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情”“理”相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set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材涉及许多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门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地理知识进行教学,而要努力达成蕴含其中的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紧扣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资源的情感体验作用,致力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同时,协调环境与“我”的关系。
  【关键词】地理题材 情感目标 生活 体验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融入了较多的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作为一门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地理知识进行教学,而要努力达成蕴含其中的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资源的情感体验作用,致力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同时,协调环境与“我”的关系。本文,笔者以四年级下册《路,越走越宽》一课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围绕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德育目标,让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真正实现“情”“理”相容。
  一、熟悉的视频音乐——诱情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密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学,二是文字,三是音符。”教师可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工具,用熟悉的视频音乐把学生带入所营造的意境中,从而吸引其注意力,诱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如临其境,由入境而共鸣。
  《路,越走越宽》一课伊始,教师播放视频音乐《敢问路在何方》,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跟唱歌曲,当学生喜欢的孙悟空等几个人物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纷纷跟唱。
  师适时提问: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敢问路在何方》。
  师: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走过或见过哪些路呢?
  生:山路、小路、大路、马路、水泥路……
  师适时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有关路的话题。
  当学生看到熟悉的音乐视频时,立刻就流露出欣喜的神情,情感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的兴趣不遗余力就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引趣诱情的效果就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正是这精心的设计,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
  二、熟悉的生活环境——启情
  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它与学生的生活既密不可分又有一定距离。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学生的生活空间(学校、家庭、社区)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把学生最容易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理事物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和情感的兴奋点,把教学内容自然地与生活、生产、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跨越空间的距离,感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路,越走越宽》一课教学时,教师出示学生所在村的道路图片让学生辨认。
  生:老师,这是我们石联村的道路。
  生:这是新村村委门前的道路。
  生:这是进我们月荣村的路口。
  生:最后那幅图是龙潭与清远佛冈交界的106国道。
  师:对,我们班的同学主要是来自石联、新村和月荣三个村子,这四幅图的路正是我们天天都在走的路,你觉得这样的路怎样?
  生:在路上走的时候,我觉得路面很平,不像以前的泥路那样这一个坑、那一块石头的,走起来很安全。
  生:因为这是水泥路,所以可以走得比较快。特别是旁边有车经过的时候,也不会灰尘滚滚或溅起水来弄脏衣服。
  生:路两旁还有路灯,晚上走也不怕。
  生:路边还种有大红花,开花的时候走在路上,心情特别好。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熟悉的生活环境蕴含着对道路发展、家乡建设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力量扣击着学生的心弦,掀动着他们胸中的感情波澜,学生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情感共鸣,“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轻而易举就达到了。
  三、熟悉的身边人物——传情
  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师、同学、家长和社会人士本身就是最丰富的生活资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熟悉的人作为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借助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想象、对比、体悟、心理换位等活动中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
  《路,越走越宽》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调查以前的铺路材料和道路两旁的设施环境,因学生未曾亲眼所见以前的路,所以对这个内容还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采访了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请她来讲讲以前的路的情况。只见屏幕中那位满头白发的奶奶,操着浓浓的乡音回忆着以前的路:“以前的路很窄,都是直接在地上铲了草开的路,下雨天的时候,到处都是烂泥,稍微不小心,就会踩得满脚都是泥,若是不小心摔倒,更惨了,肯定是全身上下都是泥水。天气好的时候,风一大些,就会吹得满脸灰尘……以前到镇上去赶集,要花两三个小时,现在坐车都不用30分钟。”学生认真听着老奶奶说的话,听到好笑的地方还会齐齐发出笑声。在谈感受的时候,学生结合老奶奶的回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感言。
  生:我觉得现在的路比以前的路好走,更安全。
  生:路通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
  学生身边熟悉的人的生活体验是鲜活的,是真实可信的,它不仅使教材的内容变“活”,还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情感得以共鸣升华。   四、熟悉的生活体验——导情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一)课前体验
  课前生活体验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
  在教学《路,越走越宽》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在村道上走走,边走边观察道路的铺路材料及道路两旁的设施环境,并以完成调查表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自己初步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与家长、同学一起从“旅游发展、农产品特色、生活变化”三个方面去了解道路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的学生就结合自己平时与父母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位学生还把自己到从化溪头村玩的照片整理成幻灯片,向其他同学介绍:“这是我和爸爸妈妈去溪头村玩的时候拍的照片。溪头村以前是个贫困的小山村,开摩托车到镇上都要一个多小时。后来,两车道的水泥马路修到了村里。路修好以后,溪头村越来越有名了,被评为广东最美乡村,现在到溪头村玩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另一名学生自豪地说:“我家就种有一村一品的马蹄,爸爸说由于路通所以财通,现在我家的马蹄还卖到外省去呢。今年过年前,爸爸还买了辆小汽车。”
  学生亲历的生活体验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在课前经历,在课中回忆,进一步加深了对道路的现状及发展的认识,领悟到道路发展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积极影响,激发了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热爱之情。
  (二)课中体验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多种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活体验,使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引起共鸣,受到深刻的教育。
  《路,越走越宽》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从化道路发展的简单历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从化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行政村道”“街北高速”“派街高速”和正在建设的“大广高速”“地铁十四号线”等道路发展的历程和规划,感受家乡道路的发展前景。课堂上,教师还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世界各地的用现代高科技建设的道路。广州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上海外滩立交桥、北京五环路、德国高速公路、青藏铁路等不仅造型美,还蕴含现代高科技的路让学生频频发出惊叹。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多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总之,教师执教地理题材的内容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学生的生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地理,并注意处处“启情”,时时“激情”,让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就能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情”“理”相容,焕发生命的活力。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510900)
其他文献
“北部湾事件”的主角,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驱逐舰(DD731)。该舰在二战中曾被日本神风特攻队击伤,修复后参加了支援美军冲绳登陆的战斗,而后又作为第7舰队的一员参加了朝鲜战争,然而见过大风大浪的“马多克斯”号却在北部湾因为雷达虚警乱了方寸,成了越南战争全面升级的导火索  越南战争,对于地面部队来说,无疑是血腥残酷的炼狱,而对于电子对抗领域,它是东西方阵营技战术的试验场。热带雨林上空紧张激烈的电磁
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工作岗位上总是没有达到自己所设定的教育预期目标。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是教师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用尽办法,却没有让学生某方面的缺点或不足得到改变。 这样下去,学生不进则退,教师也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影响情绪和工作。  在工作中,我就有这样的遭遇:对表现不好的学生鼓励了、批评了、教育了,真是软硬兼施,什么方法都用了,可学生就是没有发生好的转变,奇迹始终没有出现。这种无奈的
小学品德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品德课教材设计了大量留白,从而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坎:对于当地的社会信息,学生知道得太少,学习的“前概念”不足,以至于无法深入学习;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见识不广,以至于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怎么办?  初借本地网络资源——喜收实效  网络,犹如一个万能资源器,随时可以为我们“充电
榴弹发射器通常装备于步兵分队,适于单人或战斗小组携行使用,与步、机枪共同构成曲直、点面互补火力,填补手榴弹与小型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增大面杀伤火力密度及其火制地带,杀伤近距离(隐蔽或暴露的)集群有生目标,也可用于打击轻型装甲目标或执行其它战斗任务。这届珠海航展上,一支可搭载于小型无人机的国产榴弹发射器公开亮相。  针对国际军贸市场需求,湖南兵器轻武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这款榴弹发射器系统——
和西方国家不同,苏联对航母,包括核动力航母的态度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并不是苏联对航母的认识不足,而是国力决定的。在赫鲁哓夫时期,苏联在经济基础远不如美国的前提下,决心首先大力发展核武器,力图在最短时期内与美国取得战略平衡,另外在中欧保持庞大的地面部队,以取得战略主动权。所以在这种大战略方针下,苏联很明智地选择了以陆基战略导弹为主,海基战略核潜艇和轰炸机为辅的武器发展战略
优化教师学习生态  《教育研究》第1期刊发该刊编辑部的《2011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吿》,文章指出,教师学习生态的优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教师学习的生态现状,应从尊重教师学习的生命本质、张扬教师学习的主体性、关心教师学习的切实性和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出发,并进行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多样性设计。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学习生态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研修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更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作为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合理、适切、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及依目标而设的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制订规范、有效的教学目标?现以本人指导我校青年教师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四单元《红绿灯》一课为例,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瘦身:从贪多求全走向精准合宜  “交通安全
【摘 要】德育工作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处于突出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创新德育实践活动新途径。利用学校创建德育特色班这个契机,制定孝德教育目标,将德育内容融入班级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得班级德育管理卓有成效,达到道德教育的高效化。  【关键词】德育 特色班 孝德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
2018年8月21日上午,应澳大利亚海军邀请,我海军导弹护卫舰“黄山”舰(题图)携一架直升机,从广东湛江解缆起航,赴澳大利亚参加“卡卡杜-2018”多国海军联合演习。“卡卡杜”系列军演是澳大利亚海军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开始于1993年,此次是中国海军首次受邀参加。  8月31日至9月15日,“黄山”舰代表中国海军,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及其附近海域与多国海军舰机共同参演,共有中国、美
安东诺夫研制的首架远程军用运输机安-8由兴到衰  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前身是苏联第153设计局。1946年5月31日,根据苏联政府命令,在新西伯利亚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基础上组建了第153设计局,总设计师是奥列格·安东诺夫。当时,设计局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研制主要用于农业的轻型多用途飞机。  1947年8月,在安东诺夫领导下,第153设计局研制出了安-2轻型多用途飞机。该机以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空军波-2轻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