的英语,要求学生在课下用英语对话,尽可能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时间。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进行语言实践的平台,使学生们在英语交际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各项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并使其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三、注意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尤其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能正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交际。英语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根据词汇本身作出主观判断。例如,在中西方,从文化角度对动物和颜色的理解就大相径庭。在中国,如果有人说:“You are a lucky dog.”听者必然会大怒;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而对于绿色,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般将它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则代表着新生和希望。最显眼和具有争议的颜色就是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它是纯洁、天真无邪的象征,而在中国白色用来表示恐怖或者死亡,是很让人忌讳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理解错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四、增加阅读量,促使学生直观地获得交流手段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阅读的确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却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充分发挥阅读的力量,学生的阅读量还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英语教材上有很多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生动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诵读。因此,教师要在阅读课上,对一些优美的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例如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同时使他们掌握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予浓厚感情色彩的方法,进而掌握口语交际的艺术。此外,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简单的英美文学作品、英语报纸杂志或者观看一些原版电影,引导他们在阅读和观看电影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学到许多直观的非言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如书面交流。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不能单只注意语言教学,而应该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对英语书籍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可以获得交流手段,对语言进行重组和运用。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要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运用现代化手段使学生接触到标准优美的发音、规范工整的书写、生动有趣的情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英语的语言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新课与旧课结合、复习与讲新课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的新路,让学生把学习融入到自身的主体活动中,让他们在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学歌曲、角色扮演或对话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概念以及文化内涵,结合课文本身所体现出的交际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对话交际资源,为学生设计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跟录音学,跟录像学,跟英国、美国人学,跟同学学,使他们理解语言材料、增强语感,领悟非语言材料的运用,进而获得有目的、步骤的指导、训练,最终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进行交流。
二、转移课堂教学的重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学习决非局限于课堂。虽然课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点异想天开。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那么离交际的目标就越来越远了。所以,教师要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既要掌握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又要抓住一切可以训练学生口语的机会。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用或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如新课介绍、句型操练、布置作业、练习讲评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环境。教师应该设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多说简单的英语,要求学生在课下用英语对话,尽可能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时间。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进行语言实践的平台,使学生们在英语交际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各项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并使其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三、注意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尤其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能正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交际。英语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根据词汇本身作出主观判断。例如,在中西方,从文化角度对动物和颜色的理解就大相径庭。在中国,如果有人说:“You are a lucky dog.”听者必然会大怒;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而对于绿色,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般将它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则代表着新生和希望。最显眼和具有争议的颜色就是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它是纯洁、天真无邪的象征,而在中国白色用来表示恐怖或者死亡,是很让人忌讳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理解错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四、增加阅读量,促使学生直观地获得交流手段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阅读的确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却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充分发挥阅读的力量,学生的阅读量还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英语教材上有很多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生动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诵读。因此,教师要在阅读课上,对一些优美的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例如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同时使他们掌握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予浓厚感情色彩的方法,进而掌握口语交际的艺术。此外,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简单的英美文学作品、英语报纸杂志或者观看一些原版电影,引导他们在阅读和观看电影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学到许多直观的非言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如书面交流。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不能单只注意语言教学,而应该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对英语书籍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可以获得交流手段,对语言进行重组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