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快乐写话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前奏,是作文练习的基础。现在的学生一谈到作文都是唉声叹气,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在我看来,一、二年级利用写话给孩子们打下写作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和识字量有限,但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培养他们对写话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话的快乐。
  一、激发兴趣,点燃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健康、最美好的情感。因而,我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引导学生产生表达欲望,利用写话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最初的写话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对写话的热爱,燃起学生对写话的激情。
  例如在二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三”中的写话: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对于玩具,孩子们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每位学生都想在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玩具。利用这一点,我一开始就给孩子们呈现出一大堆玩具的图片,孩子们看到后个个笑容满面,嘴里还发出“哇哇哇”的声音,还有同学小声说:“这个我也有!”很明显,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点燃了。这时,我便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玩具。刚开始,大家介绍的都是玩具的名字,我接着追问:“这个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哪个地方最有特点呢?”孩子们的回答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完整。想要来介绍自己玩具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便让大家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趁热打铁,在交流后,让孩子们写在写话本上。看到孩子们脸上满意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
  二、亲近自然,趣在天然
  “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自然、生活与作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这些都是学生写话时最好的素材。教师要以自然生活为课堂,引导学生畅游其中,鼓励学生用稚嫩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例如二年级语文下册“天地六”中的写话: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下雨前蜘蛛逃到哪里去了?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大自然真是奇妙啊!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许多“问号”?那就把它们写下来吧!我提前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是天上的飞鸟,可以是地上的花草,也可以是水里的游鱼,等等。我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有意识地留意生活,学会观察,用心去体会、感受和创造生活,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写话素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为写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小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或熟视无睹,或见而不记,时间久了,自然忘记了生活中的素材。因此,我要求学生及时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比如奇妙的自然现象、身边的小事或是内心的喜怒哀乐等。长期坚持下来的结果,就是生动丰富的素材会尽在心中,学生写话时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三、创设情境,乐在其中
  看图创设情境。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练习方式。
  例如二年級语文上册“天地七”:看看下面这幅图,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么样?快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
  又如二年级语文下册“天地四”:看图,想一想: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他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把他们这一天的经历写下来吧!写的时候,用到下面的词语: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我指导学生看图,借助语言渲染、音乐烘托,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写话的欲望自然会激发出来。我还让学生写好话之后自己检查: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确?文章是否连贯通顺?图片上所有的内容是否都写到了?文章的标点符号都用正确了吗?
  拟制创设情境。所谓拟制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拟定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说话与写话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拟制很多情境。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学写留言条,我模拟:下课时,你要把昨天借你好朋友的书还给他,但是他不在,请你给他写一张留言条。在这样的情景训练中,学生可以在玩中写,在写中体验生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创造童话,放飞想象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的“敏感期”,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是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最佳形式。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童话体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例如在二年级语文下册《沙滩上的童话》的课后,我引导同学顺着课文创编童话,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童话虽然有些天马行空,但充分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令我感到很欣喜。教师李吉林有一则著名的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苗壮成长。指导学生写作文,应当充分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学生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的确,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将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书写成最美的句子。
  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是学生写作的启蒙指导。作为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运用正确的策略,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写话环境,拥有饱满的写话热情,拥有自信的写话体验。
其他文献
摘 要: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剧、电影等,将影视作品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影视资源来构建更加高效和活跃的历史课堂。本文就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析,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资源 初中历史  DOI:10.122
《赤壁赋》,开篇写“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物我两忘的欢快,接着写“饮酒乐甚”时忘情的“扣舷而歌”,“吹洞箫”的“客”“倚歌而和”,然而情感却在此时出现突转——“苏子愀然”。苏轼在欢乐的极点为何会乐极生悲掉入悲伤的境地呢?这一情感变化与苏子所唱之歌有密切关系,我们在此分析 “歌”的内容,探讨苏子乐极生悲的原因。  一、“桂棹兮兰桨”所传达的悲情  我们先看苏子所唱的歌: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明确了语文教改和教学的主导方向。从工具性角度出发,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从人文性出发,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部分,而语文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人文性,且语文课程主要是着眼于对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提高个人素养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更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情操,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轻松提高语文成绩。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更加重要,这一阶段会学习文言文,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的内容。但是,在偏远的农村,想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农村比较偏僻,书籍较少,孩子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找到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这犹如一盒礼花或一排鞭炮的导火线,只要点燃导火线,就能引燃鞭炮。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根提高课堂效率的导火线,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简单化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要找到这节课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核心问题,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课堂重在启发引导,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應用于实际,才能凸显其价值。而目标教学法与语文这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是完全适应的。以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发挥教师为主导、初中生为主体的作用,在师生相互配合下,发挥目标教学法的优势。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满足了当下应试考试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语文作为实
当前,初中学生由于缺少引领,在古诗文学习中往往陷入被动接受、片面认知的恶性循环,缺乏深度的思考以及多元的理解,课堂高耗低效。面对此情况,把“多元化立体”教学理论中“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思想应用到初中语文唐宋诗词教学上,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创新。具体来说,“编年式”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思路。  一、按时间划分作者作品,了解时代特点  我们把唐朝诗歌的发展分为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对于学生积累、建构语言能力,形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但现实中,“放牧式”的自由散读、“应试式”的以练代读等消极晨读现象较为严重。如何革除积习,使晨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走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之路值得我们探索。  一、开展课内篇目诵读活动,使晨读有法可循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人的一切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理,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而表达得
一、问题的提出:缘于“困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踐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主情感,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
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是非常高的,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古诗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在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诗词的数量达到10首以上,数量多,且种类不一。但是,由于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鉴赏能力不足,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质量不高,导致了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低下,难以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因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