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对教育事业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名词,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帮着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从而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活跃,对小学生视野的拓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生认识和了解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价值,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以及信心,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综合实践;教学
一、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进行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是最为基础的途径,通过对课堂的有效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一定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积极地培养学生在自学能力、自制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
综合实践课程与小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课程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前,大部分小学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安排有一定的不足,每周只安排一节综合实践课程,并且一周仅有一次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有可能被其他科目的课程所代替,从而没有达到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其次是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重视度不高,这节课可能会被教师所忽略,学生经常加入不到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从而对综合实践课的了解不深,失去了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三、 小学综合实践課程的特点
(一)内容趣味性强
对小学综合实践课来说,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小学综合实践课首先应具备的特点。小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比较基础的,因此要在综合实践课中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不仅可以摆脱原有教学内容的束缚,同时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团队合作性强
团队指的是有共同爱好的人们走到了一起,并且为完成共同的活动目标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团队的合作精神要求是非常高的,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活动。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而这些的前提是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安排,根据活动的主题、学生的兴趣等制定不同的安排以及分组。
(三)形式自由度高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形式相对来说是非常自由的,这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每一个人对于活动探索所使用的手段可以不同,可以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通过与人进行探讨、通过实地的走访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形式多样的探究方法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意味着其在活动形式上是非常自由的。
(四)环境开放性强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环境的开放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没有考试、没有压力。小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践的学习,从而可以使得小学生全身心地加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小学生在加入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不用考虑“应该怎么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考试的时候会考什么内容”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学生的压力。
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与内容相匹配,提高课堂效率
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开展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最具有一定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可以对开展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以及帮助来进行一定的操作活动,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特点进行一些主题活动,例如“今日事今日毕”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有计划地写下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并且对这些事情进行一定的安排,之后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的内容。在整个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不要过多地进行干扰,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而可以使小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在时间方面的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丰富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形式
1. 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
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健全,因此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时,教师应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非常细致的安排。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进行安排。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并且在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小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来制作出其所需要的材料,之后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使综合实践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紧密的联系。
核心素养是每一门学科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前,应该主动地和每一位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性格,之后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小学生来说,其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并且出于对外界事物有很大好奇心的阶段,对故事性的内容有更大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故事化,通过带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度来对小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行培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包饺子”综合实践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饺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度以后来引导小学生自己操作。在进行“包饺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看似非常小的细节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2. 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传授
随着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行业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及创新。新课程改革让学校以及教师意识到应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不可延续之前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应该逐渐地向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进行改变,从而逐渐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来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对问题讲授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方面,向小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小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的主体是小学生,应该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中所存在的共性,之后通过对其中的共性进行整理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小学生对同样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使小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会进行交流,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积极地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主动发现并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对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吸收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及时地拓宽自己的见识,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 核心素养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实施方案
(一)关注现实,确定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比较耗时耗力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此,每一次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都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时,应该保证实践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现实问题进行结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发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设置过程中,应该保证每一次的综合实践课程都可以使学生进行一次成长。
例如,我国当前所实施的垃圾分类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让生活中的垃圾变得越来越多,而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并且也不懂得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所带来的长远的意义更是不能理解。在学校中,部分小学生会随手丢垃圾,严重地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进行一次“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主题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日常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校园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监督的行列中,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含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识,从而改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坚持生本理念,组织小组进行探究
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进行听讲,从而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会比较枯燥无味,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对提高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也不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坚持生本的理念,突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实践行为,进行小组探究活动的组织,让学生亲身去发现并体验,从而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一定的优化。
例如在进行以“杜绝浪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以小组的形式对本校老师以及学生的浪费行为进行监督,小学生以能源监督大使的身份加入实践活动中。同时,各个小组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浪费的物品进行记录,根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实践活动,最后将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从而高效地完成本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任务。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引导小组成员的学生对本次活动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享,最终将本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总结能力。通过“杜绝浪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完善实践展示,升华实践内涵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对认知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有一些新的体验和理解。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并且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所以在对一些道理的体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的。这时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防止小学生有一些错误的想法,从而达不到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目的。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对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心得进行分享,使小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进行“杜绝浪费”的实践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其调查的结果进行分享。例如有的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對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调查,有的小组通过真人采访的方式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调查,不同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让不同的小组进行结果的分享,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小组的调查方法并了解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使小学生可以积极发现其他小组的优势,积极地对自己小组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小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大部分学生通过“杜绝浪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对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六、 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也是最好的途径。作为小学管理者以及小学教师应该提高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视度,通过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娟.如何利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写算,2020(16):86.
[2]吕杨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20(4):65-66.
[3]陈湘婷.略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7):32-33.
[4]张佛换.探究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41):61-62.
[5]周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8):63-64.
作者简介:
徐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综合实践;教学
一、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进行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是最为基础的途径,通过对课堂的有效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一定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积极地培养学生在自学能力、自制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
综合实践课程与小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课程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前,大部分小学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安排有一定的不足,每周只安排一节综合实践课程,并且一周仅有一次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有可能被其他科目的课程所代替,从而没有达到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其次是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重视度不高,这节课可能会被教师所忽略,学生经常加入不到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从而对综合实践课的了解不深,失去了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三、 小学综合实践課程的特点
(一)内容趣味性强
对小学综合实践课来说,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小学综合实践课首先应具备的特点。小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比较基础的,因此要在综合实践课中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不仅可以摆脱原有教学内容的束缚,同时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团队合作性强
团队指的是有共同爱好的人们走到了一起,并且为完成共同的活动目标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团队的合作精神要求是非常高的,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活动。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而这些的前提是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安排,根据活动的主题、学生的兴趣等制定不同的安排以及分组。
(三)形式自由度高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形式相对来说是非常自由的,这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每一个人对于活动探索所使用的手段可以不同,可以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通过与人进行探讨、通过实地的走访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形式多样的探究方法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意味着其在活动形式上是非常自由的。
(四)环境开放性强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环境的开放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没有考试、没有压力。小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践的学习,从而可以使得小学生全身心地加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小学生在加入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不用考虑“应该怎么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考试的时候会考什么内容”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学生的压力。
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与内容相匹配,提高课堂效率
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开展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最具有一定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可以对开展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以及帮助来进行一定的操作活动,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特点进行一些主题活动,例如“今日事今日毕”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有计划地写下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并且对这些事情进行一定的安排,之后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的内容。在整个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不要过多地进行干扰,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而可以使小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在时间方面的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丰富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形式
1. 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
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健全,因此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时,教师应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非常细致的安排。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进行安排。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并且在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小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来制作出其所需要的材料,之后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使综合实践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紧密的联系。
核心素养是每一门学科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前,应该主动地和每一位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性格,之后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小学生来说,其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并且出于对外界事物有很大好奇心的阶段,对故事性的内容有更大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故事化,通过带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度来对小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行培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包饺子”综合实践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饺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度以后来引导小学生自己操作。在进行“包饺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看似非常小的细节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2. 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传授
随着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行业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及创新。新课程改革让学校以及教师意识到应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不可延续之前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应该逐渐地向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进行改变,从而逐渐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来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对问题讲授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方面,向小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小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的主体是小学生,应该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中所存在的共性,之后通过对其中的共性进行整理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小学生对同样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使小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会进行交流,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积极地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主动发现并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对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吸收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及时地拓宽自己的见识,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 核心素养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实施方案
(一)关注现实,确定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比较耗时耗力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此,每一次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都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时,应该保证实践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现实问题进行结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发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设置过程中,应该保证每一次的综合实践课程都可以使学生进行一次成长。
例如,我国当前所实施的垃圾分类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让生活中的垃圾变得越来越多,而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并且也不懂得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所带来的长远的意义更是不能理解。在学校中,部分小学生会随手丢垃圾,严重地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进行一次“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主题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日常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校园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监督的行列中,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含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识,从而改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坚持生本理念,组织小组进行探究
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进行听讲,从而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会比较枯燥无味,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对提高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也不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坚持生本的理念,突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实践行为,进行小组探究活动的组织,让学生亲身去发现并体验,从而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一定的优化。
例如在进行以“杜绝浪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以小组的形式对本校老师以及学生的浪费行为进行监督,小学生以能源监督大使的身份加入实践活动中。同时,各个小组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浪费的物品进行记录,根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实践活动,最后将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从而高效地完成本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任务。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引导小组成员的学生对本次活动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享,最终将本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总结能力。通过“杜绝浪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完善实践展示,升华实践内涵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对认知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有一些新的体验和理解。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并且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所以在对一些道理的体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的。这时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防止小学生有一些错误的想法,从而达不到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目的。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对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心得进行分享,使小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进行“杜绝浪费”的实践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其调查的结果进行分享。例如有的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對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调查,有的小组通过真人采访的方式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调查,不同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让不同的小组进行结果的分享,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小组的调查方法并了解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使小学生可以积极发现其他小组的优势,积极地对自己小组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小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大部分学生通过“杜绝浪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对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六、 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也是最好的途径。作为小学管理者以及小学教师应该提高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视度,通过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娟.如何利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写算,2020(16):86.
[2]吕杨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20(4):65-66.
[3]陈湘婷.略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7):32-33.
[4]张佛换.探究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41):61-62.
[5]周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8):63-64.
作者简介:
徐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