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这一词汇成为焦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建议,以期能给英语教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事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实施了多年,很多教学理念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重分数轻能力,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获得良好的培养。部分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也出现了思维惰性,被动学、被动听、被动完成作业成为了很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这样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难以体会到英语学习乐趣,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同时还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新课改视域下有必要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以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增长。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语言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更是小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在阅读中也要注意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施教者,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融入更多的教学资源,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主动思,展开广泛且深入的阅读,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词汇、短语、语法,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语言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通过这一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首要目标,同时这一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来理解文本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另外,语言能力还体现在学生能够听懂他人的英语口语表达、比喻含义,等等。
  第二,学习能力。这一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但能积累词汇,掌握语法知识,并且还能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主动地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扩展自己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进而增强英语学习效果。实际上,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具备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才能增加对英语的兴趣与学习自信。
  第三,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含义相对广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一品格指的是学生能够对优秀的西方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能够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促使自身的文化涵养、英语素养等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增长,并由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四,思维品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思维品质是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其可以直接反应出学生英语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以及逻辑性特点,也包含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演绎能力。
  二、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范围
  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学生输入大量的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才能增强自身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在英语阅读中,单一的阅读文本和形式虽然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但是同多样化、内容丰富的阅读形式相比较其效果差距甚远。但是从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教学基本停留在教材范围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几乎就有在阅读课文以及在做课外练习题中得以增长。很明显,这种固化且机械的阅读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量大范围输入的需求,小学生英语阅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环节中就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二)阅读教学中过于强调词汇
  虽然单词和短语是英语阅读的基础,并且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也往往可以掌握一些新的单词和短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词汇,每当学生遇到一个陌生词汇就采用查字典的方式来解决,则一个优美的文本就成为了多个词汇的堆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词汇的记忆与学习,这样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测陌生词汇的含义,甚至可以采用适当“忽略”的战术来理解整个文本。这样学生在阅读起来才能更加的流畅,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本想要表达的观点与情感。
  (三)未注重小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英语核心素养实际是一种综合能力,但是由于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等因素,导致小学生很少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即便是在课内阅读时,小学生的思维也一直是在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以课文为中心,针对一些问题来寻找答案,从中进行思维培养。这样的方式无疑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造成一定限制,学生的英语阅读难逃被动式学习的“魔咒”。因此,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思索文章为何要采用这样的布局方式、某句话中为何使用这一词汇,或者是文本的主旨有哪些更深层的含義。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课内外阅读资源结合,实现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语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阅读的内容,然后经过更加细致的分析、深入的感悟理解文本主旨,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必然会获得增长,这也是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阅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采用互动分析的形式来讲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What’s in your room?这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词汇短语等基础知识着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来分析文本。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学习“want”“next to…”“ between”“door”“window”等词汇。然后再引导学生用“There is…”“There are…”根据课文上的图画来描述房间中的一些物件。然后,可以组织两个学生进行对话,其中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如“What’s on the wall? What’s on the desk?”等,另外一名学生来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be动词的用法,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增强核心素养。此外,在做好单篇教学的基础之上,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还可以将What’s in your room?和Unit3 Welcome to my house联合起来展开群文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阅读资源,让英语阅读内容更加丰富,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多模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阅读中并非一定要求学生逐字阅读,精读、略读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I live in a big house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y not go to the kitchen, living room, and study?”学生就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对文章的快速理解能力。
  (三)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在英语学习中必然会涉及到与我国完全不同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这一问题,尊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形成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Festival相关内容时,西方国家的万圣节、复活节都可以引入其中,这些都带有典型色彩。但是在我国,“鬼神”往往被纳入“禁止”的行列,一般在清明节才祭祀祖先,并且更要怀着缅怀、思念、崇敬的情感,一派庄严与肃穆。这就是十分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其民族习惯,树立高尚的文化品格。
  (四)互动探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增长能带动能力的提升。课堂教育的重点在于智育,思维成长就是智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小学英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思维的发展助力成绩的增长,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What’s your father’s job?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进行探讨,互相交流彼此父亲的工作,包括工作的特点、时间以及价值等,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再由此出发猜测文章中主人公的父亲是何种职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提升其想象力与逻辑分析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是英语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并且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英语阅读中,教师不能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网络资源来丰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采用精读、略读等多样化的阅读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以及在互动、探讨中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春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素养教学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21):370.
  [2]朱欣怡.试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6):354.
  [3]蔡嘉敏.试论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19(10):3.
  [4]蔣玲玲.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借助文化信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J].新丝路:上旬, 2020(2):1.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解题思维等数学思维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能更从容地面对现实的数学问题。而应用题作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性问题完美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因此,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我认为要做好三个方面:1.激起学生对应用数学题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3.深化学生的解题思维。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方法;审题思维;解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体现了在学习观上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要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不再将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予学生以自由,让学生“玩”起来;调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鼓励质疑,让学生“灵”起来。把课堂上得有趣生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人。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接收知识的主阵地,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收获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促发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依托初中化学新授课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
【摘要】往昔的音乐教学模式多数存在过分强调对“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而疏忽音乐兴趣和审美体验的培养。但在音乐新课改后,有的音乐教师为体现将音乐实践放在首位,过于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自觉不自觉地放下,时常一带而过或存而不论,不引导学生识谱、唱谱,导致有些小学生毕业后,还不会识谱、唱谱。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产生的困惑,往往是由于教师没有真正深刻解读《新课标》,以致教
【摘要】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在现实生活中,滥用、乱造文字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却不知不觉地“变了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语文教师,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教育学生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弘扬中华传统
【摘要】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技术与工程学的程序和方法来探讨、论证、制作和发明等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合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为科学课程渗透德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笔者通过实例提出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德育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
[摘 要] 村镇居民用水是涉及到群众基本生存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实例中用水量的数据的整合分析,依据相关水利建设条例,对此实例中居民用水系统设施做出了相关设计,并对相关水压、水源井、配水管网等项目作出了初步计算。  [关键词] 引泉工程;管网设计;供水水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84  [中图分类号] TV213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的优劣,关系到人的一生,自然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小学班主任则在小学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引导角色,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集体的“灵魂”。新一轮课
【摘要】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内容仅限于教材内容,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形式单一,要求规范统一,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英语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布置合理有效地作业就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践尝试改革小学英语作业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生活化、兴趣化。通过改变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作业的习
【摘要】家校共育在德育方面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育人目标。当前,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问题十分突出,德育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笔者近年来通过不断尝试,整合学生校园生活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学校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抓手,通过巧用信息内涵,提升家校共育的美誉度和参与度,善用工作契机,提高家校共育的力度和厚度,活用校园资源,拓展家校共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