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一位教师上《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引起我对数学学习思维引路过程的思考。
教学片断:教学苏教版P44例1
师: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分数乘法应用题依据的数量关系式。
生: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比较量
师:对,首先请同学们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复习题。
学生解题,汇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例1,分析题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出示苏教版P44例1
西林果园有桃树360棵,占果树总棵树的
。西林果园有果树多少棵?
师:这道题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比较量是什么?谁又是比较量对应的分率?
生:把果树的总棵树看作单位“1”的量,比较量是桃树的棵数,
是比较量对应的分率。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谁能找出这道题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果树的总棵数×
=桃树的棵数
师:果树的总棵数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生:未知的)对了,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引导学生解设,列方程解答。
师:如果用算术方法解答,你会吗?(生:会)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数量关系,这道题已知什么量和什么?要求什么?
生:已知比较量和比较量对应的分率,要求单位“1”的量
师:(板书: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比较量)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单位“1”的量该怎么求?
生:比较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独立用除法来解答这道应用题。
和这位老师课后交流的时候,他感慨地说,这班孩子,平时倒挺活跃的,听课老师来了,有些紧张,不敢回答主动问题了。在给这位老师定教学评定等级的时候,按理说,对这样一堂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到位,教学层次清晰,引导学生思考有序,学生配合融洽的课,给个A级是适合的。(共A
教学片断:教学苏教版P44例1
师: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分数乘法应用题依据的数量关系式。
生: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比较量
师:对,首先请同学们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复习题。
学生解题,汇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例1,分析题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出示苏教版P44例1
西林果园有桃树360棵,占果树总棵树的

师:这道题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比较量是什么?谁又是比较量对应的分率?
生:把果树的总棵树看作单位“1”的量,比较量是桃树的棵数,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谁能找出这道题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果树的总棵数×

师:果树的总棵数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生:未知的)对了,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引导学生解设,列方程解答。
师:如果用算术方法解答,你会吗?(生:会)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数量关系,这道题已知什么量和什么?要求什么?
生:已知比较量和比较量对应的分率,要求单位“1”的量
师:(板书: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比较量)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单位“1”的量该怎么求?
生:比较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独立用除法来解答这道应用题。
和这位老师课后交流的时候,他感慨地说,这班孩子,平时倒挺活跃的,听课老师来了,有些紧张,不敢回答主动问题了。在给这位老师定教学评定等级的时候,按理说,对这样一堂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到位,教学层次清晰,引导学生思考有序,学生配合融洽的课,给个A级是适合的。(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