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超声以一种崭新的治疗方式在医学各领域广泛应用.临床上,超声具有非常安全的频率和强度,可实现体内几乎任何部位的靶向能量输送.超声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超声介导基因转移已成功用于体内基因转移,具有安全、靶向、无创的特点。
【机 构】
:
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学超声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超声以一种崭新的治疗方式在医学各领域广泛应用.临床上,超声具有非常安全的频率和强度,可实现体内几乎任何部位的靶向能量输送.超声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超声介导基因转移已成功用于体内基因转移,具有安全、靶向、无创的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发生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其处理.方法 对6035例行超声造影患者进行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20 min的密切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并行对症处理.结果 6035病例中2例发生了与造影相关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31%(2/6035);无一例发生中度或严重不良反应.2例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超声造影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超声造影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
乳腺黏液腺癌是乳腺浸润性癌的特殊类型[1],由于发病率低,对本病声像图认识不足而造成诊断困难.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声像图特征典型.本研究对乳腺黏液腺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
患者男,58岁.因右臀部肿物2个月入院.查体示右臀大肌下可触及一大小约6 cm×5 cm×4 cm肿物,质软有轻压痛,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感觉正常。
患者男,1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外院超声诊断为二尖瓣狭窄.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患者男,45岁.2年前查体发现精囊肿物,并感觉尿频、尿急,排尿等待、困难、时间延长、射程短,尿流变细、淋漓,伴尿痛.CT检查:前列腺左后侧囊状液性密度影.
患者男,72岁.因发现右前臂包块并逐渐增大20年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可见一大小约8.0 cm X 5.0 cm肿物,质较韧,无搏动及震颤,无明显波动感及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右腕及右手各指屈伸活动自如,手桡侧三指半及手掌部桡侧皮肤感觉稍迟钝.超声检查:右手腕上5 cm至掌指关节处指深、浅屈肌腱周围可见实质性略低团状回声,呈梭形包绕指深、浅屈肌腱。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典型乳腺癌及非典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二维超声检查后分类的51例典型乳腺癌及22例非典型乳腺癌的实时超声造影结果,比较二者在灌注特点和灌注方式中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73例乳腺癌中51例典型乳腺癌和22例非典型乳腺癌在灌注期血管形态、达峰期增强形态、达峰期增强水平、灌注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以树枝状或环状不均匀高增强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 是由于皮肤软组织内含毛发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多见于骶尾部臀间裂,故又称骶尾部藏毛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藏毛窦高频超声特征,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该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胎儿腹腔大血管异常与胎儿内脏异位的关系及以腹腔大血管异常作为产前超声标志筛查胎儿内脏异位畸形的价值.方法 在我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6532例孕妇,超声检查胎儿生长径线、腹腔大血管和脏器结构.以腹腔大血管异常的胎儿为研究对象.结果 产前超声共发现胎儿腹腔大血管异常45例,占0.7%.产后证实内脏异位综合征35例,完全性内脏反位7例,3例失访.腹腔大血管异常胎儿畸形总发生率、内脏异位综合征
小儿脐部渗液大部分是脐部先天性疾病引起,主要包括卵黄管和脐尿管遗留的疾病.本研究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黄管及脐尿管残留畸形引起脐部渗液患儿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高频超声在小儿脐部渗液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