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切旁批法,不但是对良好读书传统的继承,更是借古已有之的读书方法来实践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旁批,是读书人古已有之的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做法。顾名思义,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可以是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一个字而言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篇章而言的鉴赏,甚至是对文章的疑惑。那么,这种方法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好了的话,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还可改善现在学生上课不积极、不爱阅读的情况。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旁批法呢?
  首先,给学生事例,作为自己写旁批的示范。比如,给学生找语文教材上要学的篇目《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形象的名家评点。
  1.“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2.“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王蒙评:“着一‘忙’字而性情全出。”
  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脂砚斋评:“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前人评:“贼耶?鬼耶?”
  通过这三个事例,学生知道了在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抓住肖像、语言等做好旁批。
  其次,在初读泛读文章时,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不同文体,为学生指明侧重点,指导写旁批的方向。如,古代诗文的阅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批注下查阅工具书或资料书中的内容,对还是弄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或在旁边写出疑问。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还需要特别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旁批下意象的特点,进而感受诗人透过这些物象要表达的情感。
  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可以要求学生做好旁批,学生批注些什么呢?以一个学生的旁批为例:她将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写在标题的下方,给“渚”和“萧萧”注上了音并写下了义,还圈出了“萧萧”的草字头;勾出了“落木”“长江”,并在旁边写下了“生命如落叶般飘零,时间如长江水滚滚而逝”的批语;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的后面,写下了“杜甫好惨啊!佳节里竟然独在异乡,还又老又病”。她还提了个问题,杜甫晚年怎么过得那么凄惨?看看,写得多好的旁批,可见,学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她提出的这个问题也为她对文本探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再如,在教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意思,摘抄一些分享:1.老人为什么要将受伤的手放到水里?2.老人为什么对不同的鲨鱼态度不一样?他杀第一头鲨鱼后好像很愧疚,可是后面却是想方设法要干掉鲨鱼。3.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渔夫,桑迪亚哥为什么不想点办法让自己躲开鲨鱼的攻击呢?非得要和鲨鱼搏斗?4.桑迪亚哥为什么不把马林鱼切成一块块的,放进船里呢?特别是鲨鱼咬走了一大块马林鱼后,明知道血腥味会引来更多的鲨鱼。5.老人驾的不是一艘小船吗?怎么还有船舵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鲜活了课堂,也为教师教学本课提供了方向。
  第三,在细读精读文章时,鼓励学生写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旁批。这一步,往往是在教师讲解完文本之后进行的。
  比如,在教学《老人与海》时,讨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老人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学生各抒己见,很多学生都认为老人在精神上胜利了。而有个学生这样在他的书上写到:明明拉回了大马林鱼的骨架和头,这不正好可以熬鱼汤喝吗?再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当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时,很多学生立刻想到的是《红楼梦》第一回讲到的那个神话传说,因为二人有木石前缘,所以觉得眼熟。可有个学生却在旁边批的是:贾宝玉和女生搭讪的方式让后人受益无穷啊!再如,《祝福》的开头部分写到了四叔书房的布置及对联,学生大多数的旁批是说四叔是个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是个虚伪的人。可有个学生这样写到:四叔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弄个高端的书房,摆些上档次的书籍,这是包装自己必须做到的,只是四叔还需要经常到书房走动走动,整理整理,别弄得对联只剩一半就不太好了!他从今天人们包装自己的角度来看四叔的书房,确实独特。对于这些个性独特的旁批,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肯定和欣赏。
  其实,很多学生不是不阅读,而是习惯于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结果,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能将读、思、写结合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调动起来,自主学习的方式没能深入学生的心,合作讨论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更不用说进行探究了。如果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给学生的旁批写写旁批,对学生的看法给予欣赏,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去读书,去写详细读后的感悟,他们对语文阅读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写下读书时的感悟体会,记下赏析之后的个性思考。一段时间过去后,再来翻看,想想当时自己写下这些语言时的情景,学生会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其他文献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是指什么?(梅、兰、竹、菊),其中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词语积累:撇(piě) 蘸水(zhàn) 惬意(qiè) 朱砂(shā) 参差(cēn cī) 肥硕(shuò) 丰子恺(kǎi) 口头禅
期刊
遍观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性散文是最受阅卷教师青睐的文体之一,也是学生最能体现个人才情的文体之一。本文试图从高中生的角度,以比较说理性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区别的方式,阐述何为议论性散文,以及议论性散文的某些写作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是用议论文的中心观点作支撑,运用散文化的笔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散文。它与议论文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相同点:议论性散文既然有前缀“议论性”,
期刊
通过各种形式读课文,在鉴赏课文语言及描写方法的基础上鉴赏项羽形象。  1、快速理清课文三个场面的内容。  仿照乌江自刎 “地点加动词”的格式写出另外两个画面,垓下被围,东城快战。  2、女生齐读垓下被围一段,男生思考“项王军壁垓下”“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三个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教师在黑板示范如何分类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固定句式。  3、本段通过“惊、起、饮、歌、泣”等动作描写来描写项
期刊
在小学教师的工作当中,班主任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教师队伍的核心所在,他不但管理着班里的大小事务,而且还担当着学生学校家长的角色,是学生在学校的老师和长辈。班主任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班级的各项事务,班级就会容易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班级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向上,如果班主任没有起好掌控方向标的作用,班级的各项工作就会向反方向发展。  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毫不为过,那么,班主任该如何起到
期刊
中国历代文人对于景物有一种独特的喜爱,所以在中国文人的诗、词、曲、赋以及散文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名篇佳句,从中汲取养份,对于学生的景物描写将大有裨益。“景物”包括“景”与“物”,再细分则“景”又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则如江山风月、丽日晴空,人文景观则如亭台楼阁、小桥人家。“物”可分为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景是由物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的物都可成为景,只有那些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物才能称之为景
期刊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的需要,意义特别重大。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要放在课堂上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才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质量,与
期刊
由于不少学生成天埋头题海中,阅读面狭窄,写起文章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废话连篇。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积累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经常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轮流让一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
期刊
经济大潮让大多数农村青壮年人远走他乡,自然也就造成不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成了隔代教育。长期这样,孩子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形成了很大的缺陷。这种现状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学生思想狭隘,他们的作文立意不高或消极,或者因为他们不懂感恩,文章写不出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面临这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灵动的课堂,这就不能把语文课堂套上层层的枷锁,要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开放和自主。有些人常常以学生获得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做题方法来衡量语文课堂,认为只有如此的课堂才是扎实的课堂,否则这堂课很虚。也许这种实还是虚的课堂评价可以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用于语文的教学只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缺少语文味儿。  如何让语文课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愿学、乐学呢?具体地说,可以从如下方向努力:  一、以教师
期刊
在上课的路上,一学生,突然从后面大步走来,说,老师,我拿着!然后不容分说地接过我手里沉甸甸的电脑包。是郝同学,那个语文不太好我经常提问鼓励的学生。我看了他一眼,是坚毅的眼神。老师的讲桌打不开了,我正发愁,一双手伸过来,熟练地帮我从里面打开。我抬头一看,是笑眯眯的王同学,坐在教室后面第二排,上次考试成绩名次在班里最后的一名学生。与其说感谢,不如说我很感动,多么懂事的学生,那一刻,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