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中的新现象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zk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治疗癌症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等三大“武器”。在国内,近30年来,中医中药已成为综合治疗癌症的有效法宝。中西医结合使得治疗癌症的疗效大为提高,其中带癌生存的现象特别引人注目。一位高龄膀胱癌女病人,无法手术、放疗和化疗,坚持服用中药近4年,虽经常有血尿,但生活能自理;一位脑瘤病人,CT检查有复发,无法再手术,服中药3年余,从需人扶助到独自一人乘车,走路来门诊;一位70余岁的肺癌女病人,病灶未切除,亦不愿放疗、化疗,中药治疗逾5年,从卧床不起、咳嗽气急到生活能自理,还不时去居委会作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每年复查都表明,肺部肿块既不缩小,又不增大。此类带癌生存的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带癌生存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大概有这几种情况:肿块太大无法彻底切除,或放疗、化疗半途而废。残余癌块还留在体内;虽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但又复发转移;晚期癌症已失去手术、放疗、化疗时机。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类病人都转以中医中药治疗。并坚持较长一段时间。
  带癌生成的共性和特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自觉症状和部分体征可以减轻,甚至消失,如脑瘤的头痛,食管癌的滴水不进,肝癌的胁痛、腹水,胃癌的脘痛、纳差,肠癌的腹胀、便血、腹泻或便秘等等;生存期大大延长,原估计几个月或不超过一年,往往均可存活几年以上;生存质量较高,从滴水不进到正常饮食,从卧床不起到自理生活和家务,甚至参加一些社会工作和活动,外人几乎看不出他们是中晚期癌症病人;局部癌块经多次检查仍存在,或稍微缩小、或稍微增大、或一直无变化,全部消失及迅速增大者极少。以上特征是中晚期癌症病人连续服用中药1~2年后,逐步明显表现出来的。
  让我们来看看带癌生存的机理。癌肿与人的正气(包括现代医学的免疫、神经、体液等调节功能)是一对你死我活、互不相让的矛盾。双方力量的较量可表现为敌强我弱或敌弱我强,这反映在癌症病人病情恶化和缓解的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的目的是消灭癌肿,只有消灭了敌人才能保存自己。那种害怕手术创伤、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太遗憾了。有不少人寄希望于中医中药抗癌,但国内不少研究证明:目前尚无一味中药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得上手术、放疗、化疗迅速、彻底、有效。不过手术:放疗、化疗敌我不分。对人体正气打击亦较大。除手术创伤外。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表现为;呕吐、恶心、胃脘腹部胀痛等消化道功能紊乱;血白细胞、血小板数下降等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免疫、神经、体液等系统功能紊乱等等。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医中药才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和长处。如扶正固本的中药可帮助机体免疫、神经、体液等系统恢复正常功能;活血化瘀的中药可改善血液高粘状态,不但阻碍癌栓的形成和转移复发,更使血液循环运行正常,各器官、组织获得充分营养;清热化湿的中药不但可以消除炎症,且能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作者20余年来自制扶正固本的地黄汤、活血化瘀的芎龙汤、清热化湿的五妙汤,用于千余例癌症病人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中药这一长处恰恰弥补了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武器的短外。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大大加强了癌症病人的抗癌能力,使正气与残存的癌肿处于长期相持阶段,带癌生存的现象便由此而出现了。
  那么,带癌生存者能否再手术、放疗、化疗呢?回答是肯定的。有人把带癌生存者的癌肿比喻为定时炸弹,这是十分恰当与形象化的。炸弹是要爆炸的,有杀伤力,但“定时”又说明不是马上爆炸,而需一定时间。如不注意维护正气,癌肿继续增大,那么总有一天要爆发。因此在正气较强的情况下,用手术、化疗来消灭癌肿是很适宜和很必要的。
  如何使带癌生存者的定时炸弹失效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坚持药物治疗,尤其长期服用中药,并定期检查,以了解正气与癌肿情况;乐观、必胜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临阵脱逃的士兵不仅是个失败者,而且是可悲的;营养、休息、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营养要高质量而全面、不必太忌口。作息时间要有计划、有规律。搬炼要循序渐进,以气功、太极拳为宜。只要这样,定时炸弹是完全可以不爆炸的。
其他文献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 Brookfield)是美国“批判反思型教师”(Critically Reflective Teacher)的倡导者,他认为,“当我们识别和审查作为我们工作基础的那些假定时,就形成了批判反思型教学,认识这些假定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的实践,反思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么思考和工作的”。  有趣的是,NOC网络教研团队
【摘要】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是以网络当红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播出就以其强劲的收视率荣登各大电视剧排行榜首位,并通过多方平台的合作造势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品牌。本文以《花千骨》为例,分析了“现象级”改编电视剧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影视品牌改编剧泛娱乐化媒介合作  一、“现象级”品牌电视剧《花千骨》  2015年被称为“改编电视剧元年”,有114部网络小
【摘 要】 董事会由于其特殊地位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成员个人特征与公司决策具有一定的关系,最终影响公司的业绩。文章以沪深A股2010—201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描述统计等方法对样本公司董事会成员特征与公司业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的任期、学历、年龄、来源于内部等个人特征与公司的业绩显著正相关,而女性董事成员占比特征与公司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加强董事会成员内部治
ICU 可译成急重症病房、加强治疗病房、集中监护病房等,国内多称急重症病房。本世纪50年代,北欧各国已有ICU的雏形,1970年美国成立了急救医学协会,并组建了多处ICU,我国于1974年以后在天津等地先后建立ICU。ICU专门收治急性重危病患者,而不论其属于内科、外科或其他科疾病。过去医院抢救重危病人,科室各自为政,但是重危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常出现多系统、多脏器衰竭。分科处理,犹如盲人摸象,且处
【摘 要】通过观察《华西都市报》“我的新闻”版2016年1月到9月的众包新闻实践,发现该版虽不乏亮点,但在稿件题材、编读往来、内容策划等方面仍有不足,由此提出主动设置议题、拓展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角度、严格把关的建议。  【关键词】众包新闻;服务性;策划;互动  “众包”这一概念从商业领域引入新闻业后,无疑给遭遇困境的传统媒体提供又一发展契机。2016年1月4日,《华西都市报》再次启动改版,在其新推出
人们大多有一种习惯倾向,一看到“淡”字,总有一种乏味、低调、暮沉沉、灰蒙蒙的印象。  五味中没有“淡”,百味中没有“淡”,所有味中都没有“淡”。其实,“淡”也是一味。  所有“味”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唯独“淡”不表现、不显露。  当人们被千奇百怪的味道搞烦了、麻木了的时候,反而需要“清淡”。也许这正是烹饪大师们的点睛之作。  在与“淡”组合的词语里,也不乏美好的例证。如:“淡妆”、“淡雅”
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Hoffman首先提出的。100多年来,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儿童患病率高达1.5~10%,男孩多于女孩,男:女≈9:1。本病虽在儿童期颇为常见,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近10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
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这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药物引起的肺部损害却鲜为人知。最近研究认为:肺部也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可成为药物毒副作用的靶器官。所以。肺部也容易受到药物损害,人们应当加以注意。  一、药物性肺水肿如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突发气急、咳嗽、咯痰、紫绀,胸部听诊有大量湿性罗音,胸片显示弥漫性肺泡浸润和网状浸润。这是由于药物过敏反应引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肺水肿。及时
【摘 要】民生工程报道已经成了地方媒体的一个重头戏。《皖江晚报》在总结过去报道得失的基础上,民生工程报道采取“故事 快板 漫画”的模式,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小创新带来大影响。  【关键词】民生工程 新闻报道 创新  作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一种,民生工程报道已经成了地方媒体的一个重头戏。我省2007年起率先在全国实施民生工程,并以此为抓手,逐步推动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五年来,安徽省累计投入民生资金逾12
治疗疾病,由于多种原因,有时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后,由于理化反应和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有益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无益的、甚至有害的结果。  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发挥更大的疗效,是联合用药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例如。结核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是结核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单独使用异烟肼或利福平、链霉素等,两个月后约有50%的病人产生耐药性。为了防止或延缓