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觥之间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kaizh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以前,“酒池肉林 ”“鸿门宴 ”“青梅煮酒论英雄 ”及“曲江流饮 ”之类的酒场故事,都与政治存在关联,或揭露沉湎误国之祸,或描写暗藏杀机之心,或表达指点江山之意,或彰显仕宦交游之趣。不过就政治话题而言,这些酒桌上的往事,都远不及宋朝那样丰富多样。
  发生在乾德元年(九六三)的“杯酒释兵权 ”,是宋太祖亲自导演并主演的一场戏,配角乃禁军将帅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几位曾经直接参与了 “陈桥兵变 ”的赵匡胤的结义兄弟,场地在开封城中的皇宫内殿,主题为御宴上的君臣聚饮交谈,宗旨则是收兵权。据宋代史籍《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当年七月的一天傍晚,宋太祖专门在宫中设宴,邀请石守信等人入席。当彼此酒酣耳热与动情之际,赵匡胤屏退身边左右,先是感谢他们昔日襄助兵变之功,再感叹当天子的艰难,然后表明对兵权旁落的担心。诸将这才明白参加的是一场 “鸿门宴 ”,想到以往开国君王常常杀戮功臣的先例,都恐惧涕泣,乞求指条生路。赵匡胤遂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图的 “富贵 ”二字,不过是多积金钱,优游享乐,使子孙免遭贫乏。你们何不解去兵权,出守大藩,置买上好田宅,为子孙立长久基业,多养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再与各位联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知道这是一场政治交易后,
  石守信带头拜谢,接受了开出的条件。翌日,诸功臣将帅都主动请辞军职,解甲归田。外人当然不明白这样的吊诡结果,原是在酒桌上达成的利益交换。其实,宋太祖是有备而来,石守信等人却是毫无防范,所以在把酒言欢中被擒个正着,唯有俯首听命。
  与“杯酒释兵权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后苑之宴 ”,过程就简化了不少。开宝二年(九六九)十月,宋太祖在后苑设宴,邀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赟及杨廷璋等一批老资格的节度使赴会。依旧是酒酣之际,赵匡胤对诸位说:你们都是朝廷宿臣,操劳重镇已久,非优待养贤之意。王彦超表示愿卸去节钺,但武行德等人却不甘心,纷纷诉说自己的功劳。赵匡胤不再耐心劝说,干脆答复道:这皆属前代的事,何足挂齿。次日,便将他们一律打发到虚职。这场酒席中的变故,发生在宋廷根基巩固之时,更不用说这些人又属前朝遗臣,故宋太祖的态度坚决果断。丰盛的酒席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背后隐含的是斧钺相加,赴宴者只得俯首就擒。
  宋人王巩的《闻见近录》还有一段戏剧化的描述:宋太祖即位后,过去结拜的 “十兄弟 ”为藩镇,颇为跋扈。某日,赵匡胤召唤他们一同骑马出游。当游至一处林中,赵匡胤下马请众人聚饮,随后借着酒气说:此处无人,你们谁想当皇帝的话,可乘机杀我。众节度使听罢,全惊恐叩首。宋太祖这才乘机敲打,告诫要谨守臣节,不得继续跋扈,最终 “饮尽醉而归 ”。
  与以上 “鸿门宴 ”中的密室政治相比,宋太祖给将帅、地方实力派摆设的酒席,更多的还是一种政治待遇,以此笼络他们,稳固自己的统治。至于邀集亲近大臣赴宴,除了以示恩宠外,通常也包含商议国事的用意。
  小范围的酒宴,还是宋朝帝王观察臣僚的特殊场合,一些人的前程也由此受到影响。如邠州节度使刘重进奉命入朝,赵匡胤在曲宴上与其交谈后,对左右说:观刘重进举止无异常人,前朝用为将帅,何足担当大任?随之将其罢为闲职。至道元年(九九五)四月间,宋太宗向丞相吕蒙正征求提拔参知政事吕端为相的意见,吕蒙正认为吕端为人糊涂。吕蒙正独居相位却发此非议,反而引起了宋太宗的猜疑,便回答道: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在某天的后苑宴会上,宋太宗仔细观察后,作《钓鱼诗》一首示意吕端,其中有“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 ”之句,暗喻自己是求贤的周文王,而吕端则是垂钓的姜子牙。时隔数日,吕端升任宰相,而吕蒙正则罢相出局。据说王安石在当知制诰时,一次参加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宦官为每位官员提供了放有钓饵的金碟,王安石竟将饵料吃完。次日,宋仁宗对宰辅说,王安石为人有诈,误食钓饵一粒就应停止,他反倒全部吃尽,这不符合人情。因此,宋仁宗对王安石产生了反感,始终未予重用。
  宋人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了宋太宗朝的一件逸闻:枢密副使赵昌言与盐铁副使陈象舆、董俨和知制诰胡旦为同年进士,皆一时青年才俊,加上赵昌言旧日的同僚梁颢,五人过从甚密,气味相投。于是,他们经常晚间在赵昌言任职的枢密院内聚会,纵情饮酒,弈棋投壶,几无虚日。他们常常夜半才醉归,碰到巡夜的吏卒拦马询问,梁颢竟在马上挥鞭责打,并口出狂言:“金吾不惜夜,玉漏莫相催。”开封城一时传出 “陈三更,董半夜 ”的民谣。大概此事传得沸沸扬扬,有碍朝廷形象,赵昌言因此遭到贬官处分。以后,他复出为参知政事时,宋太宗对他笑道:半夜之会,不要有了。赵昌言当即叩首谢罪。出自百年后的这一记载,意在调侃过往的一段士林佳话,却过滤了背后的隐情。
  表面上看,“半夜之会 ”不过是几个酒友聚会,以及过分贪杯引发的风波,但其实与朋党政治纠葛有关。这场风波的主角赵昌言,与胡旦、董俨系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同榜进士,胡旦是状元,赵昌言为省元,三人有同年之谊。自唐朝科举选官制度兴盛以来,同年关系就是官场中的重要资源,互为奥援,党同伐异,成为常见现象。进士出身的陈象舆与董俨为最高财政机构三司同僚,又彼此嗜酒,自然進入了赵昌言的圈子。梁颢为雍熙二年(九八五)的状元,曾是赵昌言的下属,两人也为故交。如此一来,以身居枢密副使高位的赵昌言为首,在朝中形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派系集团。但宋太宗是个既刚愎自用而又猜忌心重的皇帝,唯恐自己被架空,不仅经常撤换宰执大臣,也厌恶官僚们拉帮结派。赵昌言一伙人懂得规矩,因此便以饮酒为名聚会,密商朝政纷争之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则记载,端拱元年(九八八)初,一位叫翟马周的布衣来到登闻鼓院击鼓,呈文抨击宰相李昉失职,结果李昉罢相。不久,开国元勋赵普复出为相,追究此事的主谋为胡旦,赵昌言则暗中相助,便奏请皇帝将赵昌言等五人一律贬官。于是有了不同于《玉壶清话》的另一个也许更真实的版本。   在宋代,类似与喝酒相关的政治斗争话题还有许多。典型的例子如:宋仁宗明道二年(一0三三),在朝廷为已故太后举行的一场礼仪活动期间,宰相张士逊抽空跑到枢密使杨崇勋家喝酒。一个宰相,一个枢密使,分别是文武之首,宾主只顾推杯换盏,竟将大事抛到脑后,直喝到中午还没散去。百官等他们不到,御史中丞范讽即刻就弹劾两人有失体统。于是,张士逊、杨崇勋都遭到罢官外放处分。这两位被贬固然由此事而起,不过实在也与政治角力有一定的关联。张士逊和杨崇勋属昔日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重用的人,而张士逊又与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一直存在竞争关系,常常是轮流当政,故张士逊在宋仁宗亲政后便与杨崇勋结成同盟,以巩固自己的权位。这次能因喝酒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大概张、杨聚会于酒桌的日子不在少数,也终于给政敌提供了口实,使得幕后的吕夷简有机会重登相位。宋哲宗即位初,翰林学士王观根据亲身经历,以御宴为内容写了首《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观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结果被对手抓住,指责亵渎神宗皇帝,随即遭到罢职处罚。
  南宋高宗年间,代理中书舍人程敦厚任职多年,多次希望转正,权臣秦桧本已打算答应,但后来却态度逆转。史称:韩世忠、张俊的几个小妾受封郡夫人,主掌诏书的程敦厚都刻意奉承,文辞 “极其称美 ”。秦桧获悉程敦厚屡次参加将帅家酒宴,明白他们关系热络,遂大为不快,寻机报复。某日,程敦厚参加韩府家宴,酒后竟将酒器怀揣回家。秦桧听到后,立即指使御史弹劾,揭露其 “丑德秽行 ”,随之将程某贬为知县。根据秦桧当权期间肆意迫害异类的情况来看,捏造罪名司空见惯,此事显然与猜忌结交将帅有关,或许亦属冤案,不过因喝酒惹火烧身的结局,倒是确切无误。
  宋朝官场上的酒席,名目林林总总,各种朝廷正式的大宴、皇家的小型曲宴之类不说,各级衙门里这方面的活动也同样不少。这些公务聚会既是官员交际的重要方式,也反映着传统人情社会的一面,本身也属古代政治的一部分,所以例由公帑支付。范仲淹曾说:国家设置公使钱,就是因为士大夫出入往来,有鞍马劳顿之苦,所以各地以此招待酒食,以显示 “养贤之礼 ”。
  当年,官场迎来送往,定期聚会,都少不了设宴摆酒。几杯下来,便见性见情,或引为知己,或渐行渐远,甚至成为冤家。如性格豪爽的寇准,以好饮闻名天下,身边总有许多追随者。据《梦溪笔谈》记载,寇准经常设宴待客,又每每以柘枝舞助兴,当时人遂称他为 “柘枝癫 ”。柘枝舞是隋唐时从西域传入的健舞,白居易《柘枝妓》诗中有“连击三声画鼓催 ”的描写。寇准喜爱柘枝舞,大概与他的刚直性情有关。几经政界大起大落,他也未改本性,酒桌就成为与同道倾诉、联络之所。北宋中叶有个名相杜衍,曾两度出任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官。他在第一次任期内颇为清俭,故宴请下属、宾客比较简单,也不要官妓陪侍。到再次任职时,杜衍的态度发生转变,酒席甚至搞到半夜,歌姬自然也少不了,他还乘着酒兴亲自歌舞。当地父老看到后,认为他经过历练,学会变通,可以升至高位。以后,杜衍果然先后做到了枢密使和宰相。在宋人眼里,王安石性格刚强甚至不近人情,他的这一特性在酒宴中同样有所表露。如王安石与司马光同在群牧司任判官期间,一次正逢衙署院内牡丹盛开,群牧使包拯便召集下属饮酒赏花。司马光素来不喜饮酒,但在上司的相劝下也勉强喝了几口,而王安石自始至终滴酒未沾,就连以作风强硬著称的 “包公 ”也无可奈何。司马光事后评说道:我由此知道王安石刚直不屈。司马光在酒桌上的观察,大概也为日后与政敌王安石争斗提供了经验。宋人《萍洲可谈》还有条更有趣的记载:晏殊在枢密使任上,曾宴请欧阳修等人,当时对夏战争正当激烈,欧阳修在席间遂赋诗暗讽,由此两人结为冤家。后来,晏殊曾指着人品欠佳的唐代韩愈画像对坐客说:此人相貌很像欧阳修,哪知欧阳修不是韩愈的后裔,我重欧阳修文章,但不重其为人。欧阳修也经常对人说: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章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章。可谓互相攻讦,难怪当世人对此评说是 “文人相轻 ”,殊不知竟是在酒场上所引起。
  不过,衙门这类活动太多,有时也成为一种负担。像寇准不仅自己好酒,还要求陪同者多喝。据说,他罢相到永兴军做长官后,在酒宴上不论官品高低,只问酒量大小,以此排出座次。有个下属经常陪酒,苦不堪言,即使生病也不能摆脱,最后下属的妻子只得当庭喊冤,才得以幸免。杭州作为东南的都会,驻扎了两浙路的很多重要机构,故官员的应酬很多,其中杭州通判一职的负担就相当繁重。苏轼在杭州通判任内,本已应接不暇,又因他久负盛名,于是各处官员朝夕聚会都请他,令他 “不胜杯酌 ”,疲于应接,当时人便称杭州通判为 “酒食地狱 ”。“酒食地狱 ”一词当然有些夸张,不过却说出了官场酒风过盛的实情。
  宋代官僚士大夫年老退休后,不少人仍保持聚饮的习惯,甚至有好事者专门张罗诸老聚会。如宋太宗朝的宰相李昉卸任后,仿照唐代白居易的 “九老会 ”,与宋琪等九位老臣聚会饮乐。宋仁宗朝,宰相杜衍赋闲后,与四位退休的耆旧有 “五老会 ”,饮酒作诗,“吟醉相欢 ”。宋神宗年间,是宋朝的极盛时代,士林中的耆老聚会更为盛行。据《邵氏闻见录》记载,元丰五年(一0八二),元老重臣文彦博以太尉身份出任西京留守,也就是挂名养闲,他因羡慕白乐天的 “九老会 ”,遂发起 “耆英会 ”,邀集定居洛阳的 “公卿大夫年德高者 ”参加。北京留守王拱辰聞听后,写信表示愿与会。司马光年纪尚未过七十,但文彦博素来推崇其为人,力邀他入会。遵照当地尚年齿不尚官爵的风俗,排列顺序为:七十九岁的故相富弼,七十七岁的文彦博、前司封郎中席汝言,七十六岁的前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五岁的前太常少卿赵丙、前秘书监刘几、防御使冯行己,七十二岁的前天章阁待制楚建中、前朝议大夫王慎言,七十一岁的王拱辰,七十岁的前太中大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张焘,加上司马光,总共十三人。文彦博还在寺庙 “资胜院 ”中筑了间屋,取名 “耆英堂 ”,命画家为各位绘像,悬挂其间。于是,文彦博作为发起人率领诸老,携歌妓乐人到富弼府邸,开始第一次聚会,接着依次进行。史称 “诸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每次聚会,都会引来众人围观。文彦博还提议发起了 “同甲会 ”,组织同龄人聚首宴饮。之后,司马光也与几位老友举办 “真率会 ”,并事先约定: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唯有蔬菜不限。有一位增加了酒菜数量,被认为违约,便加罚一次。
  宋朝以 “耆英会 ”为代表的退休官僚聚会,酒席上承载的更多是对往事的追忆,尤其是曾经身居高位者,在高谈阔论中大概免不了提及政治话题,过往的纵横捭阖乃至于惊心动魄,都付之一笑。因自古有尊老养贤的传统,故这类活动都得到朝野的认可,往往成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为一时的佳话。有得意就有失落,一些失意的官僚相聚,不过是借酒浇愁,排遣烦恼。《能改斋漫录》记载,前面提到过的范讽后来遭贬,回到故乡济南,常与亲朋故友聚饮。某日,一位退休官员在府邸请他喝酒,范讽乘兴之余在墙壁上题诗道:“园林再到身犹健,官职全抛梦乍醒。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失去权势后的无奈。
  南宋时,商飞卿到金陵总领军马钱粮,眼看各路宴饮频繁,花费动以万计,于是提倡节俭,就此省去了不少开支。但这主要还是因为战时财政紧张的缘故,而他这样的官员也实在太少。事实上,宋朝优容官僚,对官场酒宴一贯纵容,甚至对因酒误事也时常持宽容态度。《后山谈丛》称:一次,某朝官入宫后 “醉饱失容 ”,受到御史弹劾。宰相韩琦要求处罚,宋英宗却表示:宁肯以其他事情问罪,也不愿因此惩处。今天,仔细品味这些往事,多少有助于加深对传统官场政治的理解。
其他文献
提 要:六至十二世纪的东亚处于古代中国构建的宗藩体系中,国家间的往来伴随着各类动物的赠送,是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孔雀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外在特性,另一方面借助佛教东传,成为颇具宗教内涵的符号性动物,被视为动物赠送中的代表之一。以古代国家间的孔雀馈赠为线索,有助于帮助探究其在东亚各国关系中的政治地位、文化内涵,明晰当时的东亚国家外交特性。  关键词:动物赠送;孔雀;中国;日本  DOI:
马克斯·韦伯逝世两年后,将他的部分遗稿出版并命名为《经济与社会》,并不是韦伯本人的遗愿,而是他的遗孀和几位知交的纪念活动的结果。但是从思想脉络上来说,应该是没有违背他的初衷,按照韦伯一以贯之的学术发展路径,这个初衷,至少是初衷之一,就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一个条理化、系统性的应用范本。就这个意义而言,《经济与社会》的编辑出版宗旨,应该说获得了无可争辩的成功。一九六八年英译本出版之后,它在这个意义上
947.1万对  1月19日,民政部公布了2019年的结婚人数。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比2018年减少了66.8万对,这也是近年来结婚数量首次低于千万对。 2.9%  1月9日,國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 1万美元  从总量上看,201
提要:本文分析了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时期的两件分家文书。文件表明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家庭生产资料中,奴隶作为动产的主要部分在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家庭在生产劳动中大量使用男女奴隶劳动力,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社会上的农业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社会是奴隶制社会。  关键词:两河流域 法庭判决 分家文书 男女奴隶    一、一件出土于尼普尔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寡妇分家判决
相互依赖并不导致相互理解的现实  日本的中国研究的主旨历来是客观地观察中国。一般认为,为了得到对中国的准确认识,必须排除作为研究者立脚之地的日本或作为观察主体的日本人这一因素。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一直被认为属于日中关系史的领域。日中关系史研究大多凭借国际关系论或外交史研究的手法,注重政府之间正式关系,力图阐明对中和对日的外交决策过程。  恢复邦交后,日中两国之间随着信息、人、钱、物往来的增多,互相依赖
婺源“末代秀才”詹鸣铎,在其撰写的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中,有不少章节对晚清科举制度废除前后徽州的民风士习做了生动的描绘。例如,清末废除科举之后,为了满足大批旧学生员对功名的渴求,官方仍然举办优贡和拔贡的考试。这些人经朝考合格,可以择优分等授予官职或教职。宣统元年(一九零九),詹氏在省会安庆投考拔贡交卷后,看到一位来自本省宿松县的老人,竟与儿孙三代同考,詹鸣铎认为鹤发苍颜仍来考贡,应是“名心不死”
再次拿起这部上下两册、厚达十厘米的大部头著作《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与两年前买来随意阅读不同,再读时心境已改变,关注点也有迁移。究其根本,也是因为这场新冠疫情,小小病毒四两拨千斤地改变了世界的当下格局和未来走势,整个世界将转到与病毒长期共存的新常态,我也以一颗适应新常态的心重新翻看这本书,试图从这些文字中寻找到理解美国政府和民众在此次疫情中诸多我们看来“奇怪”反应的文化缘由。  美国
#两亿人在家远程办公#  春节返工第一天,阿里旗下在线办公平台钉钉数据显示: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远程办公模式,钉钉视频会议成办公族日常。还有一些远程办公软件,如华为云WeLink,仅一日就新增近5000个企业/单位使用,春节期间新增企业数十万。疫情时期是一段特殊时期,然而,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数字经济在这次疫情下让大家看到了它更大的潜力。  @去一处天涯: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领导在钉钉里
2016年12月6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纽约特朗普大厦内会见泰里·布兰斯塔德。两位70岁的同龄人达成默契,特朗普打算提名布兰斯塔德出任下任美国驻华大使。  2017年5月2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布兰斯塔德为新任驻华大使。  2017年6月27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飞抵北京赴任;第二天,他就在其官邸的庭院中与记者会面并发表简短讲话,首次公开亮相。  布兰斯塔德何许人也?  71岁的他是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北京某高校读大四的陈佳玮支持将英语改为选修课,“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同,不必强求所有人都在一门学科上投入过多精力。”  佟羽正在河北某高中读高二,她认为学校的外语课程可以采取“强制”与“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提供多种外语选修课,规定每个人至少选择其中一种。”  “英语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魏禹昊,则坚决反对将英语改为选修,“所纠结的不是‘该不该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