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成人 所以童话
2001年底,一位朋友快递给我一张光盘,激动地告诉我它会很快流行起来的。《向左走,向右走》?我将这张名字有些古怪的光盘放进笔记本,有发黄相片一样笃定而悠远的蓝调音乐缓缓流出,一切都是灰色的,即使是偶尔出现的阳光。亲爱的,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相爱的人总是留不住?因为罹患癌症而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常,并以拙朴优雅的绘画将这种情绪真切表达出来的几米,果然风靡了中国都市。
而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将这一切都颠覆了。这两个“皮袍下面的小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是爆笑式的——
老师:小新,请用“左右为难”来造句。
小新:我考试时左右为难。
老师:是题目不会答,让你左右为难?
小新:不,是左右同学答案不一样,让我左右为难。
老师:小新,你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现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
小新:含笑九泉。
而小丸子的“远大理想”是:爸爸英俊富有、气度如星,自己像小公主一样高贵美丽。当然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不过是个无论哪方面都平平的小女孩,而爸爸还是那个平庸的小职员。她如滔滔江水般的无奈与惆怅完满地填补了我们失衡的空虚。热衷自嘲与高尚无关,却是我们平凡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选自《因为成人所以童话》,画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王飞宁,定价:19.00元)
呵护你孩子的想象力
十九世纪末,供职于俄国驻华大使馆的马克·戈万先生写了部记录晚清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书——《尘埃》,里面关于中国小学生有这样的描写:“在中国,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命运是压在自己的书包里的。的确,学习成绩如何肯定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本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应该用讲趣闻、说故事的形式来教育的,但是,在中国则变成了脱离童趣的陈腐理论教育。”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小学生这方面有了多大的变化呢?
变化不能说没有。包括好的变化和坏的变化。比如现在到处都在开办的学前班,让学龄前的孩子就认字、做算术题。这个做法与其说是提早启迪孩子的心智,还不如说是提前剪掉了孩子的翅膀。毋庸讳言,我们的一些老师和家长甚至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干这样的事——孩子,别一天到晚尽胡思乱想:木盆里羽毛是刚才鸡飞过掉下的,怎么会是大船呢?木板上的疙瘩明明是树干上长出的枝桠留下的痕迹,哪是什么狮子老虎的眼睛,这不是自己吓唬自己吗?难怪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肥皂泡能骑吗?傻瓜才会有这种想法!月亮嘛,它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之所以发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懂吗,孩子!
鉴于上面的自以为是而恰恰是愚不可及的例子,我宁可接受孩子富于想象力的恶作剧,如把《赠汪伦》朗诵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突然卟通一声响,掉下一个大汪伦!”
(选自《会心一笑》,彭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陈红,定价:29.80元)
赖汉嫁花痴
人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仿佛婚姻的意义仅在于此,八个字耽误了古往今来多少花枝沦为花痴。没有自我给养能力的花枝,三顿饭就给赖汉锁在了床头上;那些自强不息的花枝通过痛苦的光合作用,咬牙拼命也要攒出一套小房子来,省得半夜里为了洗个热水澡从一个男人家流浪到另一个男人家;也生怕身边的赖汉偶尔怒吼一声:“滚,这里是老子的家!”牛什么牛?伤人自尊。百八十平方生生憋死女英雄,马路上演孤苦无助小皮箱秀,铁蝴蝶今夜坠落无间道。
有了房子的花枝,好比是平添一杆枪的长空,虽然不比“十步一杀”的无名抢镜,但是我有我的精彩,活出几分盎然的人味。花枝在家,公然玉体横陈纸醉金迷,月光照耀她妩媚的小脸,毛毯覆盖她光滑的大腿,朱唇轻启吞一粒话梅,素手香凝打两个电话,洗澡无忧冷暖不惧,偶尔寂寞,那也是“躺下自己把忧伤抚摸,儿女情长都藏在心窝”,任他一路坎坷。
(选自《一寸声色一寸灰》,任田著,花城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邹婧华,定价:19.00元)
2001年底,一位朋友快递给我一张光盘,激动地告诉我它会很快流行起来的。《向左走,向右走》?我将这张名字有些古怪的光盘放进笔记本,有发黄相片一样笃定而悠远的蓝调音乐缓缓流出,一切都是灰色的,即使是偶尔出现的阳光。亲爱的,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相爱的人总是留不住?因为罹患癌症而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常,并以拙朴优雅的绘画将这种情绪真切表达出来的几米,果然风靡了中国都市。
而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将这一切都颠覆了。这两个“皮袍下面的小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是爆笑式的——
老师:小新,请用“左右为难”来造句。
小新:我考试时左右为难。
老师:是题目不会答,让你左右为难?
小新:不,是左右同学答案不一样,让我左右为难。
老师:小新,你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现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
小新:含笑九泉。
而小丸子的“远大理想”是:爸爸英俊富有、气度如星,自己像小公主一样高贵美丽。当然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不过是个无论哪方面都平平的小女孩,而爸爸还是那个平庸的小职员。她如滔滔江水般的无奈与惆怅完满地填补了我们失衡的空虚。热衷自嘲与高尚无关,却是我们平凡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选自《因为成人所以童话》,画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王飞宁,定价:19.00元)
呵护你孩子的想象力
十九世纪末,供职于俄国驻华大使馆的马克·戈万先生写了部记录晚清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书——《尘埃》,里面关于中国小学生有这样的描写:“在中国,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命运是压在自己的书包里的。的确,学习成绩如何肯定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本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应该用讲趣闻、说故事的形式来教育的,但是,在中国则变成了脱离童趣的陈腐理论教育。”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小学生这方面有了多大的变化呢?
变化不能说没有。包括好的变化和坏的变化。比如现在到处都在开办的学前班,让学龄前的孩子就认字、做算术题。这个做法与其说是提早启迪孩子的心智,还不如说是提前剪掉了孩子的翅膀。毋庸讳言,我们的一些老师和家长甚至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干这样的事——孩子,别一天到晚尽胡思乱想:木盆里羽毛是刚才鸡飞过掉下的,怎么会是大船呢?木板上的疙瘩明明是树干上长出的枝桠留下的痕迹,哪是什么狮子老虎的眼睛,这不是自己吓唬自己吗?难怪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肥皂泡能骑吗?傻瓜才会有这种想法!月亮嘛,它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之所以发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懂吗,孩子!
鉴于上面的自以为是而恰恰是愚不可及的例子,我宁可接受孩子富于想象力的恶作剧,如把《赠汪伦》朗诵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突然卟通一声响,掉下一个大汪伦!”
(选自《会心一笑》,彭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陈红,定价:29.80元)
赖汉嫁花痴
人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仿佛婚姻的意义仅在于此,八个字耽误了古往今来多少花枝沦为花痴。没有自我给养能力的花枝,三顿饭就给赖汉锁在了床头上;那些自强不息的花枝通过痛苦的光合作用,咬牙拼命也要攒出一套小房子来,省得半夜里为了洗个热水澡从一个男人家流浪到另一个男人家;也生怕身边的赖汉偶尔怒吼一声:“滚,这里是老子的家!”牛什么牛?伤人自尊。百八十平方生生憋死女英雄,马路上演孤苦无助小皮箱秀,铁蝴蝶今夜坠落无间道。
有了房子的花枝,好比是平添一杆枪的长空,虽然不比“十步一杀”的无名抢镜,但是我有我的精彩,活出几分盎然的人味。花枝在家,公然玉体横陈纸醉金迷,月光照耀她妩媚的小脸,毛毯覆盖她光滑的大腿,朱唇轻启吞一粒话梅,素手香凝打两个电话,洗澡无忧冷暖不惧,偶尔寂寞,那也是“躺下自己把忧伤抚摸,儿女情长都藏在心窝”,任他一路坎坷。
(选自《一寸声色一寸灰》,任田著,花城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邹婧华,定价: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