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促使学生建立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但是这种历史教学忽视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忽略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已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核心,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思维;培养
  当前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这是历史这门学科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辩证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某些问题已经能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如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会在认真思考某一历史事件后,向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澶渊之盟损害了国家的基本利益,但是我们为什么说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呢?既然挖掘隋朝大运河的初衷是隋炀帝为了方便自己游山玩水,而且在挖掘过程中劳民伤财,我们又为什么说大运河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呢?为什么既然元朝统一国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却又对文天祥的不屈斗争给予高度评价呢?
  另外,中学阶段的学生求异性思维也开始形成,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一阶段,创新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问题,认同教师的观点,但同时对教师的观点不是保持完全认同的态度,他们往往会依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提出一些具有独到性的观点,如通过朝代的变迁、更迭,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殷商灭亡、秦统一六国、唐太宗时期形成贞观之治以及后来康乾盛世的形成等历史事件中总结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还提出,既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是却为什么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放弃社会主义制度,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呢?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充分显示出当前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教材中罗列的知识内容。
  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力争突出历史事件中的研究价值,并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学习历史的动机,这样才能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习《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汉朝初期,匈奴每年都会挥兵南下,中原人民生活状况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汉朝为什么对此事一再容忍呢?西汉政府何时开始反击匈奴?为什么西汉政府对待匈奴的态度由从前的容忍转为现在的反击呢?教师通过对学生由浅入深,层层设计问题,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对汉朝和匈奴的对外关系的认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创设议论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问题展开积极讨论,通过互相交流,提高认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当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讨论学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三国中的人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曹操和诸葛亮,你们更崇拜谁一些呢?无论崇拜哪个人,都要说出一定的理由来支持你的观点。下面同学就与自己同样观点的其他同学自由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不能超过六个人。自由讨论之后,把小组内的观点集中起来汇报。几分钟之后,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自己崇拜某一人物的原因。在教师创设的讨论情境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思维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创设动态历史情境
  教师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清晰、准确的认识,从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历史问题。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的视频片段,再现几十年前的辉煌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想象是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会形成独特的充满创造性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想象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产生新颖观点的源泉。当学习“皖南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新四军这个称呼,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旧的四军?”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中有关四军的信息。学生讨论后得知,北伐军第四军曾经以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最为应用善战,因而第四军也被人们称赞为“铁军”。另外,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之后,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第四军。由此可见,正是这些看似奇特的想法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某一问题,以便寻求更多解决办法的思维。如当学习辛亥革命时,有的学生提出假设:如果袁世凯窃取到总统的职位,那么革命历史进程将会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呢?通过一系列类似的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会更加流畅、开阔。这种开阔学生思维的训练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手段,使每一个教学问题都具有探索性、启发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娅.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法培养历史思维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张伟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高港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深圳市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设想、规划与三年实施方案。同时简要介绍了盐田区图书馆新馆的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及要实现的目标。 This article narrates the
愉快教学注重知和情的统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及求知的愉悦。英语作为一门高考必备科目,其对于升学的影响尤为重要。中国人学习英语,本就是一个相
【摘 要】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存在的某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问题;改进措施;探讨  前言  由于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长,许多教师接受的是较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现代教育的革新,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高效堂”、“魅力课堂”模式在江海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并出累累硕果。这种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让
【摘 要】一堂历史课如何出彩,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青年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课前认真研读大纲,充分备课当然是必须的,但是真正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中,什么时候提问、以什么形式提问、如何在让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还能通过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才能更显现出授课者的智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提问;
主要研究了股票价格过程由几何Lévy过程驱动的亚式期权的定价问题,利用鞅方法,选择股票作为计价单位及相应的等价鞅测度给出了几何平均亚式期权简单的定价公式.rn
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该对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不能盲目的实行“应试教育”,应将教学资源发展拓宽到本土文化中去。将本土的音乐文化引入到中学课堂,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文化
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教师探索的永恒话题。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中学历史教学在课改条件下是大嬗变,如何引导学生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灵动的主线。学生在“问题”中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喜欢历史课,让学生融会贯通、博古通今,在历史教学中受益匪浅。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觉得学生在“问题”中教学互动,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于是笔
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