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高考英语于2008年题目的设置上增加了新题型:任务型阅读。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又增加了一项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题,是通过另外一种角度来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在限定的时间内 “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物发展的顺序和程序的能力”。这一题型的出现也符合了新课程改的要求,充分反映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图式教学;任务型阅读
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型练习来培养解题能力,而教师也只是通过讲解一些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脱节,使学生无法在常规教学中得到锻炼而不得不投入到大量的题海练习中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甚至有的学生或老师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出了任务型阅读常考词汇,在考前强化背诵,试图在短期内提高考分。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命题者的初衷,违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生看来只不过又增加了一项额外学习负担和考查学习的难度。
任务型阅读题的考查形式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在表格中填写恰当的词汇。在填写过程中考生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句法和词法知识,因为所填写的单词不仅要达意,还必须在词性和词形上与上下文的句子结构保持一致或匹配。因此对语篇的理解仍然是解题的关键。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一、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句型和语法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先决条件。而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者最薄弱环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首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一方面增加其语言知识积累,同时增强其依靠自身已有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丰富的语言图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到不懂的字,词,句时自动调用储存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填补文章字面信息的空白。而任务型阅读的考点主要就是围绕着词汇来进行的,如根据原文的词组来转换成相应的词汇,be able to 和can之间的转换就是如此。还包括一些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转换。例如,让学生多记一些词根、前后缀,便于他们在阅读中得出新词的含义。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单词的默、读检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句型转换练习或做一些类似大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paraphrase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规划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在教授新词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学生看到新词后,要利用脑中已有的图式和新词的关系,推测新词的含义。经常性的对课文进行类似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而且也使学生了解了任务型阅读的考查方式并掌握了解题技巧。
二、内容图式是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即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因时制宜,在考虑到学生可能缺乏阅读所需要的有关图式时,要帮助学生建构图式;在了解学生具备了某种图式,但就如何提取与阅读材料相适应的正确图式时,要帮助学生激活图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活内容图式并达到提高学生任务型阅读能力的目的:
(1)对比法
反差对比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果阅读材料中包括了节日的话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节日,找出similarities和differences。如果涉及到美国的家庭结构,则可引导学生将美国的家庭结构与我国的加以比较,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并得出结论(conclusion; summary)。类似的练习正好对应了任务型阅读中常考题型。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做一些总结分析性的填空练习。教师在教授这一类型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含有分析对比内容的任务型阅读练习。
(2)语义构图法
语义构图法,又称联想法。阅读前,教师先阐明文章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联想。学生可以先把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与主题有关的词写下来,然后对这些词进行归类,这就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Brainstorming。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场景,使其头脑中的相应图式知识处于激活状态,为进一步加工储存信息准备条件。在任务型阅读练习中不难发现有的题目答案并非唯一,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同义词和近义词,以及一些近义词的词义区别。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实行类似于Brainstorming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认知能力。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样训练,就会避免学生毫无把握的写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答案。
三、形式图式是指不同文章的布局结构知识,即读者对文章体裁的熟悉了解程度
教师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对不同体裁、风格、结构的材料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受挫感,有利于其词汇量的扩大,又可让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形成有关某种体裁的图式。如看到有关议论文体的文章时,一定要使学生找到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学会分析文章中篇章结构的逻辑顺序,使学生迅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往往就能用来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型阅读练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求考生能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图式理论,学生对篇章的内容及词法、句法结构具有的相关知识越多,理解的程度就越深,在此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而且从语篇内容及修辞结构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型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关键词】阅读;图式教学;任务型阅读
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型练习来培养解题能力,而教师也只是通过讲解一些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脱节,使学生无法在常规教学中得到锻炼而不得不投入到大量的题海练习中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甚至有的学生或老师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出了任务型阅读常考词汇,在考前强化背诵,试图在短期内提高考分。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命题者的初衷,违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生看来只不过又增加了一项额外学习负担和考查学习的难度。
任务型阅读题的考查形式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在表格中填写恰当的词汇。在填写过程中考生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句法和词法知识,因为所填写的单词不仅要达意,还必须在词性和词形上与上下文的句子结构保持一致或匹配。因此对语篇的理解仍然是解题的关键。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一、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句型和语法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先决条件。而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者最薄弱环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首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一方面增加其语言知识积累,同时增强其依靠自身已有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丰富的语言图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到不懂的字,词,句时自动调用储存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填补文章字面信息的空白。而任务型阅读的考点主要就是围绕着词汇来进行的,如根据原文的词组来转换成相应的词汇,be able to 和can之间的转换就是如此。还包括一些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转换。例如,让学生多记一些词根、前后缀,便于他们在阅读中得出新词的含义。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单词的默、读检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句型转换练习或做一些类似大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paraphrase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规划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在教授新词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学生看到新词后,要利用脑中已有的图式和新词的关系,推测新词的含义。经常性的对课文进行类似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而且也使学生了解了任务型阅读的考查方式并掌握了解题技巧。
二、内容图式是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即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因时制宜,在考虑到学生可能缺乏阅读所需要的有关图式时,要帮助学生建构图式;在了解学生具备了某种图式,但就如何提取与阅读材料相适应的正确图式时,要帮助学生激活图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活内容图式并达到提高学生任务型阅读能力的目的:
(1)对比法
反差对比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果阅读材料中包括了节日的话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节日,找出similarities和differences。如果涉及到美国的家庭结构,则可引导学生将美国的家庭结构与我国的加以比较,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并得出结论(conclusion; summary)。类似的练习正好对应了任务型阅读中常考题型。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做一些总结分析性的填空练习。教师在教授这一类型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含有分析对比内容的任务型阅读练习。
(2)语义构图法
语义构图法,又称联想法。阅读前,教师先阐明文章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联想。学生可以先把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与主题有关的词写下来,然后对这些词进行归类,这就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Brainstorming。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场景,使其头脑中的相应图式知识处于激活状态,为进一步加工储存信息准备条件。在任务型阅读练习中不难发现有的题目答案并非唯一,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同义词和近义词,以及一些近义词的词义区别。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实行类似于Brainstorming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认知能力。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样训练,就会避免学生毫无把握的写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答案。
三、形式图式是指不同文章的布局结构知识,即读者对文章体裁的熟悉了解程度
教师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对不同体裁、风格、结构的材料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受挫感,有利于其词汇量的扩大,又可让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形成有关某种体裁的图式。如看到有关议论文体的文章时,一定要使学生找到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学会分析文章中篇章结构的逻辑顺序,使学生迅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往往就能用来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型阅读练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求考生能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图式理论,学生对篇章的内容及词法、句法结构具有的相关知识越多,理解的程度就越深,在此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而且从语篇内容及修辞结构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型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