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蜜蜂危机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长莺飞,蜂飞蝶舞”,这是我们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对于春天的描述。
  在气候渐暖的日子里,花丛中偶尔飞过的蜜蜂,也许会让你惊喜,
  也许会让你恐惧(害怕被蜇),也许对你来讲,只是司空见惯,不以为意。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蜜蜂集体消失了呢?
  事实上,地球上的蜂群的确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
  蜂群当中大部分的工蜂消失了,蜂巢里只剩下一些食物和一些充当保育角色的工蜂来照顾未成熟的幼蜂和蜂后。因为外出劳作的工蜂,有许多都未能飞回蜂巢,它们死在了外面。蜂巢内没有足够的工蜂来照料幼蜂,并且外出劳动的工蜂只能以刚刚成年的工蜂为主,巢内的蜜蜂也出现了死亡的情况,制造蜂蜜的工作渐渐停止,一个蜂巢内的蜂群就这样趋于凋零与衰落,整个蜜蜂的生态就这样走向无序与崩溃。
  2006年底,伴随着北美洲的这一现象的急剧恶化,蜂群的这一变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它被郑重地命名为“蜂群崩溃失调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缩写:CCD)。
  2006年,美国的养蜂人报告他们的蜂巢数量分别遭遇了30%-90%的损失。“每一天,你都能看到100-200只蜜蜂死在蜂巢前面,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专业从事商业蜜蜂养殖的养蜂人詹姆斯·多恩说。另外一位佛罗里达州的养蜂人哈肯伯格却连蜜蜂的尸体都没有看到,他说以往偶尔也曾见过蜂群消失的情形,但奇怪的是这次蜂房里都是空的,看起来就像是有人把蜜蜂一扫而空。尼加拉瓜瀑布地区蜂农协会主席杜柏诺表示,当地约80%至90%的蜂农今年都遭受到惨重损失。


  同时,根据欧洲各国养蜂人的报告,相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了匈牙利、法国、荷兰、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瑞士与德国也发出了首次发现了这一现象的报告,尽管相较于北爱尔兰蜂群减少了50%的情况来说,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较为缓和。
  中国台湾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宜兰市农会养蜂人黄东明的300箱蜂箱,平均每一箱有二至三成的蜜蜂没飞回来,计算下来,他损失了600多万只蜜蜂。云林县虎尾镇农会养蜂班班长钟锡山也发现他养的蜜蜂少了三成;仑背乡养蜂业者李添树在高雄县田寮乡有200个蜂箱,1个月前发现损失了约四成的蜜蜂。据统计,经过2006年的冬天,台湾全岛失踪的蜜蜂已达千万只。
  然而,也许你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蜜蜂的问题呢?
  这自然不是“伤春悲秋”般的风花雪月那么简单,因为蜜蜂等授粉动物,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
  “像众所周知的那样,授粉动物在保障我们的自然环境质量与食物供应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部长鲁珀特·德·姆利勋爵说。“保卫他们的将来,也是在保卫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
  “没有蜜蜂,就没有粮食作物,”美国北加利弗尼亚州的一位种植者罗伯特·D·爱德华兹向众议院农业小组委员会说道。
  根据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人们主要种植的107种农作物中有91种依赖于蜜蜂等昆虫授粉,占总数的85%。全球被子植物中约80%通过虫媒传粉,其中主要的传粉昆虫是蜜蜂。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三的开花植物依赖于鸟类、蜜蜂或者其他授粉动物的授粉活动才能完成它们的再生产。全球范围内的“蜜蜂危机”,势必会造成粮食作物、水果、坚果和鲜花的产量的大幅下降。
  缅因州的一位蓝莓种植者爱德华·R·弗拉那根说,没有蜜蜂的话,他将不得不将蓝莓的价格提高10倍,否则他将会破产,他说“每一株蓝莓的生存都需要蜜蜂在花丛中的舞蹈”。另有一位农民声称,他的黄瓜产量下降了一半,因为没有足够的蜜蜂来授粉,座果率下降。
  然而我们对蜜蜂及其他授粉动物的研究与重视却远远不足。
  剑桥大学的野生授粉动物专家林恩·狄克斯指出:“在许多具有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领域,授粉植物对英国经济的价值高达4.3亿至5.1亿英镑。但是,令人震惊的是,授粉似乎并未被认为是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投入因素。”她同时还指出了人类对于授粉动物的基本监测的缺失:“此时此刻,我们如果想要知道人类采取的对于蜜蜂与其它飞虫的有益的措施是否有效,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并没有长期的监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阿奇姆·斯帝纳(Achim Steiner)说:“人类对这些自然财富(蜜蜂等授粉动物)的处置是否得当,部分意义上将决定我们在21世纪的命运。”
  爱因斯坦更曾预言,没有蜜蜂,人类只能存活4年。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从政治民生角度来讲,授粉动物的大量死亡将带来食品供应的大量短缺,威胁各国的食品供应安全,食品供应安全问题的出现又会进一步带来一系列各国内政外交的政治问题,全球的格局与基本态势将发生重大的变故;更为严重的是,授粉动物的大量死亡,将不仅仅影响人类的食品供应安全,由于几乎所有的开花植物都会受到影响,那么整个自然环境的繁衍生息将会被打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会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以难以精确预计的方式整体破坏,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都难以幸免,地球也许将变得面目全非,身为地球的一份子的人类,难道可以独善其身吗?
  在人类之前,地球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发生在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物种灭绝,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全部灭亡,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被灭绝,而陆地生物估计有70%包括昆虫的物种都灭绝了。   恐龙灭绝,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约655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第三纪之间的物种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包含恐龙在内。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此次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或者彗星的撞击事件或火山爆发将大量灰尘进入大气层中,遮辟了阳光,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对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被先进的科学技术所武装的人类看似聪明,看似强大,但是在自然生态的大环境面前,其实非常弱小。人类并不能担当所谓的“万物之长”,更加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生命的存续,只不过是依赖自然而生罢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按照地球上既有的历史推演,遭遇“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从来都不曾消失。
  科学家已然对人类提出警告,现代社会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灭绝”的进程。
  英国《卫报》的报道中,科学家认为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20世纪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被提高了100倍,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援引《自然》杂志的一篇评论声称“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现在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被提高了1000倍”。科学家的研究数据看似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分歧,其实却在情理之中,因为我们对物种灭绝的认识是如此有限,我们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是如此有限。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第六次物种灭绝》一书的作者,凭借这部作品,她赢得了2015年美国“普利兹奖”非虚构类作品奖。在面对“人类是否能够在第六次特种灭绝当中幸运逃脱”这个问题时,她诚实地回答说“不知道”,她说:“目前我们能确定的比较明确的答案是,地球上将会有四分之三的物种在这次物种灭绝事件当中遭遇灭顶之灾。”这听起来多少令人有些沮丧,但是,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实。
  2015年7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了“新地球”,一颗1000多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一时间,全球都被这一新发现点燃了。然而,这颗“新地球”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人类这个物种的新的家园,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将逃脱“第六次物种灭绝”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新地球”实非明知之举。爱护我们现居的地球,拯救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无疑是更具现实意义的做法。
  “见微知著”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智慧,蜜蜂虽然只是大千世界当中小小的一员,但是我们应该读懂“蜜蜂危机”当中深刻的警示。如果任由“蜜蜂危机”蔓延肆虐,那么也许真会导致再一次的物种灭绝,但是如果能够借此反省,积极地应对自然的警告,那么历史依然有机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与发展。
其他文献
中文翻译:《新西兰先驱报》  出刊时间:  2015年8月23日  网址:  http://www.nzherald.co.nz/  经济学人智库(EIU)最近发布了对140个城市的报告,根据安全、医疗保健、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环境等五个因素对城市的宜居程度进行了排名。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依次为: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和阿德莱德(并列)、悉尼、珀斯、奥克兰、赫尔辛基和苏黎世(并列)。
期刊
如同“蝴蝶效应”一般,  “蜜蜂危机”并不是小小蜜蜂的问题,  它影响整个人类的命运,影响整个地球的命运。  应对“蜜蜂危机”,刻不容缓。  对于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科学家们至今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在各项原因当中,被提及最多的,是杀虫刹。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称,杀虫剂在蜜蜂大量死亡的事件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者说杀虫剂可能会导致“对蜜蜂神经系统的损害,特别是导致记忆、认知与行为能力方面的
期刊
这粒米,源自东北黑土地的自然造化,阿伦河、音河“双河”环绕,  绝佳的气候与土壤为其提供了生长的无穷动力。  这粒米,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追随纯朴的味道,回归谷物的本意。  终于等到了来自双河农场种植户老常的电话,告知今夏虽然持续干旱缺水,但由于灌溉及时,管理细致,稻谷长势良好,可以期待好收成。老常的电话让几千公里之外身处四川的黄文听到了蛙鸣,闻到了稻香,她知道,今年又有好米可吃了。  老常
期刊
在哈达谷蜂业按GMP标准建立的无菌厂房里,面对着一瓶瓶色泽金黄的哈达谷天然蜂蜜,谁都难以抵挡那源自山野的甜蜜诱惑。  高寒、干燥、空气稀薄、蜜源花卉珍稀纯洁,哈达谷天然蜂蜜每一批次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珍品:琥珀色的是价值不菲的秋蜜;微苦口感含有大量药材植物的花蜜,清火消炎,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都有良好的疗愈作用;珍贵的雪蜜,只有在冬季及雪线以上才生产,一年只有数百公斤收获,产量仅占中国所有蜂蜜产量的
期刊
时光幽玄流转,回头的瞬间,便来到了这一片南国的山水—武夷。更巧的是,在时光中又遇到了途家一片叫做武夷水庄的院落。临水而建,气韵生动,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武夷山的钟灵俊秀,美得让人舍不得离开。  对于武夷山的认知是从一款名叫大红袍的岩茶而来的。  这一款有记忆的茶是品茗者的最爱,那份回甘如饴的芳泽,总会生发出许多感动。  大红袍是耐得住寂寞的茶,它生长在武夷山的岩壁之上,蕴日月精华,纳细泉之养,沉淀出独
期刊
8月16日,秋高气爽。东方惠乐“社区智慧养老呼叫平台系统上线”发布、首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养老高峰论坛同期举办。活动由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中华儿女报刊社、中国社工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联合指导主办;江苏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菱乐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阴澄乐居养老服务中心、泰州惠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无锡惠翔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无锡特伦商贸有限公司、江苏晟华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无锡鼎灏企业管
期刊
人类与蜜蜂的关系始终密切而神圣。  千百年来无数的记载与研究,  足可以证明蜜蜂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蜜蜂与人类的幽远历史  人类与蜜蜂的关系始终密切而神圣。千百年来无数的记载与研究,足可以证明蜜蜂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迄今为止,地球上已知的大约75万种繁多的昆虫,人类对蜜蜂细致入微的照顾、研究、赞美,没有一种昆虫能够企及。古代岩石壁画、庙宇墙壁,还有数以万计的历史巨著、刊物上,都记载下了人类
期刊
“信贷权是人权”。这是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努斯的一句名言。  尤努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消除贫困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正是因为在普惠金融方面的长期实践和卓越贡献,尤努斯在2006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今天,普惠金融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各国政府和许多民间有识之士,都
期刊
以雾霾为明显特征的环境污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已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环科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三十余所大学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新闻记者、法律专家、社会民间团体、国外环保专家、健康专家,于近日在北京成立跨学科、跨行业的生态文明智库。智库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世界杰出医师
期刊
上帝把蜜蜂们召唤到天堂去了?  自2006年以来,世界各地蜂群崩溃混乱症导致蜜蜂大量神秘死亡。虽然全人类还远没有把这个恐怖的自然现象当回事,但可以肯定,如果地球上的蜜蜂彻底灭绝,人类也必将面临毁灭的灾难性后果。  当我们选择蜜蜂危机作为我们这一期封面报道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要做这么微小的话题,而不去关注那些宏大的事件?我们不知道蜜蜂之于人类何等重要,更不知道蜜蜂小小翅膀背后遮挡的人类未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