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使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具有非常强的使用功能。外墙的渗漏对建筑的影响非常大,应该对引发房屋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加以研究,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处理,提高房屋建筑的外墙施工质量,防止渗漏的出现。
关键词:建筑施工 外墙渗漏 原因分析
1、外墙产生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墙体自身问题造成裂缝出现
在建筑施工中,因为施工技术不达标和具体操作过程的不标准,使得外墙在使用中出现很多裂缝,造成外墙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混凝土的实际密度和所要求的浇筑密度标准不一致。第二,在进行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时候,墙和板的施工一起进行,外墙所浇筑的混凝土没有充分的沉实时间,也容易使得外墙出现沉实裂缝。第三,对于外墙的后期养护管理的缺失,在后期养护阶段,没有对外墙进行浇水,尤其是在温度特别高的夏天,受到房屋建筑工程非常大的内外差,使得裂缝容易出现[1]。
1.2外墙抹灰层施工不当造成裂缝出现
在进行外墙抹灰施工的时候,对于垂直方面的准确度控制不好,造成局部外墙在抹灰环节,出现太厚的现象,裂缝也容易在这些抹灰层太厚的地方出现。
1.3填充墙的砌体砖施工不当造成裂缝出现
因为在填充墙的砌体砖施工的时候,它的裂缝内的砂浆和易性很差,使得它的密度非常低,容易造成外墙出现裂缝问题。因为在填充墙砌体砖的施工过程中,没有把砖按照施工方法进行浸湿,造成砖和砂浆之间没有很好的粘结性,在外墙砌体梁下面出现裂缝导致渗漏,主要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具体的规定,没有对施工总的框架在梁底的位置,进行砌筑最后一层砌块曹锁,使得砖块在竖缝,包括水平灰缝等地方不够饱满,另外,梁底自身也存在着因为砌体的整体沉降,而产生的裂缝等状况,成为渗漏的重灾之地[2]。
1.4外墙施工中的空洞处理不科学造成裂缝出现
脚手架、穿拉杆是进行外墙施工所需要的工具,这会造成墙体有空洞,若在后期施工中没有把空洞彻底密封,也容易造成渗漏问题出现。
2、外墙防水施工
2.1外墙防水的设计
当前,我国建筑业防水设计规范还不是很完善,在建筑图纸的设计中,防水设计没有相关构造详图,也没有相应的施工指导,这对建筑施工人员来说非常不利,外墙渗漏是典型的质量通病,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从防水设计环节入手,尽快完善有关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现场施工,在设计中进行调查,明确当地的天气、防水材料性能等各方面因素,确保方案的科学性[3]。
2.2防水材料的选择
实践中应该尽可能使用接近国际标准的防水材料,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从而完成建筑外墙抗渗漏的切实保护措施。外墙饰面涂料应该尽可能使用抗水能力强的高分子材料,提高抗渗漏能力。饰面层饰面砖施工的时候要做好勾缝处理,使用1:1聚合物的水泥砂浆以形成有机复合网络结构,防止砂浆间隙,做好彻底防渗漏。面砖施工的时候应该精心挑选,墙面基层处理平整干净,施工前面砖在水中浸泡两小时左右,在中层灰达到恰当的强度再开始贴面砖,保证粘贴牢固,防止空鼓现象,保温板施工的时候堵严穿墙孔洞,保温板之间缝隙小于2mm,使用聚苯乙烯薄片填充保温板和装饰件缝隙并进行密封处理,做好加强网的铺设工作。
3、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施工之前,结合外墙挂线和外墙砖模数,对边线数量进行确定,当施工进行完以后,进行敲打以及补厚工作,对预留洞大小进行合理控制,对所有的拉筋长度进行检测,这种情况下挑选比较完整、棱角明显的混凝土砌块。当墙体的长度和砖的模数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使用专用工具把多余的部分切掉,同时对混凝土进行使用,对其加以修补。做好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在施工前做好准备,从而为更好地施工做好铺垫。
3.2施工细节
对外墙砌体进行施工的时候,若使用以前的水泥砂浆,它的保水性不好,脆性以及干缩性都不好,这种情况下很难满足外墙砌体的标准需要。总体施工的时候,会由于泌水离析现象,造成很多问题,从而造成外墙开裂,出现空鼓现象,这种条件下会为渗水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一定要使用合格的水泥砂浆,它有著非常好的保水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速度,促使施工强度被降低,对于专用水泥砂浆来说,它和一般的水泥砂浆之间的比例见表一。
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砂浆配合比进行控制,其中的水平缝需要铺满砂浆。为了保证外侧砂浆密实度,需要适当补刮砂浆,并对它进行勾填。另外,施工灰缝砂浆的饱和度需要保持在80%以上,其中灰缝的厚度和外形规格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为了保存顶砌空间,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排砖。当砌块完成后,应该对它进行合理养护。
3.3外墙施工准备
对建筑外墙进行装饰的时候,应该把灰尘等污染物加以扫除,从而避免在抹面的时候吸收了水分,造成墙面开裂或鼓起,从而使得外墙渗透。对外墙进行装饰之前,应该对其喷洒适当的水分,促使其含水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对它进行装饰施工的时候,在不同的装饰面上都要留出一定的空隙,预留相应的饱满程度。另外,对涂料工具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保证所选工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同时确保它和建筑面相配合。
3.4门窗的设计
加强门窗洞口的设计,若门窗洞口结构有着一些偏差,上下和水平偏差需要在10%之内,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对结构进行湿度调整,上下面需要过线。另外,它的左右水平应该足够通透,洞口尺寸的设计应该符合规范需要,只有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设计,才可以为填缝材料预留一定的空间尺寸。在相应的窗框接头的地方,应该进行填灰层的合理固定,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卓有成效地避免出现松动或起壳的状况。 3.5外墙基层处理
为了提高外墙的稳定性,在施工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外墙的处理,使外墙的坚固性、稳定性以及承受力得到提高,在这种状况下,防止挖墙渗透状况的出现。针对建筑外墙来说,对其基础层加以处理,首先对其进行合理施工,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把外墙的屑渣加以处理,这時使用胶水对它进行涂刷。这个时候进行检查,检查墙面是不是符合标准。另外,对装饰面砖进行粘贴,相应的装饰面墙上,以工程图作为依据,规范合理地对砖面加以粘贴。对于粘贴完成的部分,加以严格审查,确保砖身完全贴合在墙面上。为了使面砖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墙面上,当这个工艺进行完以后,要对它进行科学保养。
3.6框架结构墙体的细节处理
第一,在施工开始前,应该对砌块的质量进行控制,按照具体的验收标准,选择的砌体应该大于5MPa的抗压强度,小于0.5mm/m的干燥收缩值、在对砼砌块进行加工的时候,控制其含水率在15%以内。
第二,利用揉压法进行砌筑,保证竖向头缝和水平灰缝处的砂浆有非常高的密实程度,在进行施工之前,对砖进行浸湿。
第三,在进行砌筑的时候,把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的加气砼砌块分开砌筑。
第四,在对框架结构的墙体进行施工前,应该控制其每天的砌筑高度,以1.5m以内为最好,当框架结构墙体砌筑到距梁底200mm的时候,做好静待7天,保证砌体的变形环节稳定,再进行同材质实心辅助小型砌块的施工,以60~75度为最佳对紧牢处理。依据具体要求对顶转进行施工。
第五,柱边和梁底等交接的地方,应先削除泥疙瘩,使用1:1干硬的水泥砂抹灰,5mm厚,保证浆的填嵌密实,防止由于交接处出现裂缝现象而造成外墙渗漏。
3.7外墙装饰面的防渗漏技术施工
第一,在对外墙进行施工前,应该先对基层进行清洁,彻底去掉影响粘结度的浮沉和污物等,并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提高它的含水率。条件好的,可以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墙面拉毛处理,提高结构层以及抹灰层之间的粘结度,注意抹灰层后期的养护管理。
第二,在进行外墙装饰面的贴砖之前,彻底清洗面砖,对其充分浸湿后晾干备用。检查镶贴所用的底灰,彻底消除空鼓裂缝现象,出现比较严重的空鼓裂缝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再进行镶贴面砖施工。
4、严格检测
为了使防渗施工效果以及质量得到保证,应该进行一些检测。在检测的时候,对建筑外墙进行连续5小时的检测,这时对外墙表面以及建筑物门窗的边缘进行仔细检查,若发生渗漏,施工人员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整改,监理单位也应该在修补以后做出检查,若在5小时淋水试验后内墙表面和建筑物门窗的边缘没有出现渗透现象,就表明防渗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彭颜军.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1:23-24.
[2]董大猛.浅谈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49.
(作者单位:河南新恒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施工 外墙渗漏 原因分析
1、外墙产生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墙体自身问题造成裂缝出现
在建筑施工中,因为施工技术不达标和具体操作过程的不标准,使得外墙在使用中出现很多裂缝,造成外墙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混凝土的实际密度和所要求的浇筑密度标准不一致。第二,在进行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时候,墙和板的施工一起进行,外墙所浇筑的混凝土没有充分的沉实时间,也容易使得外墙出现沉实裂缝。第三,对于外墙的后期养护管理的缺失,在后期养护阶段,没有对外墙进行浇水,尤其是在温度特别高的夏天,受到房屋建筑工程非常大的内外差,使得裂缝容易出现[1]。
1.2外墙抹灰层施工不当造成裂缝出现
在进行外墙抹灰施工的时候,对于垂直方面的准确度控制不好,造成局部外墙在抹灰环节,出现太厚的现象,裂缝也容易在这些抹灰层太厚的地方出现。
1.3填充墙的砌体砖施工不当造成裂缝出现
因为在填充墙的砌体砖施工的时候,它的裂缝内的砂浆和易性很差,使得它的密度非常低,容易造成外墙出现裂缝问题。因为在填充墙砌体砖的施工过程中,没有把砖按照施工方法进行浸湿,造成砖和砂浆之间没有很好的粘结性,在外墙砌体梁下面出现裂缝导致渗漏,主要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具体的规定,没有对施工总的框架在梁底的位置,进行砌筑最后一层砌块曹锁,使得砖块在竖缝,包括水平灰缝等地方不够饱满,另外,梁底自身也存在着因为砌体的整体沉降,而产生的裂缝等状况,成为渗漏的重灾之地[2]。
1.4外墙施工中的空洞处理不科学造成裂缝出现
脚手架、穿拉杆是进行外墙施工所需要的工具,这会造成墙体有空洞,若在后期施工中没有把空洞彻底密封,也容易造成渗漏问题出现。
2、外墙防水施工
2.1外墙防水的设计
当前,我国建筑业防水设计规范还不是很完善,在建筑图纸的设计中,防水设计没有相关构造详图,也没有相应的施工指导,这对建筑施工人员来说非常不利,外墙渗漏是典型的质量通病,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从防水设计环节入手,尽快完善有关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现场施工,在设计中进行调查,明确当地的天气、防水材料性能等各方面因素,确保方案的科学性[3]。
2.2防水材料的选择
实践中应该尽可能使用接近国际标准的防水材料,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从而完成建筑外墙抗渗漏的切实保护措施。外墙饰面涂料应该尽可能使用抗水能力强的高分子材料,提高抗渗漏能力。饰面层饰面砖施工的时候要做好勾缝处理,使用1:1聚合物的水泥砂浆以形成有机复合网络结构,防止砂浆间隙,做好彻底防渗漏。面砖施工的时候应该精心挑选,墙面基层处理平整干净,施工前面砖在水中浸泡两小时左右,在中层灰达到恰当的强度再开始贴面砖,保证粘贴牢固,防止空鼓现象,保温板施工的时候堵严穿墙孔洞,保温板之间缝隙小于2mm,使用聚苯乙烯薄片填充保温板和装饰件缝隙并进行密封处理,做好加强网的铺设工作。
3、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施工之前,结合外墙挂线和外墙砖模数,对边线数量进行确定,当施工进行完以后,进行敲打以及补厚工作,对预留洞大小进行合理控制,对所有的拉筋长度进行检测,这种情况下挑选比较完整、棱角明显的混凝土砌块。当墙体的长度和砖的模数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使用专用工具把多余的部分切掉,同时对混凝土进行使用,对其加以修补。做好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在施工前做好准备,从而为更好地施工做好铺垫。
3.2施工细节
对外墙砌体进行施工的时候,若使用以前的水泥砂浆,它的保水性不好,脆性以及干缩性都不好,这种情况下很难满足外墙砌体的标准需要。总体施工的时候,会由于泌水离析现象,造成很多问题,从而造成外墙开裂,出现空鼓现象,这种条件下会为渗水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一定要使用合格的水泥砂浆,它有著非常好的保水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速度,促使施工强度被降低,对于专用水泥砂浆来说,它和一般的水泥砂浆之间的比例见表一。
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砂浆配合比进行控制,其中的水平缝需要铺满砂浆。为了保证外侧砂浆密实度,需要适当补刮砂浆,并对它进行勾填。另外,施工灰缝砂浆的饱和度需要保持在80%以上,其中灰缝的厚度和外形规格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为了保存顶砌空间,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排砖。当砌块完成后,应该对它进行合理养护。
3.3外墙施工准备
对建筑外墙进行装饰的时候,应该把灰尘等污染物加以扫除,从而避免在抹面的时候吸收了水分,造成墙面开裂或鼓起,从而使得外墙渗透。对外墙进行装饰之前,应该对其喷洒适当的水分,促使其含水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对它进行装饰施工的时候,在不同的装饰面上都要留出一定的空隙,预留相应的饱满程度。另外,对涂料工具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保证所选工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同时确保它和建筑面相配合。
3.4门窗的设计
加强门窗洞口的设计,若门窗洞口结构有着一些偏差,上下和水平偏差需要在10%之内,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对结构进行湿度调整,上下面需要过线。另外,它的左右水平应该足够通透,洞口尺寸的设计应该符合规范需要,只有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设计,才可以为填缝材料预留一定的空间尺寸。在相应的窗框接头的地方,应该进行填灰层的合理固定,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卓有成效地避免出现松动或起壳的状况。 3.5外墙基层处理
为了提高外墙的稳定性,在施工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外墙的处理,使外墙的坚固性、稳定性以及承受力得到提高,在这种状况下,防止挖墙渗透状况的出现。针对建筑外墙来说,对其基础层加以处理,首先对其进行合理施工,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把外墙的屑渣加以处理,这時使用胶水对它进行涂刷。这个时候进行检查,检查墙面是不是符合标准。另外,对装饰面砖进行粘贴,相应的装饰面墙上,以工程图作为依据,规范合理地对砖面加以粘贴。对于粘贴完成的部分,加以严格审查,确保砖身完全贴合在墙面上。为了使面砖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墙面上,当这个工艺进行完以后,要对它进行科学保养。
3.6框架结构墙体的细节处理
第一,在施工开始前,应该对砌块的质量进行控制,按照具体的验收标准,选择的砌体应该大于5MPa的抗压强度,小于0.5mm/m的干燥收缩值、在对砼砌块进行加工的时候,控制其含水率在15%以内。
第二,利用揉压法进行砌筑,保证竖向头缝和水平灰缝处的砂浆有非常高的密实程度,在进行施工之前,对砖进行浸湿。
第三,在进行砌筑的时候,把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的加气砼砌块分开砌筑。
第四,在对框架结构的墙体进行施工前,应该控制其每天的砌筑高度,以1.5m以内为最好,当框架结构墙体砌筑到距梁底200mm的时候,做好静待7天,保证砌体的变形环节稳定,再进行同材质实心辅助小型砌块的施工,以60~75度为最佳对紧牢处理。依据具体要求对顶转进行施工。
第五,柱边和梁底等交接的地方,应先削除泥疙瘩,使用1:1干硬的水泥砂抹灰,5mm厚,保证浆的填嵌密实,防止由于交接处出现裂缝现象而造成外墙渗漏。
3.7外墙装饰面的防渗漏技术施工
第一,在对外墙进行施工前,应该先对基层进行清洁,彻底去掉影响粘结度的浮沉和污物等,并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提高它的含水率。条件好的,可以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墙面拉毛处理,提高结构层以及抹灰层之间的粘结度,注意抹灰层后期的养护管理。
第二,在进行外墙装饰面的贴砖之前,彻底清洗面砖,对其充分浸湿后晾干备用。检查镶贴所用的底灰,彻底消除空鼓裂缝现象,出现比较严重的空鼓裂缝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再进行镶贴面砖施工。
4、严格检测
为了使防渗施工效果以及质量得到保证,应该进行一些检测。在检测的时候,对建筑外墙进行连续5小时的检测,这时对外墙表面以及建筑物门窗的边缘进行仔细检查,若发生渗漏,施工人员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整改,监理单位也应该在修补以后做出检查,若在5小时淋水试验后内墙表面和建筑物门窗的边缘没有出现渗透现象,就表明防渗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彭颜军.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1:23-24.
[2]董大猛.浅谈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49.
(作者单位:河南新恒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