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和目的:部分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规律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后仍反复发生哮喘急性加重并存在持续性的气流阻塞。方法:(1)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双胞胎"研究,研究周期为48周,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即"双胞胎"组)。(2)本研究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完成,共筛选15个国家的哮喘患者1335例,最后成功纳入912例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部分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规律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后仍反复发生哮喘急性加重并存在持续性的气流阻塞。
方法:(1)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双胞胎"研究,研究周期为48周,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即"双胞胎"组)。(2)本研究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完成,共筛选15个国家的哮喘患者1335例,最后成功纳入912例患者[研究组入选409例(试验1组211例,试验2组198例),对照组入选405例(试验1组202例,试验2组203例)]。(3)所有患者均以吸入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布地奈德800 μg/d)和LABA为基础治疗,研究组吸入噻托溴铵5 μg/d,对照组则用同一装置吸入安慰剂。(4)所有患者在入选时哮喘均未控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的FEV1占预计值%<80%,并且这些患者在入选前1年内至少有过1次重度的哮喘急性发作。
结果:(1)入选者的平均基线FEV1占预计值%为62%,平均年龄53岁。(2)24周时研究组FEV1峰值与基线FEV1峰值的差异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1组中研究组和安慰剂组FEV1峰值差异为(86±34)ml(P=0.01),试验2组中研究组和安慰剂组FEV1峰值差异为(154±32)ml(P<0.001)。(3)24周时研究组FEV1谷值与基线FEV1谷值的差异也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试验1组中研究组和安慰剂组FEV1谷值差异为(88±31)ml(P=0.01),试验2组中研究组和安慰剂组FEV1谷值差异为(111±30)ml(P<0.001)。(4)研究期间两组发生首次哮喘急性发作(重度)的间期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为282 d,而对照组为226 d(研究组推迟了56 d);研究组发生哮喘急性发作(重度)的危险性下降了21%(RR=0.79,P=0.03)。(5)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死亡事件发生,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5%,安慰剂组为80.3%,其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为8.1%而安慰剂组为8.8%。研究组过敏性鼻炎、口干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而安慰剂组哮喘急性发作和失眠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
结论:经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和LABA后仍未能有效控制的哮喘患者,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后,能有效地延长发生哮喘急性发作的间期,并能更有效地舒张支气管。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目前针对IPF还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广泛用于IPF的治疗。既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提示上述三药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慢于泼尼松、硫唑嘌呤双药联合治疗组,但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该研究并未设置安慰剂对照组。2008年英国胸科协会(BTS)指南和20
背景:一些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显示,应用他汀治疗具有降低某些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的可能,因此作者分析了来自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以检验这个假设。方法:分析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JUPITER(证实他汀类预防作用的研究:评估瑞舒伐他汀的干预试验)试验中的数据。该试验中17 802名健康受试者(男性≥50岁,女性≥60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300 mg/L(3.4 mmol/L),hsC
背景和目的: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是一种罕见病,最早是1992年由日本学者提出。PPFE主要累及上肺野,病理表现为脏层胸膜纤维化以及邻近肺实质的肺泡壁弹力纤维增生、纤维化。但到目前为止,对于PPFE的多方面认识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拟通过对确诊的PPFE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做一系统分析,以进一步认识本病并探索其病因。方法:(1)以"肺泡内纤维化"、"胸膜肺实质"和"弹力纤维增生症
背景:利奈唑胺是一种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药物,该药还具有抗MTB的活性,包括耐多药(MDR)及广泛耐药(XDR)MTB菌株,因此利奈唑胺也被应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既往的研究大多为回顾性,且病例数较少,或研究中缺少随访和对照。方法:本研究纳入韩国首尔XDR肺结核患者41例,患者年龄≥20岁,痰涂片和痰培养均为阳性,在入选前6个月对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均无效。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口
背景和目的:多数研究结果提示,在同一种族的美国人群中,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的最常见病因。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种族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以及种族对病因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2例经胸部CT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其中资料齐全的共106例。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问卷、肺功能资料、痰病原学结果、实验室检查及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等资料,并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影响MPM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1996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9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MP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至死亡或2012年10月31日,主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了解可能影响总生存期及预后的因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性检测腺苷酸合成酶(TS
背景: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细菌感染和临床反复加重为特点的疾病,而阿奇霉素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此,我们假设阿奇霉素会降低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的频率、能够增强肺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此假设进行了验证。方法:在2008年2月12日至2009年10月15日期间于新西兰进行了一项三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入选标准包括:
目的探讨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断层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效能。方法临床确诊或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111例行一日法肺V/Q平面和断层显像,并于完成肺V/Q显像前后3 d内同时行常规CTPA,全部患者随诊至少6个月。参照2009年欧洲核医学会PE诊断指南中的断层显像诊断标准和修订后的PIOPEDⅡ标准,分析与评估诊断结果,分别将断层和平面诊断结果分为3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