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疏导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地球上的风灾接连不断。源自太平洋西北洋面的台风,给亚洲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威胁;而发生在大西洋暖流带的飓风席卷南、北美洲,给美国、墨西哥等国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给当地居民的心里投下了恐惧的阴影。各国科学家对风灾成因进行了分析,诸如地球受太阳大耀斑活动的影响;大气层环流不可逆转;太平洋、大西洋周期性暖流而致等等。与此同时,科学家抓紧研究扼制台、飓风的办法,但似乎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风灾的成因是复杂的、多维的。应该说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台、飓风的生成与天体运动、大气涡流、太阳辐射、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都是息息相关的。科学界公认,台、飓风多出现于太平洋、大西洋的洋面上,人们在地面上对此只有招架之力,实无还手之功。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台、飓风均生于海洋高温(温暖)水面上,而这很可能就是我们考虑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正是产生台、飓风可疏导的创新灵感之源。
  我们生活在亚温带绿洲上,这里(中国新疆天山北麓)拥有广袤的草原。每逢早春或晚秋时节,草原上经常出现“火灾”,其实不为灾而是景。牧民故意纵火焚烧枯草,为新芽的萌发创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生态环境,兼为草地提供草灰有机肥。但是引火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烈焰犹如毒蛇般四处乱窜,有时甚至包围牧民毡房和草垛,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但聪慧的少数民族牧民,积千百年生存之经验,在一旦发现火势失控,可能危及牧群之际,迅速在顺风的枯草地上点燃一把火,于是火借风之势,风趁火之威,很快烧出一条通道,如此接二连三进行,就有效地斩断了野火的后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采用类似的方法,可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洋面上“放火”,引导台、飓风定向运动,使其最终消失在预定的海域。前苏联科学家在西伯利亚一座小城上空定位巨型反光镜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号称“小太阳”的反光镜,它将日光毫无保留地反射到地面,而且是昼夜进行的,由此形成一道长14千米,宽4千米的温暖光明带,使地表温度上升4℃。因此,该城市夜如黎明,不需要路灯,近郊土地可种植蔬菜,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卫星太空定位的原理,在太平洋、大西洋上空,准确地说是在其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界面定位多颗“小太阳”——巨型反光镜。这些“小太阳”的仰角方向,即倾斜角度由地面卫星测控中心的计算机操控。因为平流层永远是晴空万里,日光资源十分丰富,烈日终年普照。我们把由巨型反光镜反射到洋面的光柱视为“火把”,在洋面指定的位置“燃烧”。如果太平洋、大西洋的洋面上出现台、飓风苗头,而且观其势头,有可能形成气候,并带灾害性因素向大陆蔓延,我们就在地面上指挥“小太阳”把强烈的太阳光投射在台、飓风可能经过的洋面上,并按照人们的意志将其引导至无人海域或荒礁野岛上,尽量消耗其能量。这种做法,与草原牧民放火控火有异工同曲之妙。
  20世纪末,美国科学家曾设计铱星工程,如果我们按照铱星的布局定位“小太阳”,则完全有能力光顾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可以避免许多来自大气层的自然灾害。1998年,作者目睹中国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数百万军民奋勇抗洪救灾的动入场面,事后曾发表过个人的看法:我们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站在地面上与洪水搏斗,似乎有些被动,也太辛苦了。如果我们想办法把可能构成灾害的雨云从天空调遣至干旱少雨地区,岂不是一举多得。那时我们设计出的“南云北遣”工程方案,同样是建立在我的天象可控说基础上的。在技术上仍然是利用卫星太空定位巨型反光镜,首先用强烈的日光柱照射灾害雨云层,在局部云际造成温度差,根据空气的物理性质,冷空气(即雨云)会立刻填补热空气,并逆光而上,若再经过几次不同方向的反射,雨云势如一头黄牛,被光道牵着鼻子走。如此既在高空中化险为夷,又实现淡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当然是再理想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我的天象可控说成立,利用卫星太空定位“小太阳”技术疏导台、飓风和洪涝灾害得以实现,那么,此项技术用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更大。可能避免占用耕地、损坏文物、居民搬迁、生态环境负担、疾病传播、生态用水赤字、巨额投资和劳动力浪费等诸多问题。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的中心——南岩,位于紫霄宫西约2.5公里处,山岭奇峭,林木森翠。危崖上接碧霄云天,下临万仞绝涧,其风景奇幽为武当三十六岩之冠,故有“路入南崖景更幽,,之誉。  在南岩悬崖峭壁上有建于元代延祜元年(1314)石砌仿木结构天乙真庆宫石殿,其梁柱、檐檩、斗拱、门窗均用石材雕琢、拼砌而成。石殿内三清塑像庄严肃穆;五百铁铸灵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太子卧龙床组雕形象生动别致。游人站立殿前
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真理报》报道,像癌症和艾滋病这样的疾病目前仍属不治之症,然而科学家有望在100年内发现治愈这些绝症的良方。现代病人如果能陷入漫长的“睡眠”,等l00年后良药发明时再“复苏”,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  据悉,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长期保存人体细胞的“人体冷冻术”,目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证明,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让“冷冻人体”在100年后复活,也许不久
到过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的人们,想必都会对中共深圳市委门前广场上的那座雕塑留下深刻印象:一头粗犷雄伟的拓荒牛正在奋力腾跃,只见它勾头蹬腿,筋肉暴起、重心向前浑身使力,将身后一个巨大的树根拔出地面……  这座代表改革开放精神的深圳特区标志性雕塑,初名“开荒牛”,又名“孺子牛”,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1925年生,广东南海人)创意设计并完成。  其实,最先构想的并不是牛的造型,这中间还经历了一
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的影响,人们普遍持有“生要完肤,死要厚葬,全尸去见列祖列宗”的观念,而往往把从去世者身上摘取器官视为丧失天良。  在器官移植技术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即从一个人身上取得能够成活的器官移植给另一个人,但这一行为究竟是否符合伦理道德,一直存在着争论。  伦理学家认为器官移植有利于人类健康,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支持这一行为。美国学者肯宁汉在《器官移植的道德》中写道:“
杨怀超  人到古稀之年,蟄居内心深处的东西最易勾起苍凉的怀念。在打倒“四人帮”后,我和家人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结,那就是失去联系的父亲杨怀超到底去了哪里?居委会的人曾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是国民党官员,去了台湾。”母亲也曾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到哪里,哪里的警察都来抓他。那些年他带着我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居住时,常常被当地警察追捕,回到湖南新田老家不久,同样,县政府也派人来抓他,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
沆瀣一气,是一个很常用的贬义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气味相投,暗中勾结。但是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其实沆瀣本身是水汽的意思,特指早晨的露珠。但是一般露水代表的是纯洁,怎么会把它作为贬义词呢,其实这里有个故事。  唐僖宗年间,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来长安参加科考。这次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他在阅卷的时候把崔瀣的试卷判为第一名。虽然他们都姓崔,但是之前并不认识。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有一个规矩
清朝以科举取士,从进士、举人选授县令,间或以贡生、监生等补用,称之为“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顺治四年(1647),耒阳归清,此后几百年间,耒阳知县多达156人,其中进士29人,举人42人,解元2人,贡生24人,监生30人。这当中,任职时间最长、政绩显著的耒阳知县,当属贡生出身的张应星。《耒阳县志》载,张应星贡士出身,任职耒阳知县14年余。  文采横溢的“诗人知县”  张应星,号筱山,浙江省休宁县
1900年7月,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的战争中,清政府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先前多年投入精力和财富创建的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机器制造局、天津电报局等都受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被付之一炬。  联军的破坏是一个方面,而外国资本家趁火打劫,谋取中国资产则更为普遍。就像南方民族资本家郑观应所建议的那样,一些中国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为了避免联军与清军或义和团开战之后被联军征用,或受到无端破坏,在混乱之际将这些企业换了一
钟志华,1962年7月生,湖南湘阴人。现任湖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勤奋刻苦的爱国学子    1978年,16岁的钟志华从高一跳级直接考取湖南大学。在大学,他一如既往地刻苦攻读,多次受到学校和系里的表彰。1982年7月,钟志华本科毕业时,考取了出国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1984年1月,他远赴瑞典攻读研究生,并于1988年5月从瑞典林雪平大学毕业,获取博士学位。  博
“天下興亡,匹夫有责”,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长期以来都认为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其实,翻遍顾氏的《日知录》,也寻觅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字名言,仅在其《正始》篇有一段与这八字名言意思比较接近的话:“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如今多数学者认为,这八字名言是清代大学者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见于其《饮冰室文集·痛定罪言》:“……斯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