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同样离不开老师对其作文兴趣的培养。初中课文《散步》的作者、著名作家莫怀戚老师在谈写作素养时也特别强调了兴趣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他说“写作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大的动力”。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
  一、听、读结合积累素材
  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朗读磁带;可以是教师泛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怎么听、读?可以是专题的欣赏课;可以是语文早自习;可以是班团活动的文艺表演;可以是聊天室里的朗诵屋。总之,听、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文章还有那么美,让学生产生“向文性”。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初始阶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基础性的训练。
  二、说、写结合激发兴趣
  说,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可贵的手段。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谁不乐而为之?说什么?说学习,说生活,说父母,说天下事……怎么说?口语交际课,语文课前的口头作文时间,班团活动,演讲辩论会……不过,从“说”开始,教师一定要及时对“说”的质量加上“说”评。原则是多表扬少批评,缺点不指多了,一次就一个就行。还要注意这是作文活动中的“说”,可以要求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字写的自己认识就行,不是正规的作业。呵呵!这其实也是小作文,可爱的学生又被我们忽悠了。
  三、评、写结合,交流激趣
  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提高手段。语文老师每学期可只书面精评每个学生一两篇文章,其他的咋办?学生互相评,老师评作文的方法可供参考。每周一节语文自习课就是作文评改课,评改时先是小组内互评,要求有评语,日期,签名。然后是友好小组交流。选出好文章推荐到校广播站乃至公开刊物发表。作文的发表是整个激趣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发表自己的习作,公开发行的报刊最好,但那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学校的社刊和广播站发得也不多。其实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习作的最主要形式还是“读”。青少年学生的“三自”意识都很强烈,写了“好东西”没人知道,没人欣赏,哪还有什么兴趣哦。所以可以把每周两节作文课化整为零,一般不要集中上。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的十分钟,定为奇文共赏时间,让每个学生轮流上来发表(读)自己认同的自己的美文。语文老师或特约评论员(写作尖子)当场点评。这样学生的习作及时得到了传播与评价,情绪自是不错。大家都这样,一部分怕写之人被逼得不得不写,而且要尽量写好才有面子。逼着逼着,作文就成了习惯。还可以把纸质作文转变为电子作文,在网上发表,详见第五法。
  四、整、散结合,短章易于长篇
  学生作文最怕的就是要求他写多少字什么的,更担心的是书写要求很正式。于是自由自在的率性状态不在了,灵感思维的前提没有了,作文成了应付。其实,写,是扎实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可靠的手段。不写不行!可要求学生两周一文,每课一练。每文有规定的靓点,比如必须用到象征对比的手法,必须有古诗词的引用等。每练有规定的要点。比如要用多种感官写景,做到情景交融等,要用言、行、思、貌、事等来刻画人物等。而且,除考前训练外,一般不留课内写作时间,因为主要写的是“小把戏”,不用很长的时间,咬咬牙少玩会就成了,所以学生都还乐意完成。真有了兴趣,时间是可以找的。事实上,作文训练的重心不在作文课上。功夫在诗外嘛。
  五、虚、实结合,E文初承新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家中上网阅读、学习成为可能。为此,笔者还特别为学生们建了一个群,让他们中有条件的开展电子作文与电子评改。实践证明,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具体如下:
  1、利用笔者QQ的“太阳”为学生们建了一个普通群作为交流的平台
  2、任命语文科代表为这个群的管理员,负责所有成员的管理
  3、共同制定群活动规则:(1)本群的宗旨是:作文交流。(2)全班同学自动成为群的成员,在群的留言薄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学号,邮箱,电话,生日等。(3)所有成员每人每月必须提交一篇以上作品到群空间发表,每发表一篇作品奖群积分5分。要求必须原创,从自己每周的习作中选取。如当月未发表一篇,扣群积分5分,群内公告批评,并在作文课上作检讨。寒暑假不例外。(4)所有成员每周至少在群空间发表对他人作品评论三则,每发表一则评论奖群积分1分。如未达到三则,群内公告批评,少一则扣群积分1分。(5)群内每月评出最佳作品3-10篇首,每篇奖该群友群积分10分,并由群创建者推荐发表。(6)群内每月评出最佳评论10-20则,每则奖该评论人群积分5分。(7)群创建者----语文老师,每月必须为群友们每人点评文章一次以上,否则,群内公告批评。(8)群内每半年取群积分前三甲成员为“群之星”,不再奖群积分,奖纪念品一件。(9)群内每月举办一次文学讲座,由创建者与群友们共同确定内容与组织形式,主讲者由语文老师或优秀群友担任。
  4、开展群活动。
  总之,以上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变枯燥的理论交代为实在的互动过程。使作文训练生活化、活动化、经常化,能较好的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其他文献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艺术性课堂的保证    1、教学方式。通过
期刊
高中英语词汇量大,阅读材料篇幅长,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多,由于很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又得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起初是勉强跟上,慢慢的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最后到放弃学英语。所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使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英语感兴趣呢?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
期刊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由于高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刊
常听语文老师这样讲:“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教,花费时间和气力多,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调查,发现:尽管每次习作前老师都要做大量的辅导,但大多数学生写前根本不列提纲,把一次性写成的草稿原模原样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根本不做修改;有些甚至连草稿都不写,直接在作文本上完成。写完后,大多数学生不愿再细看细改就交了。至于作文能不能“过关”,等老师批改后看一下自己作文本上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因如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设计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他们少有创作热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
期刊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后,对化学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从知识结构出发,复习主要是为了诊断和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从知识获得的生理机制出发,复习过程是大脑对神经细胞再次进行刺激、强化理解、完善记忆的过程,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来看,通过复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水平。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一名高三的化学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 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便难以养成丰富的语感
期刊
初中历史新教材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其内容方式多样化便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语言表达以平等对话和启发式为主。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这为创新教学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只要你去思考、探索,就会发现许许多多闪光点,把它们发掘出来都有可作为创新素材加以发挥。  新教材的创新教学途径有很多。如:组织辩论、讨论、表演、展示、制作、撰写历史小论文、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