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和探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一直都是困扰老师学生教和学的问题较多的课程之一,但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本文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基于创新视角,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以及初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了新时期下加强和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初等教育中加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数学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分析 探讨
  
  一、创新教育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党和政府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就我国教育事业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它是基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而出发的,是指导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初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和领域。
  初中数学课程是初中生学习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创新教育要求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以知识诱导和思维启迪为主来代替传统的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的形式。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初等教育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加大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78%的初级中学中都初步建立和健全了创新教育体系和机制。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多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对于数学知识内在逻辑和结构的剖析,尤其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上缺乏基本的手段和技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地位和状态,很难培养和发挥其创新精神;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到位或者比例偏低,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数学背后的复杂逻辑有着非同一般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效果;再次,缺乏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方法,数学的应用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实践导向是基于应用目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机制。
  三、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教学内容上,改变单纯知识灌输的局面,着重转移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意识的启迪和培养上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创设思维情境、设置思维障碍、添设思维阶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创新教学中采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手段和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成果,特别是加大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和比例。多媒体有助于将隐藏在抽象的数字和公式背后的复杂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以更加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较贴切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理解学习接受等能力的状况。
  再次,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于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的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初中数学既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应该以实践为导向,加大数学应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和强度,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新时期下对于我国初等教育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涵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客观性,接着分析了当前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
  [2]唐海英.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3]张婉冰.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新课程(教师版),2006,(06).
  [4]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5]沈樟初.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 (12).
  [6]向安辉.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7]叶国利.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J].民营科技,2008,(07).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洛邦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写数学日记不仅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之一,密切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日记 情感交流 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我在教学中进
期刊
[摘要]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从听、说、读、写、思、问六个方面阐述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 合作学习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
期刊
[摘要]在作业本上写批语,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可随着工作经历的不断增加,我渐渐地发现作业批改原来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单调的“×”“√”的形式已落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批语,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较好地改善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评价不是教育目的而是教育的手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往往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略”而过、一“精”到底,其原因在于教师未能领会略读教学的意图和缺乏开展略读教学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略读教学的“略”,准备定位教学目标,用足提示简化过程,在整合感知基础上,促进学生自读自悟,在感悟点中做到粗中有细,增加教学宽度,课外延伸拓展。  [关键词]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一、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摘要]为培养新型人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使语文课堂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使我们的课堂增添色彩。  [关键词]教育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运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
期刊
[摘要]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每一个生命的最大价值,正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创建拥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生命之花在教育的沃土上灿然开放。  [关键词]挖掘课本资源 让“节外”“生枝” 捕捉生成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点,尊重每一个鲜活的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方法多样,策略种种,但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是所有英语工作者都必须尊重的事实;创设适合英语教学的环境,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坚持不懈,不辍耕耘,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 策略 兴趣 基础 氛围 耐心    英语教学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创新的教学策略可以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  一、努力探索,激发兴趣  兴
期刊
[摘要]课堂组织教学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和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是我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和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做老师的,都愿意听名师讲课,听好教师讲课,听完后常常是余兴未消,意犹未尽,然后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模仿,可是,我们总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原因在哪里呢?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可以移值、模
期刊
[摘要]体育器材是教学要素之一,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学实际的器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今天收获的是锻炼成果,明天收获的是强健的体魄。  [关键词]出发点与落脚点 感知运动 收获快乐    教材不仅是教师施教的依据,而且也是教学要素之一。原有的跳箱、山羊都因安全的原故,几乎无人问津。三大球类不太适合小学大多数学生,现在的体育器材市场,
期刊
[摘要]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关注 现实生活 课程资源 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