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发挥语言功能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层面而言,绘画活动和语言的整合能相互促进,进而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那么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发挥语言功能呢?文章尝试从设计多种形式的导入,预设“抛砖引玉”的提问,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等方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语言功能;导入;提问;自我表达
  人的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脑的左半球具有语言等抽象思维能力,脑的右半球具有绘画等形象思维能力。如果一个脑半球得到刺激,同时又能得到另一个脑半球的配合时,整个大脑的思维运转成效将是惊人的。所以,将幼儿线描画活动与幼儿语言活动相互整合,相互渗透,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幼儿教育层面而言,绘画和语言都是幼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幼儿将观察、创造、理解、审美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后的物质表现,而语言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媒介。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艺术性的语言介入为幼儿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与此同时,绘画创作活动又为幼儿提供了使用完整语言的机会,成为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载体。因此,两者的整合能相互促进,进而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
  一、设计多种形式的导入
  (一)故事启发绘画
  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且形象具体,符合幼儿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表达的欲望。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从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中寻找点燃激情的“兴奋点”,并将其扩展开来,那么,富于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的创作主题就会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用谜语、儿歌的形式导入主题
  用谜语、儿歌的形式导入主题,不但能有效集中幼儿注意力,而且将主体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便于幼儿把握。用谜语“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十个减十个,也是十个”引出线描画活动“手套”;用谜语“叫人不是人,干活样样行,不吃也不喝,能唱又能说”引出主题“我设计的机器人”。
  二、预设“抛砖引玉”的提问
  在幼儿进行线描画创作之前,教师往往会先进行引导启发,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唤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记忆,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而能否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与教师预设的提问有直接关系。
  (一)多设开放性问题,尽可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对于只能回答“是”与“不是”的封闭式提问,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提的问题要让幼儿有可发挥的空间,有多种思考的途径和多种答案。这样的提问对于发散幼儿的思维很有帮助,有利于幼儿在随后的创作中大胆想象,自主创新。
  (二)预设问题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预设提问时应结合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有层次地、递进地设计提问,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经验系统化,使幼儿在进行线描画创作时,更容易产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三、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
  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刺激体验的反应,孩子们的幻想只有在没有任何重负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现。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实现创造。有些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时,往往会要求他们不要说话,不要讨论。其实幼儿作画的过程是与口头表达紧密联系的,这是幼儿绘画的重要特点。画画时有一些孩子会表现出嘟嘟囔囔,低声自语,或与同伴交流,一步步地解释他的图像、情节的出现过程,很少默不作声。这种自白过程是儿童有意识的、经过思考的。正像皮亚杰所论述过的前运算时期的儿童,语言是自我中心的,他是集体独白,自己与自己进行的对话。同伴间必要的交流也是必需的,它能极大地激活幼儿生活经验的储备以及创作的激情。美术创作是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的,而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外显的特征,所以有的幼儿画画时甚至会比手画脚,这是幼儿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说明他们作画时自我表现欲较强,形成了一种自我愉悦的感觉——开心而放松,这种感觉需要通过语言或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儿童的绘画通常是形象语言与情感的直接统一。恰恰他们的语言和肢体的舞动就是形象语言的情感体现,再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绘画情感也得到充分宣泄,从而增强了绘画兴趣。如果教师要求幼儿画画时一概不准说话、不准动,会制约幼儿的美术创作。所以教师应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
  同时教师也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倾听幼儿的话语。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也许教师的不屑一顾、随意断喝,就把孩子们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想法给扼杀了。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活动中的言说者,同时还必须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在给予引导和支持的过程中,教师要倾注一腔热情,给幼儿耐心亲切的引导。教师的循循善诱从情感上和幼儿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使幼儿缓解了紧张的心理,让他们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细微进步,用语言和动作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这样无形中使幼儿树立了信心,增强了勇气,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四、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盛赞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和画作的极高成就。虽然幼儿的语言表达与绘画技能与大诗人王维没什么可比性,但欣赏幼儿的作品确有“画中有诗”的意味。他们画出的图像可能是为叙述生活中有所感的一件事、一个故事或一种游戏。五周岁左右的儿童,他们的绘画和语言具有了社会化,他们把绘画与语言变成了交流思想的手段,用语言补充绘画,用绘画补充语言,这是儿童表情达意的两种重要方式,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所以我们不但要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还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解说自己的作品,如果把创作过程看作幼儿情感的抒发,那么表述自己的作品则是将自己的感受(具有直觉的成分)向外表达。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帮助幼儿把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梳理、归纳,获得更新的经验,也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的最佳舞台,而对于其他幼儿来说,这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他们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作品的画面效果,体会到了作品的“画外音”,还看到了别人的创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欲望。
  (一)采用一对全体、分组介绍等模式
  如果每一次都采用一对全体的模式,由于时间有限,只能是少数幼儿有发言的机会,可能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就经常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分组介绍的模式就可以解决幼儿表达机会不够的弊端。可以以四或五人一组,每人轮流向组内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在各组巡视,寻找机会与小朋友沟通,并及时给予鼓励。也可以在分组介绍完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总而言之,教师不要轻易对幼儿作品做简单主观的评价,应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表达自我,互相学习。
  (二)采用故事表述、物体描述等形式
  孩子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讓幼儿把自己画面上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既可以让他人更生动地感受作品,同时也使幼儿今后带着更多的想象去画画。
其他文献
<正> 提高铁路行车速度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要求的需要。山区铁路也需要提速,那么,提速对山区铁路通过的影响如何呢?兹对单线和双
目的:利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即Hassab手术时切断迷走神经,脾切除、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时保留迷走神经这—特点,应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的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术式术前术后胆
语法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传统语法课堂一直难以摆脱“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标签。文章分析了高校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革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语法课程教学,对
<正>南风南:汤加塔布战靴一只精美的战靴,斜斜地悬挂在深邃的蔚蓝的南太平洋深处。汤加塔布岛的外形,从溟迷的太空中放眼望去,像极了一只缀满了绿松石、翡翠、玛瑙和砗磲珠的
【摘 要】高校是我国人才的储备基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品德、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世界,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前提准备,也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打好基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而如何更好地搞好高校思政教育,创
[目的]分析糖尿病病人下肢麻木症状与其他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4月住院的187例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初筛资料[凉温觉、压力觉、下肢麻木
【摘 要】爱情一直是永恒的社会话题,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爱情观也一直是学校、家长和社会面临的大问题。前苏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教育首先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促进到的进步、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彰显青年女生内在的美。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理念以崇高的生活目的教育、审美教育、尊重的教育、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当代中国大学校园内已然缺失的爱情教育而引发的大学生爱情观之诸多问题,仍然起到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