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希望教师关注到学生个性的差别,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欢乐、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使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彰显的更加充分。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64-02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希望教师关注到学生个性的差别,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无论什么样的个性都反映着儿童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如何进行个性的循序渐进和后天培养呢?
一、营造民主化教学气氛,诱发个性张扬欲望
教师应积极创设欢乐、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使每位学生珍贵天性中的个性得以彰显的更加充分!
1.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在同一层面平等交流,师生间、生生间没有歧视、没有居高临下、没有疾言厉色,无论多荒唐的构想,多么离谱的判断,所得到的回馈都是赞同、鼓励与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如:“谁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有第二个、第三个解释?”“你有勇气站起来回答,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要对自己更有信心一点,你是最棒的!”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融洽。
2.诱发学生争论,强化参与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出人人想探究、个个能创造的良好局面。促使他们深入探索研究,最后达成一致的认同。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这样进行:①复习时间间隔比较长的知识,让學生的回想由浅淡模糊到清晰。你学过哪几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②然后通过开新课,进行下一轮的引导。怎样比较■和■的大小呢?讨论时,学生的争论很激烈也很直观。甲会抢先说:因为这两个分数分母不同,所以我先通分再比较;乙则会更加理直气壮地坦言:我认为把它们的分子变成一样,比较起来容易些;再有同学又会站起来表达不同的见解:我认为1-■=■,1-■=■,因为■>■,所以■<■。我觉得这样比较更容易。对于上述几位学生的比较方法,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有思想,有见地,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③共同归纳,达成统一。比较分数的大小,其实有很多的方法,一般都是先通分然后再进行比较。有些特殊的分数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这样比较起来更便捷一些。
3.颠覆一些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身心怡然。传统学习模式:教师居高临下,疾言厉色,学生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越矩,肃静默然。本该轻松活泼的课堂俨然像庄严肃穆的法庭。如何令学生”敬畏“的教学模式转换为”秧田式“的小组学习或”茶馆式“围坐一周的教学模式;甚至直接室外课堂,走进以人为本的自然,让孩子们的身心融于大自然天地中的一派澄明,学习,领悟,自得地毫无羁绊的成长。教师曾经是教室的”一言堂“;学生发言必须通过举手,老师应允后方可站起来解答,很机械。所以新课程携带着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倡导教师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允许”学生插嘴“,活跃课堂气氛。
二、引导问疑探究,架起个性张扬支点
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其虚心向学,学习呈良性的态势发展;反之,恐惧、颓废、畏缩等情绪必然使学生丧失自信,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清醒地认识,良好地掌控力,使他们积极地一面成为个性中的首控因子,远离颓废低迷和惰性,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行。
1.”探“中生”疑“,激发主动性。”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对知识无尽的探求中产生疑惑困惑,很多人喜欢消极等待,喜欢现成的答案指引,所以老师要从根源上切掉这种病态的依赖,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挖掘自己生命中无尽的潜能,形成主动探求知识的良好风尚,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康个性。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a、3、6、9、33、96、99、123、2706、18159、b、13、26、49、21、72、54、327、345、9018由于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特征的定式影响,会马上得出结论:各位上是3、6、9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然后出示b组问题后,学生马上产生疑问:个位上是3、6、9的数是看个位吗?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心中有了定数,并且知道了方向的重要性。
2.合作讨论,培养协作性。合作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每个人主观愿望都是愿意要求进步和上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性格优势,如果老师非常擅于引导,学生就会有很强的爆发力。在正常的授课中,要懂得运用一些方法让小组内成员发挥合作精神,达成目标。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把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组进行测量比赛活动,相互合作测量教室和操场的面积,让同学们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个人力量的薄弱,运用团队优势,达成相互之间的协作。让学生感到数学不仅仅有严谨高深的理论,也有人文的温润。
3.启发求异,鼓励创新性。每一位学生都有固有的思考模式,情感体验以及人生阅历,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不应该一味地照本宣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但一切要着眼于现有的基础和依据”。例如在教学时曾遭遇到这样的问题:甲工程队每天修路600米,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求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丙队的多少倍?让学生讨论计算后,方法一:600×■×■=420(米),600÷420=■。方法二:■÷■=■.我在征询学生的意见时,80%的学生认同第一种解释,仅有20%学生对此表示疑义。同学们急切的等待我的讲解时,我才把认同第二种方法的学生请上台来讲解:■是甲效率占乙的分率,■是丙占乙效率的分率,它们相对的标准量都是乙效率,用■÷■可以求出甲效率是乙效率的多少倍。记得当时我非常的欣赏那位同学的思路新颖,方法简便。并且给予他鼓励与掌声。没想到,接着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有第三种解题方法■×■。”我用试探的口吻说:“这种方法有算理吗?”这位学生说:“有的。乙效率是丙的■,用乙效率乘■得到甲效率,因此■×■就是甲效率占丙效率的分率,也就是所求倍数。”我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思路是多么的清晰,标新立异,拥有无限的潜能。 三、开启数学实践之门,扩展个性张扬空间
数学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给数学教学赋予了新的体征和内涵。学生将在实践中提升数学知识的技能,在熟练的运用中拓展了新的知识点以及能力。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喜好,以及个人所长,从生活当中提炼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确定研究的专题,使学生通过主动地探求知识继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个性体验中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步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曾让学生先自己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汇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孩子们提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如:超市的打折都合算吗?水龙头滴水,一年浪费多少水?自驾车旅游与参团旅游哪个更合算?等等。问题选定后就进行自由探究(也可以请教家长或老师),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收集、分析、整理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把研究的“成果”以小报的形式上交并展示。实地调查的学习形式不仅要与本班学生合作,还需走上社会与各个层面的人进行交流。学生在交往中求互助、求沟通、求发现,既展现了开朗活泼个性,又发展组织、设计、交际能力,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2.开辟比较宽阔的活动场地。数学教学的场所非常受限,原本就很狭小的教室,没有办法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供应。很多时候,我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墙壁、墙角、黑板,带领学生动手建造属于自己的“数学动手角”;同时还开辟了一片阵地,在每日固定的时间段发布学生尝新思维火花,以观察日记为核心的“数学学习交流园地”,锻造学生立体思维,创造一片丰腴的园地。同时课外运动场又为学生扩展个性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在教室里,为学生提供蜡笔,刻刀,玻璃万花筒,木条等必要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学的一些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同时增加了对数学知识的一些领会与理解。有計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和体验这个社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感官感受。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心态。鼓励学生自由地、不受羁绊地成长,也在某种层面上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数学有些枯燥甚至乏味地活动中,指引学生通过整理、调查一些已有的数据存根,经过缜密的思考,写出一篇篇出色的研究小报告、研究小论文;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展开激烈的辩论竞赛;通过设计数学网页,把学生中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网页上,供师生欣赏与学习,评出“弯弯绕问题奖”、“标新立异成果奖”、“最佳合作搭档奖”,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层面乃至物质层面的奖励,让学生都有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每一颗向阳的小小心灵。
21世纪是璀璨花开的世纪,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纪,就像鸟有美丽的羽毛和婉转的歌喉,花有自己独有的花语与丽姿,树有自己的浓荫如盖与深绿一样,孩子们也应葆有最美的情怀。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让他们聆听生活美丽的颤音,让他们每一次的跌倒,都集聚成动力,成为无坚可催的前行的力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64-02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希望教师关注到学生个性的差别,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无论什么样的个性都反映着儿童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如何进行个性的循序渐进和后天培养呢?
一、营造民主化教学气氛,诱发个性张扬欲望
教师应积极创设欢乐、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使每位学生珍贵天性中的个性得以彰显的更加充分!
1.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在同一层面平等交流,师生间、生生间没有歧视、没有居高临下、没有疾言厉色,无论多荒唐的构想,多么离谱的判断,所得到的回馈都是赞同、鼓励与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如:“谁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有第二个、第三个解释?”“你有勇气站起来回答,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要对自己更有信心一点,你是最棒的!”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融洽。
2.诱发学生争论,强化参与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出人人想探究、个个能创造的良好局面。促使他们深入探索研究,最后达成一致的认同。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这样进行:①复习时间间隔比较长的知识,让學生的回想由浅淡模糊到清晰。你学过哪几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②然后通过开新课,进行下一轮的引导。怎样比较■和■的大小呢?讨论时,学生的争论很激烈也很直观。甲会抢先说:因为这两个分数分母不同,所以我先通分再比较;乙则会更加理直气壮地坦言:我认为把它们的分子变成一样,比较起来容易些;再有同学又会站起来表达不同的见解:我认为1-■=■,1-■=■,因为■>■,所以■<■。我觉得这样比较更容易。对于上述几位学生的比较方法,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有思想,有见地,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③共同归纳,达成统一。比较分数的大小,其实有很多的方法,一般都是先通分然后再进行比较。有些特殊的分数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这样比较起来更便捷一些。
3.颠覆一些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身心怡然。传统学习模式:教师居高临下,疾言厉色,学生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越矩,肃静默然。本该轻松活泼的课堂俨然像庄严肃穆的法庭。如何令学生”敬畏“的教学模式转换为”秧田式“的小组学习或”茶馆式“围坐一周的教学模式;甚至直接室外课堂,走进以人为本的自然,让孩子们的身心融于大自然天地中的一派澄明,学习,领悟,自得地毫无羁绊的成长。教师曾经是教室的”一言堂“;学生发言必须通过举手,老师应允后方可站起来解答,很机械。所以新课程携带着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倡导教师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允许”学生插嘴“,活跃课堂气氛。
二、引导问疑探究,架起个性张扬支点
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其虚心向学,学习呈良性的态势发展;反之,恐惧、颓废、畏缩等情绪必然使学生丧失自信,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清醒地认识,良好地掌控力,使他们积极地一面成为个性中的首控因子,远离颓废低迷和惰性,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行。
1.”探“中生”疑“,激发主动性。”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对知识无尽的探求中产生疑惑困惑,很多人喜欢消极等待,喜欢现成的答案指引,所以老师要从根源上切掉这种病态的依赖,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挖掘自己生命中无尽的潜能,形成主动探求知识的良好风尚,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康个性。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a、3、6、9、33、96、99、123、2706、18159、b、13、26、49、21、72、54、327、345、9018由于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特征的定式影响,会马上得出结论:各位上是3、6、9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然后出示b组问题后,学生马上产生疑问:个位上是3、6、9的数是看个位吗?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心中有了定数,并且知道了方向的重要性。
2.合作讨论,培养协作性。合作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每个人主观愿望都是愿意要求进步和上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性格优势,如果老师非常擅于引导,学生就会有很强的爆发力。在正常的授课中,要懂得运用一些方法让小组内成员发挥合作精神,达成目标。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把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组进行测量比赛活动,相互合作测量教室和操场的面积,让同学们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个人力量的薄弱,运用团队优势,达成相互之间的协作。让学生感到数学不仅仅有严谨高深的理论,也有人文的温润。
3.启发求异,鼓励创新性。每一位学生都有固有的思考模式,情感体验以及人生阅历,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不应该一味地照本宣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但一切要着眼于现有的基础和依据”。例如在教学时曾遭遇到这样的问题:甲工程队每天修路600米,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求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丙队的多少倍?让学生讨论计算后,方法一:600×■×■=420(米),600÷420=■。方法二:■÷■=■.我在征询学生的意见时,80%的学生认同第一种解释,仅有20%学生对此表示疑义。同学们急切的等待我的讲解时,我才把认同第二种方法的学生请上台来讲解:■是甲效率占乙的分率,■是丙占乙效率的分率,它们相对的标准量都是乙效率,用■÷■可以求出甲效率是乙效率的多少倍。记得当时我非常的欣赏那位同学的思路新颖,方法简便。并且给予他鼓励与掌声。没想到,接着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有第三种解题方法■×■。”我用试探的口吻说:“这种方法有算理吗?”这位学生说:“有的。乙效率是丙的■,用乙效率乘■得到甲效率,因此■×■就是甲效率占丙效率的分率,也就是所求倍数。”我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思路是多么的清晰,标新立异,拥有无限的潜能。 三、开启数学实践之门,扩展个性张扬空间
数学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给数学教学赋予了新的体征和内涵。学生将在实践中提升数学知识的技能,在熟练的运用中拓展了新的知识点以及能力。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喜好,以及个人所长,从生活当中提炼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确定研究的专题,使学生通过主动地探求知识继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个性体验中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步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曾让学生先自己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汇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孩子们提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如:超市的打折都合算吗?水龙头滴水,一年浪费多少水?自驾车旅游与参团旅游哪个更合算?等等。问题选定后就进行自由探究(也可以请教家长或老师),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收集、分析、整理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把研究的“成果”以小报的形式上交并展示。实地调查的学习形式不仅要与本班学生合作,还需走上社会与各个层面的人进行交流。学生在交往中求互助、求沟通、求发现,既展现了开朗活泼个性,又发展组织、设计、交际能力,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2.开辟比较宽阔的活动场地。数学教学的场所非常受限,原本就很狭小的教室,没有办法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供应。很多时候,我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墙壁、墙角、黑板,带领学生动手建造属于自己的“数学动手角”;同时还开辟了一片阵地,在每日固定的时间段发布学生尝新思维火花,以观察日记为核心的“数学学习交流园地”,锻造学生立体思维,创造一片丰腴的园地。同时课外运动场又为学生扩展个性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在教室里,为学生提供蜡笔,刻刀,玻璃万花筒,木条等必要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学的一些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同时增加了对数学知识的一些领会与理解。有計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和体验这个社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感官感受。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心态。鼓励学生自由地、不受羁绊地成长,也在某种层面上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数学有些枯燥甚至乏味地活动中,指引学生通过整理、调查一些已有的数据存根,经过缜密的思考,写出一篇篇出色的研究小报告、研究小论文;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展开激烈的辩论竞赛;通过设计数学网页,把学生中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网页上,供师生欣赏与学习,评出“弯弯绕问题奖”、“标新立异成果奖”、“最佳合作搭档奖”,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层面乃至物质层面的奖励,让学生都有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每一颗向阳的小小心灵。
21世纪是璀璨花开的世纪,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纪,就像鸟有美丽的羽毛和婉转的歌喉,花有自己独有的花语与丽姿,树有自己的浓荫如盖与深绿一样,孩子们也应葆有最美的情怀。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让他们聆听生活美丽的颤音,让他们每一次的跌倒,都集聚成动力,成为无坚可催的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