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例——右眼反复视力下降三月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27岁.因右眼反复视力下降3个月余,于2011年5月19日至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就诊.患者2011年2月2日晚于感冒后右眼突然出现视物模糊,伴头痛,右颞上方明显,无眼红、恶心、呕吐等,入当地医院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眼造影早期视乳头边缘毛细血管轻微荧光渗漏,晚期视乳头弱高荧光",头颅MRI平扫显示"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诊断为"右眼视神经炎",给予地塞米松静脉冲击6d,出院时视力0.02.1周后右眼视力逐渐下降,于2011年3月15日到当地省级医院查视觉诱发电位示"右眼P100潜伏期延迟,左眼P100潜伏正常",并予甲强龙500 mg/d静脉冲击4d,视力提高至0.4。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先天性眼眶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眶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个月至5岁8例,6~8岁4例,17和18岁各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出生后家长即发现患眼异常,主诉包括眼球突出(4例)或内陷(2例)、斜视(5例)、睑裂闭合不全(7例)、结膜充血或流泪(4例)
为了推动我国斜视与小儿科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我国广大眼科医师在此专业的诊疗水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及天津市眼科医院承办的第15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科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6月21至23日在天津召开。本届会议是一次具有高水准的学术盛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斜视、弱视、儿童视光问题、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小儿
患者女性,46岁.因左眼突发视物模糊、黑影遮挡3d,来成都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数指(40 cm);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均未见异常,散大瞳孔后使用Canon CF-60UD型荧光眼底照相机拍照,显示视网膜血管正常走行,黄斑区分别可见深层暗红色、浅层鲜红色视网膜出血以及涌出状和舟状视网膜前出血(精粹图片1)。
期刊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各类眼科临床图片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为了鼓励临床积累相关资料,促进经验交流,提高临床诊疗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同时丰富本刊的内容及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眼科工作者,本刊于2013年继续开办“图片精粹”栏目。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眼科资源发展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其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10年1至12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注册的公立及非公立的眼科医疗机构(含五官科)进行问卷普查.调查内容包括:(1)眼科医疗机构的单位名称、结构类型、科室构成;(2)眼科医疗工作情况;(3)眼科卫生技术人员数及分布;(4)眼科设备情况;(5)目前开展眼科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用描述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DSEK)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后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行DLEK(26例,26只眼)和DSEK(36例,36只眼)且术前眼部条件相匹配的患者术前和术后每间隔6个月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植片移位率、最好矫正视力(BSCVA)、植片存活率和内皮细胞密度(ECD).术后随访时间为3~5年.结果
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的第13届国际眼科学和视光学学术会议(COOC2013)将于2013年3月28至31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
目的 分析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鞍区肿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及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视野损伤指标视野平均缺损度(MD)及视野平均敏感度(MS)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79例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病例的540只眼和健康人188例376只眼(健康对照组)进
阿托品眼膏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儿童验光主流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而国际上则普遍使用环戊通滴眼液作为一线的睫状肌麻痹药物.近年来,国内引了进1%盐酸环戊通眼液,这种快速强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已被国内小儿眼科医师所关注.一系列国内外自身对照药物疗效研究证实,环戊通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接近于阿托品,能广泛应用于中国儿童验光前的睫状肌麻痹.尽管如此,其药物疗效仍略逊于阿托品,故对于7岁以内的远视儿童、所有内斜视儿童、混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视力.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为新生血管性AMD患者带来希望.目前包括患者年龄、基线视力、病损特征及其基因在内的各种因素,已被用于预测AMD患者的治疗预后.在上述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我国及其他多个国家都更新了 AMD诊疗指南和诊疗路径,也规范了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全面评价和治疗的原则.但是由于患者病变特征不同,环境和基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