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整体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快速地从小学简单直白的学习角色脱出,转而进入初中灵活多变学习阶段,为后续的高中课程打下基础。如何带领学生顺利进行过渡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面临的一项挑战。采取问题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有效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前预习的有效应用
  课前预习的作用是令学生了解新课内容的必要途径,提高课前预习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纵观当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学生缺乏预习自觉性,预习敷衍了事等情况尤为严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已经成为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挑战。对此教师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根据新课时内容,预先提出预习问题,使学生预习时带着问题在阅读内容中寻找答案,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也能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例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就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在问题中寻找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该课文中出现了多少通假字?”“你知道哪些通假字小故事?”“你觉得该课文中哪些句子需要背诵、难以理解?”,用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既能点明重难点知识又能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问题时,应合理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确保问题式教学在预习环节的作用最大化。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式开始多元化、高强度的学习,相比小学而言初中学习科目更多、在校学习时间更长,因此学生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紧密相关。语文等综合性语言学科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才能得到显著成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层次分明、可塑性较好的问题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和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设计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全方位的剖析文章,优化课堂结构,实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高效化。
  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新闻类文章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简要叙述该课文的主要内容等,通过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再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该新闻的主要写作意义”“新闻写作的关键要素有哪些?”,随着课堂讲解逐一地将问题答案揭晓。最后在课時快结束时,教师给学生预留一些思考问题如“如果你是新闻工作者,你会怎么写这个新闻”,令学生在整节课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我探究能力,用紧凑、递进的方式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后拓展中的有效应用
  课后拓展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一定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的课后拓展能开阔学生眼界,令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学习中,课后拓展更多的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为写作、交际提供更多语言素材。教师在课后拓展阅读中可适当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拓展内容尝试提出问题、尽力解决问题,教师在一旁起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要求学生在阅读该书前阅读简介,引导学生根据简介提出问题并做出书面记录如“小豆豆是谁?”“为什么这本书要取这个名字”,而后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在阅读结束后自己对问题一一解答,答案可以直接摘抄书中原话,也可以是自我总结。教师定期抽查,保证学生的课后阅读效果。
  结语:总之,问题式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减轻教学压力,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还能顺利进行课后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当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式教学法不断进行优化完善,进一步地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现实地认为,只要我们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认可你,你就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高中班主任。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高中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更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做了如下努力: 
期刊
我是个俗人,不是什么“雅士”。我向来不懂什么林和靖的“梅瓣鶴羽”,什么“暗香”“疏影”“月黄昏”。而比起同佩弦先生共游月色荷塘,我更想和迅哥儿一起在大月亮下猹似的偷吃罗汉豆。与其45度角独自望天地忧伤,还不如和几个朋友一起看电影到稀里哗啦。  再说所谓纯“雅士”“文青”,总是“热爱学习”的,闭门在小小书斋吟诗作对。一如雪天,望着窗外的雪便开始颂它如玉如绸,一边赞扬“江南的雪润泽,朔方的雪壮丽”,一
期刊
天昏暗暗的,雨却怎么也滴不下来,闷热的空气压得人透不过气,一条幽静小巷被蒙上了一层灰色薄纱。  我独自呆坐在小区旁边一块长着青苔、历经沧桑的石头上,手中紧握着一张考卷。上面大红色的分数刺痛了我的眼,顺着脸頰流下的泪滴在那秀逸的蓝色字迹上,渲染出一朵朵忧伤之花。从未考得如此差,我一时接受不了。  忽然,我眼前一黑,有人来了?抬头一看,啊,不好!是老妈,我大吃一惊,下意识地想要把那张糟糕的试卷往身后藏
期刊
夕阳渲染了整片天空像蒙上了一层金色薄纱,种满柳树的那条熟悉的乡村小路在记忆中渐渐晕开,微风把云揉起夹带着些许柳絮肆意飞扬,有两个身影站在树下……  ——题记  犹记小时候回忆的深处,有一双大手牵着我走在这条乡村小路上。那双大手的主人是我的姥爷,他把我的手握住,手上的薄茧总是弄得我痒痒的,情不自禁地咯咯大笑。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透彻撒满小路,回荡在路的兩旁久久未散。姥爷高大的身躯将我遮挡得严严实实,在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
期刊
滴答滴答时间的脚步声,在我心中不停地回响着,仿佛一个散步的老人,有条不紊,慢慢悠悠,连眼神都透露出漫不经心的懒散。而我坐在椅子上,手上的笔飞快地从卷子上划过,一丝也不敢松懈。今天我在考的一场数学考试,为我与时间与数字的竞争拉开了序幕。  我的数学成绩一点儿都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刺激极了。这次考之前,我向妈妈保证数学一定要上110分。妈妈却笑笑说:“得了吧,上次你就是这样保证的,不也没
期刊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在方法选择上存在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枯燥,主要是由教师讲解、示范,体育技术动作讲究力与美的结合,而体育教师受身体条件、业务水平、场地器材等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大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反应,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
期刊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题记  从小到大,夸我长得漂亮的人,是少之又少。就连“可爱”这样的字眼,都不会出现在我的身上。或许是因为我性格大大咧咧,不懂矜持;又或许是因为我这样的外貌,很难让别人联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我想,若不是留着长发,走在大街上一定会被别人当作是男生!正是因为我这副模样,让我曾经深深苦恼,忧伤过许久。  小时候,我从未在乎过自
期刊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文言经典篇目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于教材的深入利用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果能科学地確定教学拓展的方向,挖掘教材,就有可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获得思维的发展。围绕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拓展:  一
期刊
星星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闪耀;鲜花感恩绿叶,因为绿叶让它娇艳;大地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充满生机。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恩使自己成长,感恩让生活更美好,感恩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17世纪初,到达美洲的移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移民为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创立了感恩节,感恩他人带来的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