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新拐点显现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penStack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65%的OpenStack部署在生产领域,美国财富百强公司中有50%的企业已经采用了OpenStack,覆盖金融服务、制造、媒体、政府、高校、零售、科技和电信等多个行业。那么在中国,用户对OpenStack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呢?
  OpenStack在中国到底有多火?一说到私有云、行业云,人们言必提OpenStack;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中国用户正在构建全球最大的基于OpenStack的生产环境和云环境;今年7月,OpenStack Days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中国厂商和开发者对OpenStack社区的代码贡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会不会是OpenStack“虚火”?
  OpenStack市场出现拐点
  OpenStack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65%的OpenStack部署在生产领域,美国财富百强公司中有50%的企业已经采用了OpenStack,覆盖金融服务、制造、媒体、政府、高校、零售、科技和电信等多个行业。那么在中国,用户对OpenStack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呢?在这方面,专注于为企业级客户提供OpenStack解决方案的EasyStack创始人、CEO陈喜伦深有体会。
  “就在中秋节前,我们在一天之内就中了5个标,分别来自物流、能源、制造、区域政务云和银行领域,覆盖华北、华东和华南。”陈喜伦说,这是OpenStack市场出现拐点的一个具体表现。
  成立仅仅两年半的EasyStack显然成了中国OpenStack市场新一代的领军企业。公司刚刚成立时只有十几人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百人,从2014年大多数订单的金额只有几十万元到2016年斩获若干千万元量级的大单,EasyStack以OpenStack切入企业级市场的战略已初见成效,在业内率先积累了一批“灯塔式”的行业标杆客户。
  陈喜伦分析说,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快速成长,主要是变革在先:第一,我们正处于技术变化的关键转折期,传统的C/S架构正快速被“云 移动”的平台所取代;第二,市场格局也在改变,传统IT厂商受到具有世界级的技术水平,同时又能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开源公司的挑战;第三,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以及用户市场化选择的日趋成熟,让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有积累和能力的厂商有了更大可以施展的空间。
  从EasyStack的业务发展来看,2014年公司接到的订单的平均金额是几十万元,2015年百万元量级的订单明显增加,2016年则达到了千万元量级,不仅订单的金额实现了“蛙跳”,而且服务的客户列表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金融、运营商、能源、制造等行业领导企业的名字。如果说客户签订几十万元或数百万元的订单时,OpenStack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尝试的阶段,那么,千万元订单的频繁出现,以及金融、运营商等具有代表性的大客户不断增加,说明OpenStack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服务的70%~80%的客户都将OpenStack用于生产环境。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在自己的需求与开源技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OpenStack的魅力正在于可以很好地支持大型企业从传统架构到‘云 移动’架构的过渡。”陈喜伦表示,“如今,采用OpenStack的并不是那些‘敢于吃螃蟹的用户’,OpenStack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比如在金融行业,像银联、兴业数金这样对市场敏感、依靠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创新的企业,更希望借助开源技术,特别是OpenStack等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
  以前,OpenStack厂商要一个客户一个客户上门拜访,并教育、说服,最后可能成果寥寥。但是现在,EasyStack公司50%的订单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来的。以前,OpenStack厂商要向客户详细介绍OpenStack的来龙去脉,客户则总是徘徊在要不要使用OpenStack的边缘。但是现在,EasyStack与客户接触时,前面的步骤都不需要了,客户直接进入OpenStack产品选型的阶段。“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集团型客户愿意选择我们作为实施OpenStack的战略合作伙伴?因为在弱资源型、弱关系型的市场化环境中,客户越来越看重新技术带来的价值,以及能为他们解决什么困难。”陈喜伦表示,“我们与客户的愿景、战略一致,这才是我们赢得客户的关键。”
  OpenStack市场正处于爆发的临界点。EasyStack已经做好了准备,除了在北、上、广、深等率先接受OpenStack的区域保持市场领先以外,接下来还要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扩展。
  OpenStack应用市场的快速升温也引发了行业内新一轮的洗牌。美国OpenStack市场早在一两年前已经频繁出现了并购。OpenStack属于系统软件,在这个领域,聚集效应明显,用户和行业合作伙伴更倾向于与业内的领导厂商合作。那么领导厂商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服务过大型的客户,具有成熟的OpenStack实施方法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建立了开放的生态环境。今天的EasyStack已经具备了成为OpenStack领导厂商的潜质。
  “未来,中国领先的、独立的OpenStack厂商可能只剩下一两家。”陈喜伦预测,“通过洗牌,OpenStack市场上的各个玩家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定位,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企业级大客户。OpenStack市场的发展呼吁领导厂商的出现,这是客户和整个生态的共同心声。”
  中国能否为全球做出表率
  在OpenStack刚起步阶段,产品化并不完善,许多OpenStack厂商都是按照具体的项目帮助客户实施OpenStack。OpenStack的产品化既是OpenStack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OpenStack厂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EasyStack是一家产品型的公司。我们的策略是,先从客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平台,然后再帮助客户慢慢地将应用、组织架构等迁移到云中。先满足通用性的需求,然后再建立广泛的生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不断完善现有的解决方案。”EasyStack联合创始人、CTO刘国辉介绍说,“国内目前确实有一些厂商走的是项目驱动的路线,先做项目,然后再进行产品化,这是一条由易到难的道路。而我们则在一开始就解决了OpenStack产品化、服务化的问题,然后建立生态,这是一条由难到易的发展道路,这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速度会更快,可以在更多行业进行OpenStack应用的快速复制。”   OpenStack项目诞生于2010年,中国最早的OpenStack创业企业出现在2013年。从时间上看,中国在OpenStack方面与世界的行进轨迹几乎是同步的。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大型客户目前并不是在OpenStack的应用上小打小闹,而是已经在生产环境中有了成规模的应用。中国在OpenStack领域能够给全球做出表率吗?
  国家电网计划进一步扩展OpenStack和软件定义存储的使用,在其服务的每个省份部署1000个以上节点。五年内,国家电网预计将建立超过5万个节点,届时有可能成为全球采用OpenStack的最大电力行业生产环境。
  在行业云方面,中国移动计划在2016年底建成最大的单集群OpenStack公有云生产环境 (单机房1000节点),同时完成4个集群共计6000个节点规模的建设。据悉,中国移动已经申报了OpenStack Superuser(超级用户)大奖,最后的获奖名单将在今年10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OpenStack Summit大会上宣布。中国移动若能获奖,这将是中国OpenStack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在OpenStack领域,从代码贡献率看,中国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基本相当,只不过在系统工程人才方面还有差距。”陈喜伦表示,“不过,中国客户的体量、OpenStack的使用规模在全球是最大的,中国客户部署的OpenStack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示范效应。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用户在IT成熟度方面还有差距,但是胜在历史包袱小,创新速度更快。虽然目前中国在OpenStack的整体市场和综合发展水平方面还不能说是全球领先,但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再过一两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在OpenStack方面取得更大成就。我们在创业之初就抱着成为OpenStack世界级的领先公司的理想。我们正一步步接近这一目标。”
  中国OpenStack市场空间足够大,而且正处于加速发展中,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据刘国辉透露,中国顶尖的OpenStack技术人员的收入已接近美国硅谷工程师的水平。从Linux到OpenStack,中国用户和厂商对于开源、开放的认识逐渐提升,从原来一味模仿、复制和跟从,到现在与国际开源社区亲密互动,积极向社区贡献代码,相信中国在OpenStack领域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以中国移动为例,它的客户数量超过10亿,这样大的客户规模在应用OpenStack时肯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中国的OpenStack厂商能帮助中国移动对应这一挑战,并不断积累经验,就有可能在OpenStack领域后发先至,并将成功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分享。
  重塑企业级IT生态
  以前,每个传统的企业级IT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架构,这在企业的IT系统中造成了难以突破的壁垒。现在,因为有了OpenStack,在企业IaaS基础架构层面,业界达成了新的共识,开源、开放成了主流。以前,每个厂商可能要针对不同厂商、不同平台提供不同的API,现在大家只要对接OpenStack即可。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可喜的是,对于OpenStack的发展,传统IT厂商并不是抵触、排斥,而是积极地拥抱,这也是OpenStack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IBM曾力促OpenStack基金会的成立,这对整个OpenStack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以IBM、英特尔为代表的传统IT厂商和EasyStack这样的OpenStack厂商,共同形成了推动OpenStack发展的合力。
  如今,每个立足于企业级IT市场的厂商都试图在OpenStack产业链条上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虚拟化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VMware在云计算时代来临时也在寻找自己的下一个归宿,因为它已经意识到虚拟化不是云,虚拟化 管理也不是云,从OpenStack的角度重新审视虚拟化、云计算才是转型的正确道路。
  在OpenStack市场上,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已成事实。陈喜伦认为,已经是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的EasyStack是OpenStack领域的快公司,它建立了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壁垒”——数量众多的大企业客户,在社区内处于领先位置,拥有开放、聚合的生态。这是EasyStack成为OpenStack大公司的前提。“始终面向企业级市场,在技术和行业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再加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快速成长的关键。”陈喜伦表示。
其他文献
相比其他存储介质可以更改的特性,光盘的不可随意更改特性,使它成为很多单位存储档案的上佳产品,除此之外,光盘还有存储时间长、成本低廉、体积小、易保存的优点。   过去光盘存储都是手工操作,从刻录到标签制作全需要人工完成,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些单位的档案涉及保密内容,只能专人制作,无形中增加了出错误的概率。有了爱普生Discproducer PP系列光盘印刷刻录机,这些工作都可以交给PP系列光盘
本报讯 10月14日,AMD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公司总裁胡晓明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在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里使用AMD Radeon Pro GPU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合作。阿里云计划利用AMD的技术扩展其云计算产品,加快阿里云服务的市场覆盖。在AMD新一代服务器级别的GPU驱动下,云上高速的应用程序与虚拟桌面将进一步提高企业客户的工作
IDC于2014年6月发布的《全球备份一体机设备季度跟踪报告》显示,梭子鱼网络的备份一体机出货量名列全球第一。在存储市场上异军突起的梭子鱼网络将给中国的备份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  云要一步步来  直到今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梭子鱼网络还是一个安全厂商。其实,从2008年开始,梭子鱼网络已经向云计算转型。梭子鱼网络的新定位是“云融合安全与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  云融合安全与存储,顾名思义就是用
OpenStack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开源云计算平台,但是在2011年,那个OpenNebula、Eucalyptus、CloudStack、OpenStack四足鼎立的年代,OpenStack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云途腾董事长刘江涛在近日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云途腾在2011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坚持OpenStack路线,OpenStack也在过去的几年中逐步从一个云计算操作系统的理论框架演
企业为员工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时,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及提供所需材料。但在办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审批时间长、材料准备不充分等情况而影响出国,更有可能因此而错失某个大单,或者关键的合作机会。慧点科技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外事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从而提高外事业务效率和外事管理水平,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企业制定并落实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企业
随着商务人士办公设备智能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商务人士出差已经不带笔记本电脑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办公需求。但是出差在外住酒店的时候,有些酒店无线网络覆盖并不好,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务人士,他们对收发邮件、视频会议的网络要求极高,有些用户对网络质量要求非常挑剔,甚至希望拥有自己的SSID、专用带宽或独立无线网络。  喜欢休闲式办公的商务人士不光对客房无线网络要求很高,他们还对酒店大
“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这是2016年8月8日,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中国选手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快速走红网络,甚至红到了国外。  然而,事实上,洪荒之力的原意是破坏力,而非褒义的某种力量。  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所谓洪荒之力。洪荒之力通常指的是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通常用来形容不可控的危险的力量。而来自网络的威胁恰恰犹如洪荒之
自2010年国务院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部署实施以来,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客厅渠道”的布局悄然开始,广电系企业多年来在有线电视领域所据有的格局因互联网企业OTT业务和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的双面夹击而被打破。  在此过程中,尽管广电系企业通过不断强化宽带业务和推广高清互动业务获得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但市场处境之艰难仍可窥见。  随着新一轮三网融合的实质性推进,互联网、电信企业对有线电视市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是传统网络安全在工控网络的延伸,指导工控安全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论是相同的——工控安全,无须走老路。  当前,随着生产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设备的深度互联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层的要求,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工业控制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也为工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从2010年到2015年期间,一系列的安全事件陆续发生,2010年震惊世界的Stuxn
SDN的发展关键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看它能否更好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SDN应该是用户自觉的行动,而不应该由厂商来推动。  中国电子:“长沙模式” 央地合作新范式  围绕企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长沙市政府、中国电子与IBM共同投入,整合优质资源,新建增量,盘活存量,开放共享,建设了一个以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平台,即长沙工业云平台。  紫光西部数据  奔着大数据存储来了  秉承“自主创新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