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300分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没准备好,输了。于是我就以免除作业为诱惑,以鼓舞他们的士气。没想到比来比去,还是只得了个第二名。原先500字的作文《拔河》是免不掉了,便改成写一个片段,要求不少于300字,排队下去、排队上来的废话全不能写,直接写拔河的过程。
   有好多孩子的作文依旧是“裹脚布”,但我还是很认真地把所有孩子描写拔河时的精彩语句都画了起来,并且圈出了精彩的词语,对于其他没有围绕中心来写的废话,尽管有的孩子写得文采飞扬,我也不予理睬。
   改到一篇描写相当生动的作文,每一句都紧紧围绕拔河的激烈展开,形象、细致,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读之,仿佛身临其境,于是大笔一挥——300分!
   选了其他较好的两篇,也是圈点多多的作文,分别打了150分、200分。差点还有失手想打250分的,后来仔细一想,二百五,似乎不太妥当,哈哈。
   作文讲评的时候,我说:“下面来看这次作文中150分的作文!”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惊叹。
   我把这篇作文投影出来,引导孩子像品读课文重点词句一样来仔细体会。读完后,孩子们都在互相看,谁的手里没有作文本。我趁机点了这个孩子的名字,让他把作文本拿回去,他高兴得像过节似的。
   “接下来是200分的作文!”我有些夸张地强调了一下分数。全班的目光立刻聚焦到投影仪上,这个孩子作文中画出的语句比前一位孩子的更多些,所选的角度也不一样,前者以动作表现为主,她却选择了以心理描写为主。以同样的方式读完作文后,孩子的胃口被彻底吊起来了,看着我手中剩下的最后一篇文章,纷纷在猜测,到底是几分。
   “这篇文章……”我还没说完,就有人插嘴:“肯定两百五十分。”
   我心里暗笑。“错!”我答道,“这篇作文写得太好了,我把她全部的句子都画了起来,给了她三百分!”
   全班用了有始以来最高的音量来读这篇文章。读完后,我什么都没讲,布置了修改任务。
   “修改后可以再加分,只要你写得足够好,三百四百分都是有可能的。”我这样鼓励。
   孩子们马上埋头苦干起来,写着写着,有孩子抬起头来问我:“老师,可不可以重写?”
   “可以。”正中我的下怀。
   “我要重写。”“我也要重写。”没想到,好大一部分孩子都选择了重写。
   “写好了就可以拿来面批。”我转了一圈,回到讲台上等着我的“鱼儿”自动咬上钩来。
   终于有一个学生写好了。我一看,这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是个本来语言功底就不错的孩子,就是用错了笔力,路子一通后,细致的描写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200分!”我故意大喊一声。
   “原来几分啊?”好多孩子都在追问。他的分数,原来只有95分。我从90分开始打,95分是很一般的水平。
   这下许多人开始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了。改来改去,细致得不肯罢休。下课铃声响了,有的孩子还在修改。
   “老师,让我们再改一下吧,中午的时候交好了。”有人主动提出。
   “好吧,中午一定要交上来哦。”我故作为难的样子。
   教室里竟然一片欢呼。
   作文在中午按时交了上来,我却没机会坐下来批改。一拖,拖了好几天。某天上完课后,一个孩子突然叫住我,问:“老师,我的作文有没有进步啊?”我愣了好一会,向他道歉:“对不起,老师这两天太忙了,回去马上改起来。”
   上周终于把所有修改过的作文都批阅了,除了两个孩子的作文仍然马虎,其他的孩子进步都相当神速。于是100分,200分,300分的作文诞生了。
   给孩子惊喜,孩子能给你更大的惊喜!
  (浙江省义乌市教研室 322000)
其他文献
近期拜读《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年第10期《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一文,颇有感触。文章编在“美学老师说语文”栏目中,这个栏目从2012年第4期开始设置,是个“不定期专栏”。任为新老师引领我们从“美学”的视角,开展文本细读和钻研教材,确实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使我们受益匪浅。  但是,笔者想就《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一文中的几个问题,做点商榷,求教于方家。  1.……当然,最后他也牺牲
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经常听到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们抱怨学生的字写得不好,感慨年级越高,书写水平越低。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书写质量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崔峦老师说:“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加强段的教学,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学时,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教学。  一、低年级“言之有序”的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说话、写话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言之有序”应成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各种不同段落结构中,“承接段式”是最适合用来教学“言之有序”的。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称象》的第4自然段,就是一个典型的承接段落,以它为例来说说这
管建刚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其基本架构是:第一,故事,两个两个——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讲故事”“写板书”发生在课堂上,“放风筝”“追风筝”发生在课余,这样的精心安排,就是作者的“构思”;第二,故事,一长一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故事”的长短,是有讲究的,要“构思”好了才能写;第三,故事,内在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四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第四,故事,间接联系——目的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归纳起来不外乎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在教学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
当下新课改所面临的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是课文长、课时少,怎样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走进文本,更好地领略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教学中需要长文短教。长文短教需要一种大胆取舍、善于取舍的智慧。一篇课文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与方法,训练一种能力,体验一种情感,领悟一种人生智慧,就是成功。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策略化需要取舍的智慧,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取舍的智慧,大量的阅读需要取舍的智慧。
“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
缘起    今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同桌谢炳就冲我喊道:“周正勇,昨晚在咱们班的QQ群里怎么没看到你啊?‘潜水’去了吧?”我回答说:“是呀,昨晚,我在教我那菜鸟表姐玩QQ游戏呢!”  每每批改学生的日记,类似新鲜的词语能搜罗一大堆。这就是平时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网络语言。诸如以“酷”表示有个性,以“美眉“(MM)来称呼女子,以“恐龙”来表示憎恨,学生早已经用得得心应手,至于“顶”“灌水”“PK”等词汇更
【设计理念】  1. 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它与生活紧密相关,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在运用中积累,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 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教师要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文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麒麟舞的课程化实证研究入手,从教育功能、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和课程要素三方面探索岭南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建议以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化导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建立课内外联动机制,创建麒麟舞校园文化,深度挖掘课程核心素养。  关键词:岭南;传统体育项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