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改是验收、提高学生写作成果的重要环节。就目前中学作文评改情况看,其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
作文评改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延用长期以来的教师评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是由学生评改。我认为这两种评改方法都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教师评改,教师付出的太多了,可是收效甚微。学生接到经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时,最急于看到的是分数,有一部分学生或许看看评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看就丢在一边。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这种评改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势必有很大的局限性。原因是:1、语文教师受知识和水平的局限。2、刻板印象影响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判。3、教师所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会给评改结果增添许多的主观因素。因此,教师的个人因素,有可能导致作文评改的低效和偏误。学生评改的方法存在粗糙的问题,有的同学不知从哪入手,怎样批,最后应付了事,这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就让同学这样“处理”了,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打消同学写作的积极性。
日本语文教学界很重视作文评改的研究,他们认为评改作文也要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评语应对学生作文所表现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如,是不是被作文中表达的感情所打动,是不是赞成这种感情。只有这样的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只有当学生知道自己所表达的情感为他人所理解时,才能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如果把作文评语写成法官的判决书似的,固然客观、全面,但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甚至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评改方式上,日本有的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一篇作文写完了,同学互相传阅,谁看过,谁就写上自己的意见。然后是家长看,看过后也要写上自己的意见。最后老师看,写出老师的意见。同学和家长的意见可以不拘形式,既可谈对作文思想内容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文词句和章法的看法,不求全面,有什么感觉就写什么感觉。老师的意见则可以全面些,并有一定的综合性。他们的某些看法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1、作文评改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改变了作文评改总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的做法。我国的作文评改而却很少有家长参与作文评改。
2、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评语应对学生作文所表现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针对我国作文评改存在的弊端,借鉴日本作文评改方式,那么怎样进行作文评改呢?我认为采取教师批阅与学生互相评改相结合的方法一多评综合,师生互动。这种评改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通过这种作文评改方式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多评综合,师生互动
由于每一种作文评改的方法都有它的缺陷,那么我们就尝试将多种评改方法综合运用,来弥补单一评改所带来的不足。
关于文章选材、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内容的评改,学生单独进行较为困难,我们先走师生共同评改的路子,教师抽出已批阅过的作文一至两篇,提前印好,学生人手一份,通读后指出错误并改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大家讨论文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不全面的由教师补充,这种师生面改的作法,主要是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接下来,开始分组互评,各小组的作文水平基本均衡,小组成员不固定,每次写作情况不同,小组成员也随着变化。作文评改都是本小组成员的作文,相互交换批改,便于讨论。让学生依照符号的指示修改,然后把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出,实在弄不清的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切忌一问就答,应启发学生思考后再答。学生看自己的文章往往找不出毛病,可是看别的同学的文章会很快找出毛病所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作文的机会。时间长了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批改时要求认真仔细,评语字迹要工整,回答问题要准确具体,实事求是,鼓励学生把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找出来,最后按教师的指导从选材、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写一个总评,这样学生自己当了“小老师”,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消除了学生写作应付了事的做法。
下一步就是把评完以后的作文本返到本人手中,然后认真仔细看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同学批改是否认可,有不同意见跟批改的同学讨论,讨论不能通过的问题找老师评判,最后由学生把本组中优秀的作文,尤其要把在选材上有创新的文章挑出来。
多种评改法的综合运用,增加了他们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增强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注意反馈,覆时复评
为了检查学生批改质量,教师要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复评,教师的复评是教学环节中反馈的环节,只有通过反馈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作文发展状态,为学生作文素养的增强提供适时而恰当的指导。复评时要把学生的修改情况考虑进去,把个别不妥之处做出记录,然后课下单独指导。教师做最后总评,把确实优秀的文章记录下来,以备和全班同学见面。
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写得较差的文章,哪怕只用一个好词,写出一个好句子;我都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诸如“这个词用得真好”,“想象力真丰富”,“比喻真形象”等等。还有的同学作文中写到自己很努力,可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产生失望情绪。针对这样的文章,我就鼓励他:“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老师为你加油了,或者老师期待着你成功的那一天”。实践证明有较强鼓舞激励性评语,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比起那种在作文中一味批评的做法来,效果显然要好得多。为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要尽量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言语亲切,循循善诱,力求使每篇作文都具有激励启发性的评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写作的信心。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综合评改法,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作文评改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延用长期以来的教师评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是由学生评改。我认为这两种评改方法都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教师评改,教师付出的太多了,可是收效甚微。学生接到经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时,最急于看到的是分数,有一部分学生或许看看评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看就丢在一边。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这种评改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势必有很大的局限性。原因是:1、语文教师受知识和水平的局限。2、刻板印象影响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判。3、教师所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会给评改结果增添许多的主观因素。因此,教师的个人因素,有可能导致作文评改的低效和偏误。学生评改的方法存在粗糙的问题,有的同学不知从哪入手,怎样批,最后应付了事,这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就让同学这样“处理”了,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打消同学写作的积极性。
日本语文教学界很重视作文评改的研究,他们认为评改作文也要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评语应对学生作文所表现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如,是不是被作文中表达的感情所打动,是不是赞成这种感情。只有这样的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只有当学生知道自己所表达的情感为他人所理解时,才能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如果把作文评语写成法官的判决书似的,固然客观、全面,但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甚至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评改方式上,日本有的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一篇作文写完了,同学互相传阅,谁看过,谁就写上自己的意见。然后是家长看,看过后也要写上自己的意见。最后老师看,写出老师的意见。同学和家长的意见可以不拘形式,既可谈对作文思想内容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文词句和章法的看法,不求全面,有什么感觉就写什么感觉。老师的意见则可以全面些,并有一定的综合性。他们的某些看法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1、作文评改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改变了作文评改总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的做法。我国的作文评改而却很少有家长参与作文评改。
2、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评语应对学生作文所表现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针对我国作文评改存在的弊端,借鉴日本作文评改方式,那么怎样进行作文评改呢?我认为采取教师批阅与学生互相评改相结合的方法一多评综合,师生互动。这种评改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通过这种作文评改方式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多评综合,师生互动
由于每一种作文评改的方法都有它的缺陷,那么我们就尝试将多种评改方法综合运用,来弥补单一评改所带来的不足。
关于文章选材、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内容的评改,学生单独进行较为困难,我们先走师生共同评改的路子,教师抽出已批阅过的作文一至两篇,提前印好,学生人手一份,通读后指出错误并改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大家讨论文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不全面的由教师补充,这种师生面改的作法,主要是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接下来,开始分组互评,各小组的作文水平基本均衡,小组成员不固定,每次写作情况不同,小组成员也随着变化。作文评改都是本小组成员的作文,相互交换批改,便于讨论。让学生依照符号的指示修改,然后把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出,实在弄不清的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切忌一问就答,应启发学生思考后再答。学生看自己的文章往往找不出毛病,可是看别的同学的文章会很快找出毛病所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作文的机会。时间长了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批改时要求认真仔细,评语字迹要工整,回答问题要准确具体,实事求是,鼓励学生把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找出来,最后按教师的指导从选材、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写一个总评,这样学生自己当了“小老师”,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消除了学生写作应付了事的做法。
下一步就是把评完以后的作文本返到本人手中,然后认真仔细看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同学批改是否认可,有不同意见跟批改的同学讨论,讨论不能通过的问题找老师评判,最后由学生把本组中优秀的作文,尤其要把在选材上有创新的文章挑出来。
多种评改法的综合运用,增加了他们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增强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注意反馈,覆时复评
为了检查学生批改质量,教师要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复评,教师的复评是教学环节中反馈的环节,只有通过反馈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作文发展状态,为学生作文素养的增强提供适时而恰当的指导。复评时要把学生的修改情况考虑进去,把个别不妥之处做出记录,然后课下单独指导。教师做最后总评,把确实优秀的文章记录下来,以备和全班同学见面。
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写得较差的文章,哪怕只用一个好词,写出一个好句子;我都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诸如“这个词用得真好”,“想象力真丰富”,“比喻真形象”等等。还有的同学作文中写到自己很努力,可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产生失望情绪。针对这样的文章,我就鼓励他:“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老师为你加油了,或者老师期待着你成功的那一天”。实践证明有较强鼓舞激励性评语,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比起那种在作文中一味批评的做法来,效果显然要好得多。为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要尽量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言语亲切,循循善诱,力求使每篇作文都具有激励启发性的评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写作的信心。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综合评改法,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