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不良影响,再加上执教者纯知识化教学方式等因素,致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从社会观察和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其实初中思想品德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的一门学科,其教材内容在编排设置以及思想性等方面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渗透和相互促进作用,因此,要想行之有效地改变上述不良状况,最根本也最直接的做法,那就是执教者在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其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不断增强初中生的生活感知,从而让空洞的政治理论说教变得具体可感、鲜活生动起来,让低迷的教学状态逐步上扬振奋起来。本文结合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感知 提升教學质效 实践与探讨
在学校教育中,时下流传着这样的社会评价语:过去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如今世界是学生学习的教科书。这是社会多元化和开放教育形态下的一种良好走向,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双重作用下的一种必然要求。然而在教学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等多重因素,有些课程教学依然固守传统封闭的理论化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低迷不振,课程教学质效长期在低水平层面上徘徊不前。笔者曾经参与过初中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在“最不受欢迎的学科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赫然排在其中之列。对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更具生活化色彩,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最直接途径和最有效做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是有效拓展学习内容,努力提高生活教学水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执教者如果只是依据教材中所编排的一些教学案例,那么是绝对难以实现理想中的生动化效果。概括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材版本编辑的因素,文中所列举的那些事例既不具有时效性也不具有前瞻性,相反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而另一方面,则由于教材篇幅深受限制性等因素,现有素材信息量不可能完全满足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执教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中的丰富素材,让社会生活成为补充和提供教学所需的源头活水,促使信息素材常教常新。例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内容时,执教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内容,一方面还可以坚持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就是随地取材地在眼前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如学习习惯或生活卫生习惯等)的学生,让他们在现身说法之时,以事实和成绩说话,可信度比较高,不由人不投上信服的说法。与此同时,执教者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典型人物和成功事例作为佐证诠释,如毛泽东在行军打仗时依然习惯性读书学习,“身体健康的根本之道在于有一个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有了这样的理论和事实予以补充呈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也能从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效果。
二是有效创设学习情境,努力提高生活教学水平。在初中政治传统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喂教喂学”模式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与认识上的共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语言描述等手段,有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努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情感,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深刻的感知体验,从而促进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内容时,我们可以多媒体技术设备播放《五千年灿烂文明》专题片集锦,通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印象和谐的直观演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直观感知。再如,在教学《远离违法犯罪》内容时,有位教师非常精心地选取了生活中经常发现的盗窃财物、打架斗殴、拦路抢劫、青春期性犯罪等六种常见的青少年犯罪类型,并分别播放了其中的一些案件侦破、法律宣判以及服刑人员那种痛不欲生的现身说法精彩短片,接着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在生活中与之相应的现象,从而让他们在真实可感的法制情境中深受教育,引发内心的强烈震撼。还有,在教学“人不能选择父母”内容时,执教者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父母无私关爱自己的典型事例,留待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汇报交流。所有这些,对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大有裨益。
三是有效运用社会事例,努力提高生活教学水平。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典型事例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可低估的。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够上演着许多值得重视和发人深思的事情,其中有一些典型生活事件肯定会与初中政治教学息息相关。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拿来“辅导教学”,促使课程教学更加实在化,更具生活化和教育化。例如,在关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教学时,有位教师没有照本宣科地就教材讲教材,而是充分发掘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补充说明,就是把前不久在相关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劣质西瓜种子坑农案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事件开展相应的辩讨活动,重点是针对“在法律支持下的消费者合法权利有哪些”、“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现象开展热烈地辨析。我们说,学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社会热点现象本身就有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把其搬上教学讲台,既迎合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实践运用产生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在组织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进一步延伸教学环节,拓展教学空间,努力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可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听取老人讲述30年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增强感知与了解,这种教学效果既丰富又深刻。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把课程教学建立在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之中,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效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感知 提升教學质效 实践与探讨
在学校教育中,时下流传着这样的社会评价语:过去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如今世界是学生学习的教科书。这是社会多元化和开放教育形态下的一种良好走向,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双重作用下的一种必然要求。然而在教学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等多重因素,有些课程教学依然固守传统封闭的理论化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低迷不振,课程教学质效长期在低水平层面上徘徊不前。笔者曾经参与过初中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在“最不受欢迎的学科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赫然排在其中之列。对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更具生活化色彩,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最直接途径和最有效做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是有效拓展学习内容,努力提高生活教学水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执教者如果只是依据教材中所编排的一些教学案例,那么是绝对难以实现理想中的生动化效果。概括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材版本编辑的因素,文中所列举的那些事例既不具有时效性也不具有前瞻性,相反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而另一方面,则由于教材篇幅深受限制性等因素,现有素材信息量不可能完全满足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执教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中的丰富素材,让社会生活成为补充和提供教学所需的源头活水,促使信息素材常教常新。例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内容时,执教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内容,一方面还可以坚持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就是随地取材地在眼前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如学习习惯或生活卫生习惯等)的学生,让他们在现身说法之时,以事实和成绩说话,可信度比较高,不由人不投上信服的说法。与此同时,执教者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典型人物和成功事例作为佐证诠释,如毛泽东在行军打仗时依然习惯性读书学习,“身体健康的根本之道在于有一个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有了这样的理论和事实予以补充呈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也能从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效果。
二是有效创设学习情境,努力提高生活教学水平。在初中政治传统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喂教喂学”模式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与认识上的共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语言描述等手段,有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努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情感,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深刻的感知体验,从而促进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内容时,我们可以多媒体技术设备播放《五千年灿烂文明》专题片集锦,通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印象和谐的直观演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直观感知。再如,在教学《远离违法犯罪》内容时,有位教师非常精心地选取了生活中经常发现的盗窃财物、打架斗殴、拦路抢劫、青春期性犯罪等六种常见的青少年犯罪类型,并分别播放了其中的一些案件侦破、法律宣判以及服刑人员那种痛不欲生的现身说法精彩短片,接着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在生活中与之相应的现象,从而让他们在真实可感的法制情境中深受教育,引发内心的强烈震撼。还有,在教学“人不能选择父母”内容时,执教者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父母无私关爱自己的典型事例,留待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汇报交流。所有这些,对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大有裨益。
三是有效运用社会事例,努力提高生活教学水平。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典型事例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可低估的。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够上演着许多值得重视和发人深思的事情,其中有一些典型生活事件肯定会与初中政治教学息息相关。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拿来“辅导教学”,促使课程教学更加实在化,更具生活化和教育化。例如,在关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教学时,有位教师没有照本宣科地就教材讲教材,而是充分发掘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补充说明,就是把前不久在相关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劣质西瓜种子坑农案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事件开展相应的辩讨活动,重点是针对“在法律支持下的消费者合法权利有哪些”、“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现象开展热烈地辨析。我们说,学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社会热点现象本身就有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把其搬上教学讲台,既迎合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实践运用产生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在组织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进一步延伸教学环节,拓展教学空间,努力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可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听取老人讲述30年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增强感知与了解,这种教学效果既丰富又深刻。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把课程教学建立在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之中,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效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