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对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见解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改最有生命力的经验之一。学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补充课内的不足。同时我紧记叶老的话:“听、说、读、写的训练都重要”,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一点妙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趣。“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表明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样的,为此,可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多种语文活动,如诗文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做街道文字医生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放眼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 兴趣 培养 见解
  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就会爱好语文。不仅在课堂上注意听讲,积极完成作业。而且在课外也会想方设法去寻找语文读物,如饥似渴地去进行学习和钻研,甚至为此而放弃其它活动,许多语文成绩斐然的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他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都下了一番功夫,教师授之以趣,学生学之有趣,往往出现满堂生辉,如坐春凤的可喜情景。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默默聆听,激发想象
  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的起始,是学生注意力由放松转为集中,思维由旧知转到新知的过渡。导语设计得精炼生动,富有启发和悬念,会极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要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整节课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
  其次,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教学实践证明,有声有色的朗读和诵读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我教的班级差生较多,他们学习基础较差,上课说话、往外面看、吵架等现象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范读都是好办法。在学生们听读时,我一般要求他们合上课本,闭眼想象,进入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在不同的课文学习中,让学生深刻地、不自觉地随着课文的情趣,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陶醉。如在听《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时,课文语言美,意境美,朗读时配上鸟语花香的背景音乐,学生们都听得如痴如醉,再对课文稍作分析,他们都兴味盎然,教室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第三,整体把握,环环相扣。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求从大处着眼,理解课文的材料、观点以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总体感情倾向和语言风格,不作过多过细的分析、“肢解”。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或者把知识融入一个个小故事里,使学生入神入境;或者运用幽默诙谐的连珠妙语,让学生在敬佩的叹服中对语文产生兴趣。
  注重朗读,培养习惯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不无道理。它启示我们,熟读与背诵对于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蓄词汇,丰富语言,进而提高和充实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语言优美,形象性强的抒情散文、诗歌、小说等,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动形象,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犀利、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和杂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逻辑力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对于精彩的课文(或段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课前紧张、课上轻松、课后补充。
  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培养这样的习惯:(一)将读和查结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随时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二)将读和思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思,先读后思。只有勤读多思,才会产生好的效果。(三)将读和画、写结合起来,一边阅读一边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画的是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需要着重理解和领会的地方,画的是佳词妙句;写的是看法、想法,也就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悟”、所“感”、所“疑”。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
  在课堂上,用黑板出示一些教师设计的整体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讨论,再写下来,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好。
  课后阅读则要教给学生三种方法:略读、快读和精读。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必须学会怎样处理和利用他们每天获得的大量信息。略读可以筛选无用信息,快读选择有质量的信息,再对高质信息进行精读,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样,获取知识就不是冗枯燥的,而是高速的,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就能在快乐中轻松学语文。
  听说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改最有生命力的经验之一。学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补充课内的不足。同时我紧记叶老的话:“听、说、读、写的训练都重要”,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一点妙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趣。“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表明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样的,为此,可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多种语文活动,如诗文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做街道文字医生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放眼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语文,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要做的,今后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其他文献
笔者对传统航海技术和现代导航仪器结合运用进行探索,通过运用雷达进行靠泊作业的实践表明,因为雷达设备的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观测者经验不足产生的随机误差,相关信息比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社会维度尤其以"包容性"转型为核心的议题在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中国儒家"仁义"思想的"包容性"内涵揭示出发,并以国际"人居三"发布的《新城市议程》为对象解析了"包容性"内涵;然后,从"人本观"、"正义观"层面对我国城市规划包容性价值观进行思考;最后,在包容性价值观启示下,从"制度"、"管理"、"编制"、"教育"等层面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工作
【摘 要】词汇量达不到,对单词短语的理解与掌握不得其法,甚至厌烦害怕记生词,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寻找英语单词的记忆规律,让学生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式地记忆,真正“激活”单词学习在英语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单词 记忆规律 发音 字根 使用  英国语言学专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能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然而,在高中阶段,对
为克服大跨径悬臂梁施工时可能出现的不平衡荷载,通常需要在墩顶0#块增加临时锚固结构,确保梁体结构的稳定、安全。本文以陆水河特大桥中大跨径悬臂浇筑连续箱梁主桥(88+160+88)m
<正>在义务教育的学科教学标准中规定,小学教学的目标,首先要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关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许多研究者都进行过深入的研
随着科学识字的深入研究,字理教学显示出了它强大的魅力,各种各样的比赛课、研讨课以及常规课堂都已经能看到她华丽的身影。字理教学不仅可以使字义讲解得更为形象,还可以增强字词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使识字教学更有厚重感。但是,过去常用的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等,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效果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如何让字理教学与常用
钱梦龙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是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教师解读文本,要从读者、教者、学生的角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愈发多样化、复杂化,而认识并适应不确定性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寻找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韧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用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第三代系统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针对韧性城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展开讨论,提出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适当的冗余性、慢变量管理和标识六大要素,以实现绿色发展、经济活力、城市安全的韧性城市构建目标。
【摘 要】提问是学习的发端,优质的课堂提问必须留给学生可发展的空间,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牵引力,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优质提问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设计 实践式问题 发散式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其数学素养,就必须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论采取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