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研人员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课程改革之初,一些专家过于强调“先破后立”,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被否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由于否定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借鉴或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因惑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教育观;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 6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2-0159-01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面对越来越严峻挑战,要怎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式,搞好语文教学呢?对这一情况,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一)明确目标,为学生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
   一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明确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就是要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势必会在思想上引起混乱。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回顾了“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由来,进而说明了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吕叔湘先生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说它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二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1961年以后,语文界为了纠正左倾思想所产生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严重削弱了语文能力训练、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双基”。所谓“双基”,即指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的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
  一方面要打好文化的底子:获取语文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打好精神的底子:有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具备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个性。这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根本因素。
  (二)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所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落实。究其原因,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这些形式上了,而忽略对语文学习目标的把握。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教学的这个“主”,或者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
  谈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人文性的根本点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来源于汉语汉字。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之一。对此,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语文课堂面貌带来了生机。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科书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凭借文本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作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
  
  三、学语文用语文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主动参与性”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以此为着力点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集(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17.
  [2]田啸.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学科动态,2007-1-9
  [3]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文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9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着眼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对中小学校长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针对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中亟待改进的一些方面,提出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应达到的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创新了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校长培训  【中图分类号】G 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
期刊
【摘 要】 作文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更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体现,必须具有个人的见解。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感人至深的力量。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关键词】 新概念;写作;个性化;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08
期刊
【摘 要】 矛盾普遍性原理,是唯物辩证法中十分重要的原理。这一原理看似比较简单,但由于现行中学教材对它的内涵阐述不够到位、前后使用的意义不同,因而极易产生对其理解和运用上的误区。因此,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好它。本文针对“矛盾普遍性原理”教学案例进行有效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 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矛盾性质的普遍性;误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6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历史试卷评讲课质量对于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至关重要。试卷讲评课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客观公正、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试卷讲评课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乃至整个复习备考的效果。历史教师通过试卷的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期刊
【摘 要】针对学生书面表达的难点错误,教师应把平时课堂教学,广泛阅读训练和分类专门写作相结合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指导,有点有面,循序渐进。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错误分析;成功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63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12-01     学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
期刊
【摘 要】 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快速阅读、感知语篇全貌;关键切入,理解语篇结构;重点品味,赏析优美句段等环节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13-01    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仅要以训练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形式、轻语言功能的倾向。要注意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听的能力,坚持不懈,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听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24-01    英语教学中“四会”能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新教材中强调了“听说领先”的原则。听是理
期刊
【摘 要】 散文的结构自由,形式多样,含蓄蕴藉,缘情为文,意在笔先,很难把握作者所蕴涵的真正内涵,但只要抓住了文眼,把握住作者所创设的情景,也是可以解读的。如何去解读一篇散文?如何去把握文本的意境,这正是本文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散文教学;意境把握;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29-02    我曾经
期刊
【摘 要】 思想品德课中问题的设计对对话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问题设计要抓住以下要领:设问铺路,引入对话;连续追问,展开对话;两难问题,深入对话;互问互答,提升对话。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对话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 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46-02    问题对话教学就是主体间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进行平等的
期刊
【摘 要】 新课导入犹如一首歌的前奏曲,它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一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思维,为新课的教学起到较好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政治课;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 6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2-0141-01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