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羡文化的水墨课程开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师教育要注重内涵发展,引导学生走进本土“文化场”。通过校本化的美术课程活动,积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鲜明发展幼师水墨画教学特色,促进自由探索、自历体验、自主建构水墨学习的文化意义,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阳羡文化;水墨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05
  本土文化不仅是个体认知最自然、最亲近的“成长土壤”,而且是“个体精神活动最初、最重要的生动场所”。传承本土文化是幼师水墨教学的应有之义。尹少淳教授主张通过校本化的美术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因此,幼师水墨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本土“文化场”,促进自由探索、自历体验、自主建构水墨学习的文化意义。
  一、挖掘与选择,吸纳本土文化的教育精髓
  本土文化是每一个孩子活动的初始场所,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及心灵成长,对孩子最初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使他们从小就产生了对本土文化的依恋和认同。因此,幼师水墨课程的建设要置身于本土文化背景,挖掘整理本土名胜古迹、历史遗存、人物传说、风俗习惯等,寻找本土文化与幼师水墨的关联,对其良好的人文环境、文化氛围进行梳理归纳,把握文化特质,提炼可为幼师水墨课程吸纳的文化精神。
  1.挖掘有个性的本土元素。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儿童水墨课程形式,将携带着本土气息的文化元素纳入幼师水墨,其价值是对“文化繁荣”的一种呼应和切实行动。如在“骆驼墩遗址”“梁祝”“陶都”“阳羡茶”“新陶都十景”“茶局”“东坡海棠园”等独特的历史遗存中寻找本土文化精神,在“渎上西瓜”“洋溪萝卜”“太湖三白”等本土特产中寻找亲近的生活气息,在“赶节场”“观蝶节”等阳羡民俗中寻找人文故事,挖掘富有宜兴特色的文化资源,提炼校本课程的文化素材,加强水墨课程本土文化的感知、人文精神的彰显。
  2.选择学生熟悉的、有童趣的水墨素材。本土文化为幼师水墨课程开发拓宽了文化视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教学素材,但多样化的本土文化资源必须与学生需要、水墨特质、儿童特点等诸多要素紧密匹配,通过水墨素材的切适性研究,确保课程开发的精度与效度。
  (1)选择容易感知的本土诗文。本土文化有着学生熟悉的生活气息,对理解诗情画意有积极的意义。通过鼓励学生收集整理与家乡宜兴有关的经典名人诗作,用微信推介共享各自感兴趣的诗文,通过本土诗文与历史名人对话,感知远去的历史文化。如杨万里的《荷桥》和万秋期的《蛟桥月》,呈现已经逝去的荆溪美景;周砥的《周将军祠》,再现“阳羡第一好汉”周处的英雄气节,这些有地方文化内涵的诗词用作水墨作品创作题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知和传承。
  (2)选择儿童创作的原味童谣。用小朋友创作的童谣题款和创作是一种直接与儿童对话的方式,富有童趣,引人入胜。如童谣《小兔子》:两只小兔子,一只爱吃萝卜,一只爱吃白菜,各爱各的菜,一点儿不勉强。童谣《斗鸡》:两只鸡,火气大,为了一条虫,斗得那么凶,快来劝一劝,筐里还有虫。童谣《学说话》:一个小伙子,做了好事情,记者来采访,吓得手出汗。不光学做事,还要学说话。通过儿童创作的诗歌,将诗、书、画、印紧密结合进行水墨教学,彰显有趣味的水墨素材的文化意义。
  (3)选择学生亲历的文化印记。利用宜兴周王庙、英台阁、国山碑等遗迹,引导学生搜集周处、梁祝以及历史名人在宜兴的文史故事,寻访遗迹遗存,甄选“阳羡第一人物”周处、“常胜将军”陈庆之、“陶朱公”范蠡、“阳羡长”孙权、“宜兴女婿”岳飞、“抗清名将”卢象升等“阳羡人物”编入水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水墨技法的同时,感受本土文化魅力,把这种文化印记扎根在心中。还可以在未来时时开启以水墨为媒的文化旅行。
  二、知需与体验,构建合适的幼师水墨课程
  幼师水墨特色课程开发,是文化传承的艺术表现手段。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文化传承的前沿。她们需要带着一份欢喜心去观察家乡环境,体验生活乐趣,感知本土文化,并用水墨的形式自由表达,怡情养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既达到一种儿童化的水墨艺术效果,又把家乡文化的种子种在儿童心间。因此,幼师水墨课程要重视对儿童水墨意趣的培植、本土文化的体验,彰显校本课程的特色与意义,构建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适合学校与学生需求的课程。
  1.调查儿童的文化需求。本土文化为幼师水墨课程的开发拓宽了文化视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教学素材,但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必须与学校文化、学生需求、水墨特质、儿童特点等诸多要素緊密匹配。因此,组织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知识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本土阳羡文化的生活感知度,以及水墨教学中喜好表达的素材形式等,为课程建设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水墨素材的切适性和整合性研究,确保课程开发的精度与效度。
  2.体验本土的文化魅力。要让学生喜欢水墨,关键要通过体验活动把乡土中蕴含的情感因子激发出来,感受到文化的真正魅力。可以依托美术馆、名人纪念馆、博物馆等水墨体验活动征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水墨体验活动,让学生看到本土文化的形、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情、触摸到本土文化的神。到陶瓷厂、茶园体验“陶美茶香”,到氿边桥头体验“荷塘氿风”,到太湖渎边体验“渎上人家”,到竹海山里体验“宜人山居”,到校园社团体验“多彩校园”,到宜兴景区体验“陶都十景”,到宜兴名人馆体验“阳羡人物”等,吸纳本土地气,提升笔墨意蕴,用本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三、激发与嬉戏,设计能玩的水墨教学课程
  在幼师水墨课程中要设计儿童水墨教学,课程的设计要能充分激发小朋友的童心童趣,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把水墨的墨趣书香、本土文化、儿童意味等紧密契合,注重将文化观察、生活情境、内心感受等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出儿童能玩的水墨教学,提高儿童水墨课的晕染力。如以“水墨嬉戏”一课教学为例,设计儿童能玩的水墨课程。   1.引入本土背景。课堂教学初,引入宜兴籍著名画家作品,用水墨意境美吸引儿童走进作品。呈现若干吴冠中江南水乡作品后给予适当引导:“家乡宜兴,是全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出了很多书画大师,吴冠中爷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边观察,在吴爷爷的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2.解读水墨技法。在初步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启发:“这些作品漂亮吗?”(生:漂亮)“小朋友们想不想像吴爷爷一样玩一玩水墨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玩水墨(板书课题:玩水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吴爷爷的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生:山、水、树……)教师指出:“吴爷爷用这些大大小小的点表示石头、小动物等;用这些弯弯曲曲的线表示水流、树木等;用这些浓浓淡淡的块面表示荷叶、远山、房屋等。这些‘会变化’的点、线、面,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美景。”
  3.体验水墨技法。教师继续引导技法学习,用游戏的方式教学。“小朋友们想学吴爷爷的画吗?我们一起像吴爷爷一样玩一玩点、线、面……”通过听音乐画点线面、水墨添加、水墨变变变等水墨嬉戏活动,让小朋友感受到家乡名家作品的魅力,激发和吸引学生用水墨点线面的变化学习技法。
  4.自由嬉戏创造。在学习了点线面技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个结合生活所见展开一定的想象,自由自在地创作《热闹的水乡池塘》的环节,让每个儿童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四、多元与激发,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水墨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行师生共同参与的激发性评价,既对学生学习水墨技能进行评价,又对水墨文化参与进行评价,有利于提升水墨课的文化味和学习效度。如,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对国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需求,指导学生在文化认知、技法把握、个性表达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理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动态表现作为评价重点,通过现场学习观察、分析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对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学习水墨的特点,建立以专家、教师、学生、工作室共同参与的自评、互评、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成效的评价,每学年展评一次,形成激励性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文婕.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生长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
  [2]周亚君.儿童水墨:寻找“形式美”背后的“文化美”——基于区域文化的儿童水墨画教学[J].江苏教育,2016(33).
  (作者單位: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宜兴214200)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这一学科,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一门新的学科,但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对于物理的学习基础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不同需求,促进学有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物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我国的教育发展逐渐完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个人感受出发。开展物理课堂教学可以与生活密切的联系,帮助学生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进行探究知识。结合我国传统的教学经验,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同时也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目标以及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本身,转变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生解题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中
《家庭医药》是一种集权威性、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很强的医药科普读物,发行量大,读者面广。我很同意编辑同志的意见,“改版涉及的问题很多,影响面大,需要十分慎重。”针对有同志提出改为半月刊的问题,我想谈谈一孔之见。  我认为,没有必要改为半月刊,只要把现有栏目,特别是 “特别策划”、“选药指南”、“专题讲座”、“医药新知”、“就医导航”、“养生保健”等重点栏目办得更出色就可以了。理由是:  第一,改
摘要:本文主要从“习得、理解、应用、延伸”四个方面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物理规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将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重演,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发展历程,注重物理方法的教学,物理思维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73-2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
摘要:本文首先简析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确立研究基点;然后详细阐述个性化阅读策略的科学构建: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喜好为过程、以人的能力为基点;最后详细论述个性化阅读策略的有效运用:以欣赏的态度去阅读、以学生的个性去阅读、以教师的辅助去阅读,以此完成本次研究。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有效运用;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育体系建设逐步推进,职业教育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学校与产业发展的贴合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7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教育改革要在制度和人才方面进行,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和能力水平的培养也应当得到重视。然而在农村地区仍然有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短缺等情况,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0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也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怎样才能实施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呢?这一直都是近年教育教学者在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有效地实现课程整合,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在不断思考、摸索和总结。  关键词:导入;情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初中历史中考逐渐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但学生对“时空观念”这一历史核心素养缺乏很好的认识。本文借助历史地图、历史纪年等方面,浅谈初中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15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