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目前的高考中占据着最大的比值和分数,也是好多学生学习英语最头疼的问题。本文从夯实基础,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与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 夯实基础 阅读方法与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
一、夯实基础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1 词汇基础
词汇量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首要因素。学生如果掌握的词汇少,容易曲解词汇含义,误解整个句子,甚至整篇文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量记忆、应用单词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有意识的增加词汇的复现频率,帮助学生识记单词,为阅读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2 语法基础
近年来,由于英语试题中语法试题分值减少,有人提出教学中要淡化语法的观点,好多学生认为学不学语法无所谓,实际上,学生如果对英语各种常用结构、常用语法知识不熟悉的话,就会导致他们对英语句子或段落进行语法分析的能力较差,从而影响阅读理解。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引导学生避免养成诸如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心中默读,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过多进行语法分析,过多依赖词典等不良习惯;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每天都要阅读的好习惯,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与阅读理解相关的基本能力
1 概阅、概括能力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可先从辨认主题句开始,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要求学生从每篇文章的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阅、以归纳出要点。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 推理、判断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既能理解具体事实,又能理解抽象概念。既理解字面意思,更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文章的寓意、作者意图的推断。目前高考中推理、判断类的阅读题目越来越多,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
3 复述能力
复述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读过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复述其内容,促进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习惯、解题方法也会不同,但在阅读理解方面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先读文章后答题,另一种是先看题目后读文章再答题。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在阅读文章时,都要注意以下方法与技巧:
1 抓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是作者要讲给读者的一个完整的内容。文章由段落构成,这种有机性来自于文章内容自身的内在逻辑性和人的思维逻辑规律。文章的开头应该是完整故事的逻辑起点,文章的结尾应该是逻辑终点,中间部分应该是逻辑的顺序发展。因此。学生要想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必须首先抓住作者的写作脉络,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成为对作者写作过程的一种还原过程,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分清主次,摸到作者的写作框架,提纲挈领。
2 抓主题句
主题句是指每个段落能告诉读者中心思想的句子。它通常很简洁,具有概括性。段落中的其它句子则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句所表达的思想来进行说明、解释或扩展的。一般地说,主题句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文章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 猜测生词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不要一接触生词就查词典,要把它当作考试一样,想方设法来猜词悟义。要利用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或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或根据句中的标点符号猜测词义,或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或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
4 寻找文中内在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文章的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文章的脉络,文章正是由这个脉络组织起来的,因此,要养成边阅读边推理的好习惯,从而挖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5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每教一篇新课文前。先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泛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 夯实基础 阅读方法与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
一、夯实基础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1 词汇基础
词汇量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首要因素。学生如果掌握的词汇少,容易曲解词汇含义,误解整个句子,甚至整篇文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量记忆、应用单词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有意识的增加词汇的复现频率,帮助学生识记单词,为阅读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2 语法基础
近年来,由于英语试题中语法试题分值减少,有人提出教学中要淡化语法的观点,好多学生认为学不学语法无所谓,实际上,学生如果对英语各种常用结构、常用语法知识不熟悉的话,就会导致他们对英语句子或段落进行语法分析的能力较差,从而影响阅读理解。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引导学生避免养成诸如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心中默读,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过多进行语法分析,过多依赖词典等不良习惯;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每天都要阅读的好习惯,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与阅读理解相关的基本能力
1 概阅、概括能力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可先从辨认主题句开始,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要求学生从每篇文章的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阅、以归纳出要点。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 推理、判断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既能理解具体事实,又能理解抽象概念。既理解字面意思,更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文章的寓意、作者意图的推断。目前高考中推理、判断类的阅读题目越来越多,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
3 复述能力
复述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读过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复述其内容,促进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习惯、解题方法也会不同,但在阅读理解方面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先读文章后答题,另一种是先看题目后读文章再答题。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在阅读文章时,都要注意以下方法与技巧:
1 抓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是作者要讲给读者的一个完整的内容。文章由段落构成,这种有机性来自于文章内容自身的内在逻辑性和人的思维逻辑规律。文章的开头应该是完整故事的逻辑起点,文章的结尾应该是逻辑终点,中间部分应该是逻辑的顺序发展。因此。学生要想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必须首先抓住作者的写作脉络,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成为对作者写作过程的一种还原过程,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分清主次,摸到作者的写作框架,提纲挈领。
2 抓主题句
主题句是指每个段落能告诉读者中心思想的句子。它通常很简洁,具有概括性。段落中的其它句子则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句所表达的思想来进行说明、解释或扩展的。一般地说,主题句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文章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 猜测生词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不要一接触生词就查词典,要把它当作考试一样,想方设法来猜词悟义。要利用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或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或根据句中的标点符号猜测词义,或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或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
4 寻找文中内在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文章的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文章的脉络,文章正是由这个脉络组织起来的,因此,要养成边阅读边推理的好习惯,从而挖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5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每教一篇新课文前。先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泛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