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尝试与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没有得到认真贯彻,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变,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还是应试教育。也许是考试的指挥棒在作祟,也许是还没有找到实施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方式
  何为学生主体作用,即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习惯与能力,实现“教”与“学”合二为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根据日常教学积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角色
  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学生能否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学生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循循善诱、心怀宽广的老师,而不喜欢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人的教师,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自身角色非常重要。如今网络媒体发展快,老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在学校里,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带着微笑和学生交朋友,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尽量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習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没有兴趣,则绝对学不好语文。只要对语文学科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盼望上语文课,上了这节盼下一节。还没上的课,他们会积极主动地预习,去读、去写、去搜集相关材料。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其根本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更坚定学习信心。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激发呢?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盘活课堂。
  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善于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运用故事引入、情境引入、启发式引入、谈话式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我在教学《斑羚飞度》这篇课文时,运用PPT播放了野生藏羚羊在蓝天下,绿油油的草原上食草,自由奔跑的图片,并配上宽松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广阔无垠的美的境界,让学生对辽阔草原,自由自在的草原有向往。让同学们阐发对大草原、对羚羊生活的感受。接着继续播放不法分子用枪械屠杀羚羊的图片,让学生对羚羊的遭遇产生怜悯之心,接着切入羚羊种族自救的故事。这样学生对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我设计的问题学生都解决了。课堂上学生主动与我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争论,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在品词佳句上能发表独到的见解,真正转变了教师的“一堂言”为学生的“满堂言”。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创设多种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二)统筹设计难易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每个班50多名学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如:他们来自不同的社区、村落,不同的家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后进生存在学习障碍,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课堂上这样的情景时有发生,后进生的发言吞吞吐吐,或者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备受打击,此时鼓励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绝不能持责备甚至呵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和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除了学习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的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心。在有成就感后,他们便会自觉地努力奋斗。我们要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这样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
  (三)善于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的思维。
  孔子说:“非学无与质疑。”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们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甚至有时还呵斥、讽刺这样的学生。后来,我渐渐地感觉到这种做法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大打折扣。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爱迪生小时候在校读书经常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老师被难倒了,反而斥说爱迪生智力有问题,要他退学吗?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持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时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他文献
摘 要: 成功教育是旨在使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教育,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在实施成功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等原则;重点把握成功教育的三要素,即期望、机会、评价,使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成功教育的内涵;联系语文教育,结合成功教育三要素,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成功教育做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成功教育 期望
摘 要: 自古以来,“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教育和德育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应注重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立足语文课堂,深挖文本,进行德育渗透;放眼课外,拓宽视野,注重品德熏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方式  纵观时下的语文课堂,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功利性越来越浓,过于注重教师职能的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却忽视了教师职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瓢虫科(Coccinellidae)以捕食性昆虫为主,其中一些种类是华北冀中农区的重要天敌。本论文于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对冀中固安农区进行调查,从“季节-生境-害虫-天敌”角
我国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及黄河下游两岸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与威胁,其中,细沟侵蚀起了严重的影响作用。细沟侵蚀是极其重要的坡面侵蚀过程之一,在坡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校能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而学有所长,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文内容演练因其新颖、逼真,独具的情感、意境及创造性,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从演练中完全理解课文,从演练中受到思想教育,从演练中学到各种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课文内容演练,激发兴趣的平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视产品不断进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