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朝核问题三大“恶性效应”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核危机爆发十几年来,朝鲜进行过核爆、各类弹道导弹、潜射导弹等试验,屡屡“违规”,“尺度”越来越大。这些举动在改变和侵蚀着朝核问题的性质和发展走向,而时间的积累也使一些恶性效应益发显现、集中爆发。
  “破罐子破摔”效应。9月9日,朝鲜在本国国庆日当天进行第五次核试。人们猜测,10月10日劳动党建党纪念日之际,朝鲜可能再次核试,或至少会有一次弹道导弹或其他种类的导弹试验。朝鲜核导试验的动机有三。第一,对内巩固政权、提振民心。金正恩执政以来,至少在表面上已经部分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韩国媒体却认为,近期朝鲜从高级外交官到普通餐厅员工的出走,恰恰提出了“反证”:内部并不太稳定。第二,加速核武器的小型化、实战化。朝鲜近两年马不停蹄推进核导开发进程,在相关技术领域积累了相当经验。第三,迫使国际社会承认其“有核国家”地位,这是朝鲜最渴望得到的,却始终没有得到。求而不得,就变得愈加激烈。
  “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些普遍性的观点认为,如果朝鲜拥核,会刺激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也拥核。从东北亚安全战略条件来判断,日韩虽然具备核开发技术和能力,但受多方掣肘,拥核前景遥远且不现实。现在危险的是1991年签署、次年生效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的“废纸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签字双方明里暗里都毁了约。朝鲜已经拥核,美国对韩日又明目张胆地撑开了“核保护伞”,美国战略轰炸机、核动力潜艇多年后重新现身朝鲜半岛海空区域,美式装备的萨德反导系统准备入韩。
  “温水煮青蛙”效应。核试、半岛和地区形势紧张、国际制裁、新一轮核试……朝核问题陷入了恶性循环。人们对朝鲜在核导开发上的任何“惊人举动”都已经逐渐“习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渐成各方一退再退的心理底线、国际社会对朝鲜主动弃核的预期一低再低,应对手段上也形成了某种固定模式。
  朝核形势频频告急,一轮又一轮冲击波就是上述三重效应叠加、聚合的结果。朝核问题的诡异之处在于:有关方既成为朝核问题的受害者,同时又成为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的“加害者”。受害者的心理是用“减法”来计算损益:我已经损失了,只有让你更损失,我才能心理平衡。而加害者的心理是:是你先不仁,我才不义,我是被逼无奈。
  朝鲜认为本国安全受到了美国的威胁,自己“不得不”拥核。美国认为朝鲜蓄意挑战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自己“不得不”加大地区军事部署。韩国认为难以以一己之力对付朝鲜核能力,自己“不得不”跳上美国的战车、部署萨德。日本认为朝鲜半岛一直“有事”,自己“不得不”强化美日同盟、助美国一臂之力。结果是,谁都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反正形势紧张的源头又不在我,那我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都不为过吧,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拖呗。
  更有人把矛头指向中国。或者说:朝鲜是你中国的“后院”,你怎么也不管管好?或者说:我给你中国站岗放哨,为什么关键时候你不为我遮风挡雨?或者说:朝鲜经济如此恶劣,区域经济发展独独缺失朝鲜,作为友好邻邦的中国怎么能不伸个援手?更有甚者:你中国一个核大国、安理会五常之一,朝鲜半岛核不扩散这个考试都通不过,怎么崛起成为大国?
  然而责人易,责己难。这些人对中国提要求时,也要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能先做点什么。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把周边视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各方争执不下时苦口婆心、劝和促谈,才会在半岛形势危急时忍辱负重、力挽狂澜。
  要说受害者,中国才是朝核问题最大的受害者。东北亚地区动荡不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外部环境中最令人担心的、脆弱的一环。复杂敏感因素很多:半岛有关方尖锐对峙,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上升;朝鲜内外承压能力到底有多大,一旦真的“狼来了”,中国将成为最先受到冲击的国家之一;一旦半岛有关方动用核武器或是技术上发生核事故,中国与半岛接壤的东北“粮仓”水源将受到严重污染……
  其实,所有的“不得不”都是各方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战术设计,但面对半岛和地区和平及稳定的大局,为所欲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法,最终将使得东北亚陷入僵局、乱局甚至死局。笔者认为,不放任、不姑且、负责任、有担当,才是处理朝核问题的最佳态度。
  (2016年10月6日成稿)
其他文献
2005年12月16日,在国会休会前夕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非法移民控制的一揽子法案。该法案中最有争议的部分是在美墨边境的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修筑698英里(约1123公里)的边境隔离墙,隔离墙共有五段,结构为双层,将历经数年修建,耗资22亿美元,1英里约花费320万美元!如此大规模兴师动众地在边境筑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世界正大步向经济全球化迈进的时候,号称“移民之国”的美国,却用这种“铜
【韩】《月刊中央》2015年7月  在韩国持续了两个多月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现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韩国旅游产业发展却受到重创。  近年来,韩国旅游产业在停滞的内需市场中一枝独秀,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赴韩的外国游客每年都大幅增加,2014年更是突破了1400万人。仅2014年,游客在韩消费近20兆韩元(约合1080亿元人民币)。中国游客是推动韩国旅游产业的主力。2009年
刀光剑影的伊美关系、波诡云谲的伊朗核问题——这大概就是外界提及伊朗时的第一印象。几年来,或者说30多年来,伊朗不断成为世界媒体的头条,而近期与伊朗有关的种种动态又掀起国际生活中蔚为壮观的狂涛大浪。“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阿拉伯人爱德华·赛义德在其名著《东方主义》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这句话作为题记。好斗、激进、反美、反以、游离于现行国际秩序之外,这就是西方话语体系“表述”下的伊朗,我们
日本等国受到的国际压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有几个国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且“历史纠纷”又与国际安全关系紧张形成联动。  日本安倍政府美化侵略、回避历史罪责的言行,不仅受到中国、韩国等日本军国主义受害国的强烈批评和不满,也经常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批评。2015年3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期间,多次强调直面历史、正视过去是与邻国和解的前提,就历史认识问题敲
据外媒近日报道,日本“传播”蔬菜公司计划在京都开设一家生菜工厂。该工厂将采用几乎全自动的生产模式,预计生菜日产量将达到3万棵,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棵。  生菜生长共有几个阶段——播种、萌芽、将幼苗转移到更大的苗圃中、蔬菜生长成熟以及收获。“传播”公司表示,除了播种和萌芽这两个阶段,其余阶段将全部实现自动化。比如,由机器人把生菜种子从堆垛起重机上转移到苗圃中,让它们能够自由生长至完全成熟,随后将它
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爆发剧烈的政治动荡,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领导人或政权的更迭,尽管巴沙尔仍在台上,但是叙利亚持续深处内乱或者内战之中。阿拉伯国家的此轮政治动荡看似非常突然,不仅让各相关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手忙脚乱,也使得世界各国的决策者们深感愕然,无法及时出台恰当的回应之策。  面对长期跌宕起伏的阿拉伯世界,人们常常疑惑它为何总是与动荡相伴。事实上,纵览阿拉伯民族和国家发展史,会很
综上所述,今日中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上的全球定位可以说是“非东、非西、非南、非北”;换一个角度,又可以说是“亦东、亦西、亦南、亦北”。如此看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间国家”、“中央之国”。根据这样一种全球定位来设想中国的地缘战略,可以形成一些基本思路。  本文中的“地缘战略”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基于本国地理因素、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经济地位的国家对外战略。虽然一个国家的地理因素是相对稳定的,
翻看泰国驻香港领事馆赠送的日历手册,内有多幅泰王室成员及反映该国风土人情的照片,感到很熟悉,也很亲切。中泰交往中的一些片段又重新在脑际中闪现。  没有风雨只有情  中泰两国1975年建交。近四十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互利合作全方位推进,高层交往频繁。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几代领导人都访问过泰国。泰王室成员每年都应邀访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泰国历届政府总理——无论任职时间长短,均悉数到访过中国。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主要应归功于它所拥有的一套完善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职业培训系统以及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机制。  一百多年来,“德国制造”一直是国际市场上高品质的代名词。从德国的染料、拜耳药品、蔡斯光学仪器到西门子电器、奔驰和宝马轿车,等等,德国的品牌家喻户晓、誉满全球。能在质与量上与之比肩的工业强国少之又少。正因为德国产品质量好、信誉高,所以德国才能长期稳居世界出口冠
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由环境保护署提出的新清洁能源方案,计划通过限制发电厂的碳排放量,大力推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5年减少三分之一。这是美国首次对发电厂碳排放设立国家标准,被视为是美国“史上最强的”重大减排举措。  按照这一方案,到2030年,美国发电厂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32%,比之前的碳排放标准提高了9%。美国计划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让可再生能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